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我天朝就是好,让无数人掉入深渊的高利贷为什么如此赚钱?

揭秘:让无数人掉入深渊的高利贷为什么如此赚钱?
发布: 迷人火 2018/4/16 4:33:29 现金贷高利贷
揭秘:让无数人掉入深渊的高利贷为什么如此赚钱?
你知道用什么赚钱最简单么?

用头脑?

用体力?

都不是。答案也许令你意外——用钱赚钱最简单!



举个简单的例子:

银行存500万,按照年化收益率5%左右计算,一年可以拿25万左右的利息。也就说只要手里有500万,至少都是25万年薪,平均下来轻松月入2万!而你任何事情都不用,自然有无数人24小时围绕着资本运转,真正的自动化赚钱。

本金就像一颗种子,种下去就能长出一颗摇钱树,正因为资本游戏赚钱容易,大量的资本融入,参与到这颗摇钱树的种植之中。正规的偏灰的,甚至非法的,层出不穷,高利贷便深藏其中。
===========================================
揭秘丨高利贷为什么这么赚钱!N层利息利滚利!.png

一、年利率多少被称为“高利贷”?

根据2015年的新规,高利贷的标准不再以是否超过年利率24%为标准,而以是否超过36%为标准,也就是说年利率不超过36%的都不属于高利贷。

借10万,一年利息3万6,一年后需要连本带利还13万6。感觉好像也不多,但真这么轻松,就不叫高利贷了。

他们会各种钻法律空子,钻不了空子就打擦边球,和你玩文字游戏,后面至少还有3层利息等着你。

揭秘丨高利贷为什么这么赚钱!N层利息利滚利!.png
========================================
二、高利贷如何谋取暴利?

1、大耳窿,又称砍头息

民间借贷有“九出十三归”一说,就是借钱1万元,只能得到9千元,利息在下款前被提前扣除,但还款时却要支付1万3。

而且,高利贷的利息是逐日起“钉”(利息),以复息计算,此谓之“利叠利”。往往借几百元,过了一年半载才还,连本带利可能要还几万。

揭秘丨高利贷为什么这么赚钱!N层利息利滚利!.png
=========================================
2、保证金

放款人会以保证你按时还款为由,再扣除你借款本金的20%作为还款的保证。

比如你打一万元的借条,扣20%的保证金,再加上扣除的砍头息,实际到手的只有7000元。

如果逾期不还,那就更可怕了。20%的保证金作废,不仅需要还10000元全款,加上高额的逾期费,到期不还,利息翻番,并将利息计入下月本金。依此类推,本金逐月增加,利息逐月成倍增长,民间俗称“驴打滚”。

不滚到你惊掉下巴,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放贷的。

揭秘丨高利贷为什么这么赚钱!N层利息利滚利!.png
=======================================
3、手续费

高利贷很少有直接放贷的,一般都有中介,或者是小贷的业务员,他们还会再收取借款人一笔15%左右的中介费。

因此也衍生出了网贷业务,专门在互联网上帮人贷款收取手续费。

综上下来,借1万,扣除砍头息1000,保证金2000,手续费1500,实际到手的只有5500,然而你还要按照原来的本金算利息。

揭秘丨高利贷为什么这么赚钱!N层利息利滚利!.png

也许你想问,这么多坑,怎么还有人贷款?

这世界远比你想象的复杂,你所看到的世界,并非世界的全貌,你没有真正接触过这样的圈子,据一位从事网贷的朋友说:

不要觉得15%的手续费贵,你能把贷款给他下下来,他都谢天谢地了,我碰到很多这样的人,今天熬不过去,就没有明天了,只要有钱,哪会管手续费。不要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他们面对的处境。

寥寥几句,足矣解释网贷业务的“繁荣”。

这也造成了很多放出去的款,根本收不回来,收不回来也没关系了。

去年10月的时候,天朝学子博客上发布过一篇文章《一本万利现金贷的赚钱术,55家网贷撸出18万买房》中提到过一位靠网贷撸出18万买房的“传奇人物”,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网贷中介是怎么做的?。

