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xxs 于 2015-4-10 08:08 编辑
回复 131# 鱼的微笑
蒋介石在《上星期反省录》中的评价:“胡适乃今日文士名流之典型,而其患得患失之结果,不惜借外国之势力,以自固其地位,甚至损害国家威信而亦在所不惜。 彼使美四年,除为其个人谋得名誉博士十余位以外,对于国家与战事毫无贡献”。蒋介石日记,1942年10月13日
看看胡适自己对自己工作的评价:
熊式辉回忆录269页,他去美国考察期间和胡适吃饭:晚八时至十二时,在胡大使寓晚膳,膳后谈话甚长,要点如次
1,伊到美以来经过情形:美国对华借款等事,并非任何人交涉之力,完全为大势所趋,出于美政府之自动,并引例证云:27年10月25日办理之二千六十万借款,正当汉口,广州相继沦陷情势恶劣之时,陈光甫与伊当晚正在焦虑无聊之际,忽然财长来电话邀往私寓饮酒,入室则座中并无杯盘,而预有财部次长数人先在其室,致则自言桐油借款已通过,但中国战报不佳,莫知能否继续抗战,总统待次消息后批办,其事之成就实出意外云云。
2,以前各事皆颇易办,宋之文到此之后事情反而难办
适之又复密述一事,(当时驻美使馆人员为什么说胡适因私废公,到处演讲,拿荣誉博士,不理公务就是因为此事。)
29年12月1日,日军初进安南,美政府自动借壹万万元与中国以为声援,当晚伊不知有其事,因在外演讲将由纽约返华盛顿,忽接宋处电话:告以子文晚来纽约,有要事相商,请其务在纽约相候,勿回华盛顿,伊答允之,后续有李国欽及纽约中国银行电话,并同前所云,并言子文处相寻未值,特叮嘱专制,至十一时华盛顿开至纽约火车到站,未见子文,讯至乃言未赶及班车,明早准来,坚嘱相候,伊不知有何要事,信而不疑,及翌日晨阅及早报,见报端公布美政府易宣布借款壹万万元与中国之消息,乃恍然子文昨托故迟滞伊返华盛顿之行,将恐伊与闻此事。
胡适驻美大使任上的工作实绩就是借款,这是他自己描述的借款实际情况,全是“美国对华借款等事,并非任何人交涉之力,完全为大势所趋,出于美政府之自动”,他有什么功劳。
至于为什么让他出任驻美大使,也不是他有威望/智慧/气节之类的,只不过胡适一贯对日持妥协立场,当时他又和低调俱乐部的那批人搞到一起去了.他的朋友陈布雷,钱昌照怕他当汉奸,才向蒋进言,让他出任驻美大使,钱昌照说的很明白:他在美国总不能再为日本人说好话了吧。
胡适1937年8月6日的《日记》中是这样写的:“回寓见蒋先生约谈话的通知……先作一长函,预备补充谈话之不足。主旨为大战之前要作一次最大的和平努力。……第一步为停战:恢复七月七日以前之疆土状况。第二步为‘调整中日关系正式交涉’---在两三个月之后举行。” (《胡适全集》第 32卷)后因日方不肯让步,此方案未能实现。
胡适支持高宗武、汪精卫一伙人秘密与日方谈判停止“七七”抗战。高宗武是胡适密友、日本通。当胡适看到高宗武、汪精卫对日妥协信心不足时,亲自去为汪、高打气、鼓劲,这在胡适1937年9月8日的《日记》中有记载:“十点钟到铁道部官舍,见汪精卫先生……我劝他不要太悲观……十二点钟到高宗武家,我也劝他不要太悲观……”,胡适劝他们要创造妥协的“奇迹”。(《胡适全集》第 32卷)高宗武是胡适密友、日本通。彼时他在跟汪精卫一伙人秘密与日方谈判停止“七七”抗战。“后来事实证明,蒋、汪都信托高宗武,要他设法与日方联系”(《胡适评传》第18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出版)。正是由胡适向蒋、汪推荐的这个所谓“有 见识”、“能负责任”的高宗武,果然创“奇迹”、“负责”带汪精卫、陶希圣 等一批胡适的好友去南京成立了汉奸政府。
关于汪精卫在从重庆出逃之前,同胡适等人搞了一个“低调俱乐部”进行对日妥协投降活动之事,据有关史料记载,在“汪精卫出走后,原来和汪精卫一起搞‘和平运动’和‘低调俱乐部’的亲日派何应钦、胡适、熊式辉、陈济堂、何健、张发奎、陈寿农、彭学沛、张道藩、甘乃光、王世杰等人,都噤若寒蝉”(《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第142页1985年1月)。显然,胡适是重要成员。胡适的活动不仅引起公愤,而且国民党元老“程潜在最高层会议上曾指责胡适为汉奸,居正声言应该逮捕胡适”(《胡适评传》第188页)。只因蒋介石要继续依靠胡适 保持与日方的“联系”,才未将胡适逮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