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国外教育,我最喜欢也最讨厌提芬兰及爱尔兰这两个国家,喜欢提是因为他们都没有什么自然资源,也没有辉煌的历史,但他们都靠投资教育而成功;更难得的是,主政者是在国家贫穷时就知道要投资教育,很让人敬佩。而讨厌提他们,是因为每当谈起,对照国内情形就不免感慨──我们不是穷国,但为何我们的孩子享受不到类似的教育?
平等普及 全面照顾
芬兰把教育当作人民的基本权利,且不因经济或其他因素影响受教育的机会。平等教育使学生素质整齐,例如OECD国家学生在数学测验中平均有百分之二十一未达第二级,而芬兰只有百分之六,来自不同社经家庭背景学生间及学校间的差异也比其他国家小。虽然「数学」低于香港六分,「解决问题」输给南韩两分,但南韩及香港除了在其他两项输给芬兰外,学校间的差异也很明显,变异数高达四十七及四十二,而芬兰学生程度整齐,变异数只有五。
芬兰提供免费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午餐、医疗等也是免费。百分之九十九点七的孩子都完成义务教育,可能是中辍生最少的国家。其他教育也很普及,约九成六的孩子接受一年的免费学前教育,九成四升学至高中职。高中职也是提供午餐及学费全免,但要负担材料费。大学也是免学费,但须付费加入学生会,以获得优惠膳食、医疗等福利。
发展较慢的孩子本应得到较多照顾,但东方国家传统走的是精英教育路线,是让资质较好的学生获得较多学获得较多学习资源。这样的不平等教育,无法全面提升国民素质,资优生也会受害。芬兰的作法正好相反,在OECD测验中表现较差的学校,反而得到较多的资源,藉此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同的优质教育。芬兰的国中小学约有两成六的学生因身心障碍、成长迟缓等原因,接受免费的特别教育,其中约七成七是非全时的补救教育。
芬兰不但平等对待移民的小孩,更提供免费的准备教育,让他们迅速融入社会。有趣的是,也补助「以外国语为第一语言,芬兰语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已有九十六个地方政府申请,共有五十种语言。这种前瞻性的作法,对提升芬兰的全球化竞争力显然有利。
鼓励自我成长
国内曾提出「建构式数学」,平心而论,这是一套能提升学生思考的好教法。但导致失败的错误关键,是强迫每个教师用同一套教法;更糟的是,大部分教师都不会教。芬兰的作法是先确保教师质量,除幼教以外,教师都至少有硕士学位,然后订定评估学生的国家标准。国家只管学生质量,不管教师如何教;为了让学生各方面都能成长,教师的教法自然趋向多元化并以学生为主。教育部管得少,但教学质量反而高。
芬兰的教育指导制度更值得一提。他们鼓励孩子自我成长,与自己比,很少人不成长,成功率高,学习是快乐的。国内作法则是强迫孩子与精英比,压力当然大,学习兴趣低。例如从二十分进步到四十分,可说是成功的教育,学生的未来也可能无可限量,应该给予鼓励;但在国内,这种情况往往是被忽视的。我常想,「要犯」陈进兴及张锡铭都不笨,但因家庭弱势,教育制度及社会又都放弃了他们的成长;蒋勋教授也曾问,为何让陈进兴在那种环境里成长?若能享受类似芬兰的平等教育,我相信他们不会走上不归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