上次跟一个银行的朋友聊天,我问她:“听说贷款的平均收回率只有30%?”,她很淡定地说:“那就足够了,你不知道利息有多高,3成就足够赚钱了。”

一时竟无语凝噎,这一行的水到底有多深,小编还远远没有探到底。能赚钱的领域都应该保持好奇心探索下去,说不定哪一天要转型,正好可以用到。

揭秘丨高利贷为什么这么赚钱!N层利息利滚利!.png

千万不要在年轻时不爱钱,不爱努力和打拼,每天过得云淡风轻。千万不要在你本该奋斗的时候,选择了安逸。愿你看清这个时代,知道自己想要去哪里。

转载请注明: 来自套路猫——迷人火,http://www.taolumao.com/detail/article/343
darkmaster01
15/06/04 来源:PC
拿着高息的时候,所有的劝告者都是他的敌人,当血本无归后,却又把责任归咎于没有成功劝告他的人,这正是天朝的现状
赞  回复 · 只看 TA  举报

https://bbs.wdzj.com/thread-473913-1-1.html
揭秘高利贷与黑产的血色战争,他们才是真正的“硬核朋克”
来源:蔷薇财商2019年04月26日 18:23我要分享
在国内,有大大小小的高利贷平台,他们披着网络贷款或者借条的外衣,大肆放着短期的高利贷。

旧社会高利贷的极致,是“九出十三归”,即借1000元钱,到手只有900元,一个月后还1300元。这扣掉的100元,叫做砍头息。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往潜藏在地下的民间高利贷,借助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逐渐浮出水面,向更多人发放着各种高利贷。

1000元,到手只有700元,砍头300,7天或14天后,还1100元。这叫“714高炮”,年化收益超过1000%。

更为极致的是,借款1000元,但到手只有500元,5天后还1100元,年化收益可以做到5000%甚至10000%,堪称印钱。这叫“55超级高炮”,在714高炮被315晚会曝光后,大量的公司开始转做55超级高炮。

他们不在乎借款人的信用,因为哪怕80%的坏账,在55超级高炮的盈利模型下,依然是赚钱;他们更不在乎借款人的生死和尊严,只要赚钱,就有人来。

为了赚钱,他们注册了无数公司,把无数借款人圈在其中,一家又一家的介绍,赚无数次砍头息,最后把滚了几十倍上百倍的债券卖给线下催收公司。

他们不怕你不还,只怕你不借。

世界是公平的。

这些套路高炮如此恶劣,不惜以违法的方式赚钱,那么面对黑钱,也有“黑吃黑”的存在。

例如,如今市场上就专门有一批人,他们盯着这些套路贷,一口气申请几百笔高利贷,下款后就无影无踪,无数高利贷对之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

报警?走法律?高利贷本身就是违法,警察正愁找不到他们。饱和催收?太天真了,连对方是谁,在哪,都找不到,如何催收?

这些专吃套路贷的人,构成比较复杂,他们中有非常专业的风控人员,有长期薅羊毛的黑产,有专业的黑客,更有熟知人工智能的“专家”,当然这些人往往在幕后,台前最多的,还是那些怀着一颗发财心不怕死的“混不吝”。

这场黑吃黑的战斗开始了。



黑产首先要做的,是有一套完整的,符合逻辑的身份信息。

这套信息包括,身份证原件,与身份证关联的银行卡及U盾,与身份证信息关联的SIM卡,身份证主人手持身份证的照片。

这些信息从哪里来?

