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贴] 隆平高科骗局?

安徽万亩隆平超级稻减产绝收以及安徽省农业委员会下属种子管理总站多次上书国家农业部要求重新审定超级稻“两优0293”的种植区域并希望“不再包含我省”这事,我是第一次听说。在此之前,我只知道以袁隆平院士命名并由他担任荣誉董事长的隆平高科在资本市场是一家口碑极差的上市公司。自这家公司2000年底上市以来,投资者对其“技术含量”的质疑声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最糟糕的是,这只曾被卖方分析师吹上天的杂交水稻科技股,上市后5年里,股价由55.97元一度跌到5.48元,令投资者损失惨重。
我之前查了一遍又一遍,最终发现,如果扣除非正常收益以及非杂交水稻种子业务,这家公司自上市以来几乎就没赚过钱。其中,上市后第一年正常项下净利润就滑坡,之后的4年,依次只有1198万元、1818万元、1514万元和1923万元,但同时包括蔬菜种子、农化产品在内的营收占比超过了50%。到了2008年,公司正常项下发生亏损1393万元,靠变卖资产才得以粉饰太平。对比另外两家有杂交水稻种子业务的公司,85%营收来自杂交水稻种子的神农大丰2012年营收只有隆平高科的1/4,但正常净利润居然是后者的3/4,考虑到隆平高科当年非杂交水稻种子营收占比接近49%,扣除后赚不赚钱都是问题;而大北农的杂交水稻种子毛利率近50%,是隆平高科的1.2倍以上。这令我很困惑。

该公司2013年10月上旬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透露,公司目前杂交水稻种子的市场占有率约为20%左右。该份记录表是3月15日北京市星石投资管理公司对隆平高科进行现场调研之后,隆平高科公布的有关本次调研情况的记录。这是真的吗?

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农业产业商会提供的数据,国内杂交水稻种子的市场规模2002年为40亿元,2009年跃升至72亿元,到了2012年升至115亿元。但隆平高科2012年年报提供的杂交水稻种子营业收入不过是8.7亿元,对比之下市场占有率仅为7.5%。这究竟是工商联在说谎,还是隆平高科在说谎呢?

科研成果走不出试验田,走出去含金量就大幅下降,这意味着什么?毛主席说过,一切科学实验都是为生产实践服务的。既然如此,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研究的科学性质自然应当受到严肃质疑。

用陈云当年“交换、反复、比较”的方法来判断,如果政府竭力扶持的不是袁隆平的超级水稻,而是谢华安的“汕优63”,以及其他大田里实际增产效果更好的杂交水稻技术,科技生产力是不是更强大呢?用“不扫一屋岂能扫天下”的家训来看,一项重大科研成果连一家企业都不能致富,怎么能说是第一生产力呢?

凭良心说,袁隆平院士过往得到的政府财政科研经费不下几个亿,但当年谢华安培育出的三系杂交稻“汕优63”,科研经费投入不足10万元,占据的全国杂交稻种植面积最高年份达到45%。

我旧话重提,一方面是由于之前的文章《袁隆平是不是个“骗子”》今日广为传播,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醒投资者擦亮眼睛,或者擦亮眼镜,远离一切股评推介天花乱坠、真实业绩一塌煳涂的上市公司。
袁隆平院士过往得到的政府财政科研经费不下几个亿,但当年谢华安培育出的三系杂交稻“汕优63”,科研经费投入不足10万元,占据的全国杂交稻种植面积最高年份达到45%。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