返回列表 发帖
描写风的诗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经典之作:

- 《大风歌》(汉·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秋风辞》(汉·刘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描写春天的诗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经典之作:

-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天净沙·春》(元·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 《破阵子·春景》(宋·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 《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夏天的诗词众多,以下是一些经典之作:

-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客中初夏》(宋·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 《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 《江村》(唐·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 《初夏即事》(宋·王安石):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 《阮郎归·初夏》(宋·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 《幽居初夏》(宋·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 《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秋天的诗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经典之作:

-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冬天的诗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经典之作:

-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夜雪》(唐·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沁园春·雪》(现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长相思·山一程》(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天净沙·冬》(元·白朴):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 《白梅》(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关于时间的诗词,常见的分类主要围绕对时间的不同情感态度和表达主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 感叹时光飞逝、岁月无情
这类诗词着重描绘时间的快速流逝,以及由此带来的物是人非之感。
例如:
-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时光匆匆。
- 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借花落、燕归感叹时光不可逆。
- 感慨人生短暂、生命易逝
聚焦于人生在时间长河中的渺小与短暂,常带有对生命有限性的怅惘。
例如:
- 庄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以“白驹过隙”比喻人生短暂。
- 李白“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用头发的快速变化写生命流逝之快。
- 劝诫珍惜光阴、把握当下
强调时间的宝贵,呼吁人们珍惜时光,努力奋进。
例如:
- 杜秋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直接劝诫珍惜少年时光。
- 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提醒人们重视光阴对学业的重要性。
- 借时间抒发怀旧与思念
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对过往人事的怀念,因时光流逝而加深思念之情。
例如:
- 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通过今昔对比,因时光流逝不见故人而感怀。
- 李煜“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借不变的景物与逝去的时光,抒发对故国的怀念。
- 反思时间与人生价值
结合人生经历,思考时间与理想、成就的关系,常带有对人生价值的追问。
例如:
- 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将时间与人生抱负结合,劝诫莫虚度光阴。
- 陶渊明“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以时间不等人的紧迫感,强调及时努力的重要性。
表达时间的诗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经典诗句:

- 感叹时光飞逝:
-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出自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以樱桃变红、芭蕉变绿来形容时光匆匆,季节更迭。
- “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出自韦庄《关河道中》,形象地写出时光像箭一样迅速流逝,一去不回头。
-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出自王勃《滕王阁序》,通过描写闲云潭影,感慨时光悠悠,世间万物和星辰都在变化,不知经历了多少个秋天。
- 感慨人生短暂:
-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出自《庄子·知北游》,将人生比作白驹过隙,极言人生短暂,时光易逝。
-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出自李白《短歌行》,意思是白天是多么短暂啊,人生百年,很快就会过去。
-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出自王勃《春日还郊》,感叹人世间岁月短促,而此地的烟霞美景却很多,对比中突出对时光匆匆的感慨。
- 珍惜光阴劝诫:
-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出自杜秋娘《金缕衣》,劝人不要爱惜荣华富贵,要珍惜年少时光。
-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出自朱熹《劝学诗》,强调少年时光易逝,学问难成,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
-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出自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鼓励人们要及时努力,因为岁月不会等待人。
古代文人留下了许多描写美食的诗篇,这些诗篇不仅展现了美食的诱人之处,也蕴含了诗人的情感与生活情趣。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描写美食的诗篇及诗句:

- 《猪肉颂》——苏轼:“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苏轼以生动的笔触介绍了红烧肉的做法,体现出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
-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苏轼:“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诗人描绘了午间品尝清茶,搭配蓼茸蒿笋等春盘美食的场景,感悟到人间最有滋味的是清淡的欢愉。
-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其二》——杜甫:“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此句写鲜鲫鱼切片搭配笋丝炖汤,用碧水涧旁采摘的鲜嫩香芹做羹,展现出食物的鲜美与自然。
- 《赠卫八处士》——杜甫:“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杜甫遇到老朋友,主人家冒着夜雨剪来青鲜的韭菜,呈上新煮的黄米饭,简单的饭菜却饱含情谊。
- 《思吴江歌》——张翰:“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诗人由秋风想到家乡肥美的鲈鱼,借美食抒发了思乡之情。
- 《无题》——严辰:“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诗句描绘了亲朋好友围坐吃火锅的场景,小釜中沸水滚滚,煮尽人间佳肴,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经典散文,作于庆历六年(1046年),借描写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全文如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文中通过对比洞庭湖不同天气下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再转而歌颂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最终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点明主旨,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展现了作者崇高的政治理想和家国情怀。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千古名篇,作于上元二年(675年)。当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路过洪州(今江西南昌),恰逢都督阎公重修滕王阁落成,宴集宾客,王勃即席挥毫写下这篇序文。全文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既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也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其中诸多名句流传至今。

全文如下: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附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句,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文学技巧,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感悟,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黄鹤楼记》是唐代阎伯理所作的一篇记,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以下是原文及赏析:

