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07
兩名事主從免費報紙上看到倫敦金買賣課程的廣告,於是參加了課程講座,任職經紀的導師訛稱「一定不會蝕」,兩名事主最後共被騙接近13萬元。(陳智良攝)
經紀入罪 公司運作如常
【明報專訊】工聯會表示,該會近年陸續收到有關倫敦金買賣的詐騙投訴,共有25人在參加「炒倫敦金課程」時懷疑被騙,涉及金額逾230萬元。該會表示,事件中的經紀雖然已因企圖欺詐被定罪,但涉及的公司無作賠償之餘,政府亦無監管,仍然運作如常,工聯會擔心情况惡化會影響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形象。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表示,過往有關倫敦金的投訴主要涉及不良買賣手法及欺詐行為,與真正的倫敦金買賣制度無關。
8萬投資蝕剩2000元
其中一名被騙的事主王小姐在記者會上表示,年前按免費報紙廣告參加了倫敦金買賣課程,任職經紀的顧姓導師向學員示範炒賣,在短短1小時就賺了8000元,又聲稱一定不蝕本,所以她便付了6800元學費,其後更前後存了8萬元投資本金到顧所屬的金融集團,不料最後蝕剩2000元。
有事主表示,在沒有簽紙授權下,資金就被經紀全盤操控,刻意進行多宗交易,即使資金在短時間內大量虧蝕也收不到通知,經紀就從中掙取大筆買賣佣金。
沒簽紙授權下交易
王小姐事後與另外4名受騙的同學報警,警方蒐集足夠證據後,顧姓經紀已被裁定企圖欺詐罪成,但該公司拒絕賠償。工聯會指出,現時本港一般提供黃金買賣的公司毋須向證監會註冊或取得牌照,交易活動在場外進行,由買賣雙方直接議價,工聯會批評政府沒有為買賣倫敦金這類高風險的投資活動設門檻,令欠缺投資經驗的市民容易受到損失,建議政府參考英國及美國,成立一個較完備的監察機制,以防更多人受騙。該會表示稍後會在立法會提出跟進有關問題,並約見相關官員討論事件,以及繼續向涉案的公司追討賠償。
工聯倡仿英美設監察機制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回應,指最有效處理這些違規行為的方法是加強打擊和公眾教育,而非制訂新法例規管本地倫敦金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