当前最流行的渠道是,在一些偏远地方的农村,只需要几百块,就可以买到一个农民的全部资料,农民由于对保密资料的认知不够,往往觉得这些可以花几十块钱就能重办的东西能卖钱简直是在捡钱。

据悉,在早期这样一套资料只要100块,现在随着农民保密意识的觉醒,要500块。此外,女性的资料信息要加100元,因为各大公司对于女性都有策略倾斜。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骗取众多大学生的资料,只要获取相关信息就好了,这些信息的来源可以是兼职招募提交,可以是从电信公司直接行贿获取,可以是打着银行证券公司办卡开户的名义,可以是与银行人员窜通流出,可以是直接拖某大型民生类公司的库。更可以是无数贷款中介承诺包下款,从无知且缺钱的人那里骗来各种资料。

在这个大数据年代,只要你愿意,“总有一款适合你”。

这些一手拿到身份资料的人,往往不太会去自己申请贷款,而是转手卖掉这些资料,赚无风险的钱。

根据相关信息显示,当前在黑市上,一套完整资料的价格是650元。



在有了完整的身份资料后,黑产们还需要包装这些资料以保障下款。

首先,他们需要猫池来伪造通话记录。所谓猫池,就是几十张sim卡插在上面,可以互拨电话,伪造活跃的通话记录。这一过程需要至少6个月,因为各大公司的基础规则就是“近半年通话活跃”。

为了节约成本,黑产们一般用的都是最便宜(9元包月)的套餐,但这样也有风险,因为有些放贷公司购买的爬虫不仅爬账单,也爬套餐,过于便宜的套餐,再配合上只有6个月的活跃期,组合起来就是高危特征。

聪明的黑产,不会刚好养6个月,他们会养7到9个月,甚至1年,同时使用电信或者联通的无保底套餐,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被识别为高危借款者,并且电信和联通可以在营业厅设置反爬,导致爬虫无法爬到有效账单。

SIM卡只是基础,一般普通套路贷公司在通话详单中,主要看的就是活跃时长、是否本人名下卡、通话记录中号码是否命中贷款公司号码、通话记录号码与通讯录的契合度等,而这些都可以造假。

甚至这些SIM卡之间的互拨规律,拨电话的时长,在什么时间(白天还是晚上)打电话,黑产们也都有讲究。

在SIM卡之后,诸如本地通讯录、本地短信、APP List、GPS、LBS等手机信息,也会被一一伪造。在伪造本地短信时,一般要删除贷款验证码短信及负面信息短信,并伪造工资流水短信及信用卡账单短信。

此外,其他信息也需要被不断“完善”。以电商购物记录为例,不少黑产会选择在6个月内至少购买6次以上实物,不买虚拟物品,也不买游戏,并且收货地址和联系人,都与贷款提交资料以及GPS地理位置相对应。

一切伪造的逻辑,都是要让账号拥有者没有负面信息。不过,其实大多数黑产薅一薅套路贷也用不到这么全面的知识,因为那些只顾着买流量的套路贷公司,本身也没啥风控,不需要很麻烦便能骗到钱,只要身份真的,无异常负面,三方数据无太大异常,都是闭着眼放款。


大部分第三方数据平台的所谓大数据风控,很难拦住这些包装过的身份,因为一切都不是假的,负面则根本没有,因为怎么可能找得到这些白户的负面信息呢?

所以只要这批伪造的身份,以随机的顺序,在短时间(36小时)内,同时申请不同的平台,然后再随机,再申请不同的平台,在随机,再申请。

能拦得住这种攻击的,只有实时关系网络,但是很可惜,如果你顺序做的足够优秀,数据伪造的足够完美,关系网和图数据挖掘也难以抵挡。

当然,套路贷们用不起关系网络,他们就是一群有几个钱想放高利贷赚钱的普通人,稍微复杂一些的系统,他们都用不上,因为贵。

一些第三方大数据公司会缓存这些套路贷的查询信息,因为这都是精准的意向用户。而且,他们往往也有自己的高利贷公司,因此便可利用以上信息低成本地推广自家高利贷产品,或者直接做贷款超市,将这些流量卖与他人。由于利润巨大,他们甚至愿意免费让高利贷公司使用自己的产品,只要可以留存下数据,便都可以变现。