原文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赏析

- 结构清晰:文章开篇点出黄鹤楼的位置,接着引用《图经》及《神仙传》《述异记》,讲述黄鹤楼得名由来,为其增添神秘色彩。然后描写楼的外观与结构,突出其高大雄伟、建筑精巧。后半部分介绍促成此文撰写的穆宁,通过描述其政绩及在黄鹤楼的活动,进一步强调黄鹤楼在当地的重要性。
- 语言优美:运用大量对偶句,如“耸构巍峨,高标巃嵸”“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等,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增强了文章的韵律感和表现力。同时,用词精准,“耸”“倚”“临”“翼”“敞”等动词,生动地描绘出黄鹤楼的气势与姿态。
- 文化内涵丰富:文中提及诸多历史典故和人物,如费祎登仙、王粲作《登楼赋》、荀叔伟遇仙人等,使黄鹤楼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感、抒发情怀的精神象征。
《鹳雀楼记》多为后人缅怀鹳雀楼历史与文化而作,其中以当代文人的记述较具代表性,着重展现鹳雀楼的古今变迁、建筑风貌及所承载的人文精神。以下是一篇典型的《鹳雀楼记》(节选)及解析:

鹳雀楼记(节选)

蒲州故城西,黄河东岸,有楼巍然,曰鹳雀楼。其名由来,因昔时鹳雀群栖,绕楼翩跹,故得此称。楼之始建,可溯北周,历隋、唐、宋而盛,元初毁于战火,七百载空余其名。今之楼者,仿唐形制而复建,高七十有三丈,四檐三层,斗拱交错,琉璃覆顶,势接云天,气吞河岳。

登楼远眺,西望黄河,浊浪滔天,自天而来,奔流入海,不舍昼夜,诚如王之涣所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南眺中条,层峦叠嶂,苍翠如黛,隐见古蒲州城垣残迹,思昔日商旅往来,车水马龙;北顾雁门,风云变幻,感千年兴衰,王朝更迭。

楼内多悬诗赋,以王之涣《登鹳雀楼》为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句,道尽登高望远之志,遂成华夏励志之箴言。游人至此,或驻足品诗,或凭栏怀古,莫不叹天地之阔,人生之微,而壮志自生。

盖楼之存,非独为观瞻也。它承载着黄河文化之厚重,凝聚着文人墨客之情怀,更以“向上”之精神,激励后世不断求索。

解析

- 历史脉络:文中简述鹳雀楼的始建(北周)、兴盛(唐宋)、损毁(元初)及复建(当代),点明其因鹳雀栖息得名的由来,凸显千年沧桑。
- 建筑与景观:描写复建后鹳雀楼的仿唐风格(四檐三层、斗拱琉璃),及登楼所见的黄河、中条山等壮阔景色,呼应古诗意境。
- 文化内核:以王之涣诗句为核心,强调鹳雀楼不仅是观景之所,更因“更上一层楼”的精神象征,成为承载民族奋进情怀的文化地标。

此记通过古今对照,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融合,再现了鹳雀楼“因诗而名,因情而传”的独特价值。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题材广泛,涵盖社会动荡、民生疾苦、个人情怀等,风格沉郁顿挫,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以下是他的部分经典诗作及简析:

代表作选录

1.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这是杜甫青年时期的作品,借泰山的雄伟抒发远大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展现了昂扬的进取精神。
2.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安史之乱时期所作,写战乱中长安的残破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乐景写哀情,道尽家国之痛与思乡之情。
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写自己茅屋被秋风摧毁的困境,却由己及人,发出关爱天下寒士的呼喊,体现了深沉的人道主义情怀。
4.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通过秋日登高所见的萧瑟景象,融身世之悲、家国之痛于一体,意境苍凉壮阔。
5.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写安史之乱平定后诗人的狂喜之情,全诗节奏明快,是杜甫少有的豪放之作,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

杜甫的诗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对后世影响深远。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存世诗文千余篇,其诗词风格豪放飘逸、意境奇妙。以下是他的部分经典诗词:

-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词语言通俗晓畅、情感真挚,既有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刻,也有描绘生活情趣的细腻。以下是他的部分经典作品:

叙事长诗类

-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融合历史兴衰,语言优美,情节动人,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长篇叙事诗的典范。
- 《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借琵琶女的身世与自己的贬谪经历,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叙事与抒情结合,音乐描写尤为精妙。

讽喻现实类

-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以卖炭翁的遭遇,揭露宫市制度对百姓的掠夺,语言直白,充满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 描绘农民割麦的辛劳与贫困,对比自身的安逸,体现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抒情写景类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以原上草的顽强生命力起兴,暗含送别之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成为千古名句。
-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描绘西湖早春的明媚景色,用词清新,充满生机与闲情逸致。
-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以简朴的语言写冬日邀友共饮的场景,平淡中见温情,尽显生活情趣。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