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与演义
皇太子鲁多夫是皇帝弗兰茨·约瑟夫和皇后伊丽莎白(就是国人耳熟能详的“茜茜公主”)的长子。此时的奥国皇帝不但拥有奥地利皇帝,而且还拥有匈牙利国王、伦巴第国王、波希米亚国王的种种王冠和头衔,奥匈帝国无论人口还是国土都是当时欧洲举足轻重的国家。但哈布斯堡王朝也正处在连年征战的多事之秋:一八五九年被法国—萨丁尼亚联军打败,被迫签定和约,放弃伦巴底;一八**年联合普鲁士发动丹麦战争,夺取丹麦统治下的德意志领土;一八六六年在普奥战争中战败,被迫解散德意志邦联,并被排除在德意志事务之外。同时,被迫将威尼斯归还给普鲁士的同盟意大利;一八六七年与匈牙利贵族达成和解,加冕为匈牙利国王,戴上圣斯蒂芬王冠,建立了奥匈帝国;而二弟马克西米连大公兼墨西哥皇帝被当地**党枪毙。
--------------------------------------------------------
这样的情节在这一百多年来被文艺家们,便是芭蕾、电影、歌剧大多取材的情节,也赚取了不少痴男怨女的眼泪。或许哈布斯堡王室也希望外界最好就如此来理解这桩悲剧。鲁多夫的母亲(即茜茜公主)忍受不了丧子之痛,她与弗兰茨·约瑟夫最后的一点夫妻情份也最终了断,从此她云游四海,最后竟在日内瓦死于一桩误杀,不过那是另外一篇题外的旧话了。
然而历史家、政治家、甚至普通的民众并不满足这样近乎千篇一律的情节,他们要事实真相的发掘,抽丝剥茧般的发掘,何况就在梅耶林事发的当天就有种种疑云,其后不能自圆其说的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特别是太子鲁多夫的过世而导致王位继承的危机,最后竟然导致哈布斯堡王朝的覆灭,那又怎么能够堵住悠悠之口?这是王室最不愿意看到的,但又无可奈何。这百十来年来,关于梅耶林事件的种种传闻不断,时时搅起死水中的阵阵微澜。
----------------------------------------
二、自杀的经过
那年的一月三十号,王子鲁多夫失去了踪影,人们发现他和玛丽双双陈尸在维也纳森林里的梅耶林猎栈。这个噩耗让奥皇弗兰茨·约瑟夫大恸不已,因为鲁多夫没有男性子嗣,那么按序位接续皇位的就会是弗兰茨·约瑟夫的兄弟卡尔·路德维希和他那一支。
如何官方宣布王子鲁多夫之死也十分棘手。最初是说鲁多夫因心脏病突发而亡,根本不提玛丽,而将她的尸首悄悄拖去掩埋。但是官方的说法不能自圆其说,紧接着又只好宣布鲁多夫是自杀身亡。于是让人莫衷一是的各种演义纷纷出笼,被大多数人认可的说法是王子与情人玛丽是在王子在王室压力之下欲与之分手而欲罢不能,二人遂订自杀殉情之举。具体的举动是鲁多夫举枪向玛丽头部射击,接着坐在玛丽尸体的旁边呆坐达几小时之久,然后自己饮枪自尽。
另外,为了不违犯天主教自杀者不能正常入葬的规矩,奥国皇室还特别从梵蒂冈教廷得到一纸敕令,宣布鲁多夫当时处于“神经不平衡”状态,以便葬于皇家陵墓
----------------------------------------------
除了官方直接了当的说法之外,还有关于这对情外情人死前曾经争吵的说法。据说维茨拉是被太子鲁多夫杀害的,然后太子自尽。也有说是他们都是各自自尽,或者互相射杀,还有的说维茨拉在死前已经怀孕,并且说她的死因是由于强制堕胎所致,而太子痛不欲生,于是自戕。
根据当时尸检的报告,玛丽是死在鲁多夫之前几个小时,有可能是鲁多夫杀害的她(也可能是她自杀),当时鲁多夫坐在玛丽的身边,最后他自杀身亡。
鲁多夫留给太子妃斯蒂芬妮的遗书也支持自杀的解释。鲁多夫在信中说,只有一死才能还自己清白。不过,此信也留有疑问,他并没有说出他自杀的原因,也没有提到玛丽·维茨拉。
另外在葬礼中,太子鲁多夫的手上带着手套,据说手上有当时格斗留下的伤痕。
不过,关于这起皇家事件的来龙去脉,主流的历史学家早有定论,认为这是与民间男欢女爱的殉情悲剧一般无二,其中并无多少蹊跷可言
------------------------------------------
、阴谋论
可是,皇家到底又自是非同一般,特别是鲁多夫的过世,引起奥国皇位的转移,按序位只好传到弗兰茨·约瑟夫弟弟一支。其弟路德维希拒接王位,只好传至其侄费迪南德,费迪南德又在萨拉热窝被刺,遂引起轩然大波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皇位只好再传至其侄孙卡尔(其妻即是几十年后再度放言皇太子鲁多夫死于谋杀的纪塔皇后)。而大战后奥国一败涂地,卡尔成了哈布斯堡的末代君主,终结了奥国辉煌了几百年的帝制时代。这样前后环环相扣,互成因果的结局不造成坊间各色流言版本实在也难。
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说法便是阴谋论。
这种论调认为,太子鲁多夫与维茨拉的情事早已是皇家公开的秘密,况且太子妃斯蒂芬妮自己也与外人有染。因此皇帝要求太子割断情丝对太子这对暗中情人来说并无多大压力,而非要自杀殉情不可。
有人还对当年的文件仔细解读,认为档案资料与事实之间有着关键的不同。其一是火器发射的六颗子弹都并非出自鲁多夫的手枪,最初的报告说只打了一枪,立刻使太子毙命。这就提出一个疑问,那么另外五枪是来自何方?于是使人心生疑窦,不得不认为在太子死前有过一番争斗。不过在教皇允许鲁多夫归葬皇家陵园的敕令里却说只有一枪,而且就是鲁多夫向自己开的一枪。况且当初为了向教廷讨得这纸允许鲁多夫归葬皇家陵园的敕令,若是皇家已经掌握了鲁多夫他杀的证据,而为何又秘而不宣呢?
================================
一九一五年,据说是当时为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作暗探的阿尔姆加德·卡尔·格拉夫斯(Dr. Armgaard Karl Graves)曾经写过一本《霍亨佐伦王朝的秘密》的回忆录,书中写道:
“普鲁士已经在哈布斯堡王室和奥地利事务上占尽先手,奥地利在所有举措上都与德国站在一边,并得到德国的支持。这种联盟如此紧密,就连奥地利帝国的王室皇位继承人若如不能得到普鲁士德国的认可都无法登基。皇位继承人皇太子鲁多夫大公被秘密杀害于梅椰林一幢猎园的小栈房中,关于此项不幸的悲剧有多种流言,但其真实原因极其重要,却没有曝光于众。”
在分析了事件的各种细节之后,暗含的结论指向当时普法之间的争斗,双方都想在弗兰茨·约瑟夫的身后争取到新王的结盟,而鲁多夫的软弱和犹疑摇摆致使被人谋杀灭口。
梅椰林事件之后的费迪南德大公被杀而触发的一次世界大战,两造的分野似乎为鲁多夫之死的阴谋论做了一份背书,也是至今对梅椰林事件仍未盖棺论定的原因所在。
https://tieba.baidu.com/p/10780240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