当黑产伪装好自己的一切资料后,便开始谋划如何进入到高利贷的流量中。

要知道,高利贷多在贷款超市中买流量,并且对贷款超市的流量都做了明确区分,很多风控系统也对流量来源有标志。

黑产需要做的是,拿自己伪造的资料,注册最大的几家贷款超市,然后通过他们的手,被推到套路贷那里,很多套路贷简单到所有资料都完全信任贷款超市,所以走大超市的流量最安全。

需要指出的是,体量大的贷款超市由于对接了无数高利贷,因此对流量的质量也有一定把握,因此,对于最好的流量,他们会直接用自己的壳公司放高利贷下款。

此外,很多贷款超市为了多赚钱,还会自己编写机器人,点击自己贷款超市上的广告,甚至可以伪造注册,那些CPC、CPT结算的套路贷,很多都被贷超坑了一大笔。



不管你走了什么渠道,最终,要下款了。

一般来说,到了这个节点,严谨一点的高利贷公司,是要求四要素验证的,就是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或ZFB,WX钱包号)必须为同一人。

不过绝大多数高利贷公司,连四要素都搞不清楚,他们给卡就放,这时一些便宜的资料就排上用场了,如果不要实名银行卡和手机卡的话,那么资料的成本还会降低。

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提到一项技术,人脸(活体)识别。讲白了就是要确认你是你本人。不过这种技术,在专业黑产面前,都是小儿科。

最早大家用的都是视频,但是后来人脸识别公司也会进化,视频毕竟清晰度和边角有问题。

现在,厉害点的用AI仿真,不厉害的直接网店购买,50元一次,可以把身份证上的静态图照片做成动态度,眨眼张嘴摇头过人脸都是小case,尤其是CV巨头们的价格比较贵,高利贷们用的大都是便宜的小公司人脸。

所以,人脸识别是可以绕过的。


当绕过了一切规则,钱到手之后,便高枕无忧了吗?并不是,因为黑产要想办法把钱聚在一起进行变现。

一般最常用的手法有3种:

第一种是买成硬通货,然后变现,最受欢迎的就是超市卡,因为折扣高。

第二种是电商上的各种学习卡,充值卡这种套现产品,大家渠道都是一致的。

第三种是自有POS机,随意刷,但是要换随机商户以及多借记卡绑定,不然POS也有反洗钱。

当然以上只是最常用的方法,而如今最流行的做法是借助各类“扫一扫”二维码。



以上说的是靠技术作假的黑产,还有另一种“朋克黑产”。

在我国不少地方,已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利贷黑户村。他们的方法非常简单,不造假,就是填自己的真实信息,所有核验都是本人,所有联系人都是自己村里人,在3天内,一次性申请几百家高利贷,下款后,直接不还款。

由于全村一起作案,所以根本不害怕催收。电话催收无效,骚扰朋友圈无效。

要是催收敢上门,就能感受“人民”的铁拳。

他们是最土、但最无解的“朋克黑产”,玩的就是黑吃黑,吃的就是不上征信的黑小贷,就当发工资。



315之后,套路贷被名正言顺扣上了帽子,之后会有更多专业风控加入攻击方,毕竟薅那些违法平台的钱,对方有苦难言。

最近非常多的高利贷平台被直接薅光,高利贷平台的资金方损失惨重,在浙江和福建某些地域,发生了大量高利贷资金方被债主(他们的钱也是借的)寻仇逃债。

而面对黑产,又新诞生了针对黑产的黑产,就是直接做假的贷款超市壳子,骗黑产积累的用户资料,然后自己转手再去黑别人,干干净净不留痕迹。

套路贷赚无知者带血的钱,就应当做好被反套路者薅光的准备。

这场战争永无止境,只要有高利贷,就有黑产黑高利贷。攻防双方随时都会转换,这里面没有正义,只有黑吃黑。


文/蔷薇财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