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早期资本主义 东印度公司有什么特色

其实伊丽莎白一世也是挺可怜的,现在大家以为她多厉害,那是现代媒体唱出来的,也算是英语统治世界的关系,当时英国绝对是小字号,跟刚刚从美洲抢劫回来西班牙天地的差别【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是英国海军崛起的前兆,英国致力武器实效,伊丽莎白有功劳,运气也够足】,只能在列强之间用尽一切手段生存(如婚姻外交),算是明君。

早期资本主义所谓原始积累,最成功的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个现代资本、管理、只看结果讲究效率的有限公司,虽然荷兰当时远远比西班牙弱小,是个松散的联盟,但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致富。所以阿谀之词免了,至于你是虔诚的新教徒还是嗜血的混蛋(后来人手不够,荷兰东印度公司雇了很多德国部落的雇佣兵),倒是次要。除了集资、共同出力、利润为大,更重要的,是“公司”的指导方针。

东印度公司有什么特色呢?
在外行驶主权,推行国家的经商、殖民、掠夺海外财富的目的
国家给予垄断权,在军事财政上给予支持,财富与国家分享
公司在海外的主权包括签订合约,建立殖民地,直接奴役当地土著,在殖民地立法、司法和执法,建立私家军队,可以发动战争、掌管生杀大权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就如何?很辉煌,逐渐把葡萄牙排挤出去。葡萄牙都是国王手下一群惟利是图的冒险者,荷兰式处处讲实效,处处看谁,什么方式能带来更多的的财富,效率高了一筹。不过荷兰东印度公司本质跟西班牙葡萄牙没什么区别,只是一群有组织、讲实效的强盗,大家杀起人来那是不眨眼,新教天主教一个德行。
http://www.wenxuecity.com/blog/201906/66653/4491.html
荷兰人的成就,第一个看在眼里的是英国,所以英国也办起了东印度公司,只是早期英国金融不如荷兰有效,集资条件相对难些,成本(利息)也高,所以难以起飞。

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跟荷兰东印度公司联手把西班牙葡萄牙的势力排除,尤其是两牙在中国这块肥肉周边的势力,随后英国(东印度公司)跟荷兰(东印度公司)开战,荷兰慢慢被赶走。后来英国捡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葡属印度成嫁妆归了英国,而且英国海军不仅在消耗战中削弱了赫兰德实力,后来英国詹姆斯二世要复辟(天主教),荷兰奥兰治三世参与英国新教派造反,结果废黜国詹姆斯二世,奥兰治三世成了(英国)威廉三世,威廉三世在于法国就新教天主教之间的宗教战,几乎耗尽荷兰国力,英国遂成唯一的海上大国,从此英国东印度公司也独霸欧亚贸易。

英国东印度公司跟荷兰东印度公司一样,是国家授权的的国企,左右英国政坛,它的陆军比英国陆军大得多,最后征服印度,维多利亚其实是个小姑娘,听说自己成了“印度女皇”,挺高兴。

到了鸦片战争,英国东印度公司基本上元气全失,无力控制其他抢它的饭碗冒险家,否则说不定不会开战【不过没有鸦片战争,中国大概不会惊醒】,虽然英国东印度公司寿终正寝,不过不仅“皇冠上的宝珠”印度还在,中国的大门也打开了,茶叶也能自己生产(参见:英国茶馆法国咖啡馆,美国兰姆店中国茶馆),英国东印度公司也不简单了。
中东发现石油后,当时西方在中东石油最大的代表是英国石油(British Petroleum,最后为了除去帝国色彩,干脆叫BP,而且中文也这么叫),一战前后英国消耗石油的数量直接导致丘吉尔参与要求国家收购英国石油,随后英国在中东的政策无一不是围绕石油的控制。二战后英国的衰退和当地群体的反抗使其失去了继续控制中东,尤其是英国石油的基地伊朗的能力,这一能力,就转移到美国身上。

随后,世界石油基本被西方七姊妹(The Seven Sisters,又称国际大石油公司,The International Majors)控制,而西方列强的国家工业政策也也基本是保证如何通过七姊妹继续控制世界石油资源(美国外交部诸多内部文件就直接盘计美国石油公司如何占据产油地和开采权),不仅仅是工业政策,而且是国家保安军事政策,成为“艾森豪威尔主义”(艾森豪威尔国际关系政纲,Eisenhower Doctrine)。
所以西方所谓国家不介入私有企业只是个形式,现在这般赤裸裸的介入少了,多少跟现在的产业结构有关,因为产业居高点在于金融、电子半导体、数字平台和基因工程、人工智能、机器人、材料、新能源、通讯,可以说控制了核心产业,不允许其它国家封闭市场,就成了美国的工业政策。

合作不会是1+1=3,大概是1+1=2.3,所以双方各得两成好处,亏一成,能平衡就能创造更大的财富,不过目前世界上大家想的都是你死我活,处处是令人悲观的景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