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北京人表示,北京被河北包围,河北是炼钢大省

河北省2012年产钢1.64亿吨以上,比全球钢产量第二的日本多至少5000万吨,是美国全国产量的1.8倍,印度的2.1倍,俄罗斯的2.33倍,德国的3.85倍,与欧盟27国的钢产量总合相当。中国有4个省的钢铁产量超过德国,有14个省市的钢产量超过法国,19个省市的产量超过英国。


为了国家工业化,北京人在吸毒。

下次抱怨北京高考分数低的时候,也体谅一下吸毒的北京考生,是边吸毒边学习啊。
绿树阴浓夏日长,满架蔷薇一院香。
回复 21# Alwing

发电量、钢产量、汽车保有量一直涨,量变引质变。
中国已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每天都在燃油。
就北京而言,一直鼓励公交出行,地铁票2元多年未变,公交票几毛钱,汽车单双号限行。
但别看很多人骂污染,真叫少开一天车就不愿意,单双号限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买两辆车单双号都有,照样天天开。

反正污染治理是系统工程,政府、企业、个人都要配合才行。
回复 24# 子夜莲


   首都是首堵,北京居民只好自嘲。地铁早晚高峰太挤很多人不愿乘坐。

常住人口2千万加流动人口,我估计接近3千万了。反正不是宜居城市。
回复 26# 子夜莲


    你这个教育资源话题太大了。我个人经验,基础教育部分,北京并非最好。我去过很多地方,江浙沪、湖北、湖南、山东等从小学到高中教育都很强大,学霸辈出。广东因为重商很多家庭好像对读书不那么执着。看高考成绩也知道全国各地基础教育水平,北京不算很好。

高等教育,首都因特殊地位确实比较集中,上海、南京、武汉、西安等省会和直辖市也不错。
回复 30# 子夜莲

高等教育资源分散应该是发展趋势吧,何况现在大学都公开课,内容都放网络上了。连美国名校都有。想学的都能学。
回复 32# 子夜莲


    我个人觉得整个教育方向与社会需求错位。上大学是为了就业,和将来成就事业。可是现在大学毕业就业难,因为跟各行业需要的人才不匹配。

名校就业容易,但不管名校在哪儿,想进名校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以人口基数而言,难度高,小孩得拼,包括北京小孩也一样。

一个方向是国内增加名校,但这个不是投钱能成的,不太现实。或者出国读好学校,现在已经很多人选这条。

另一个方向是职校技校,高级技工比一般大学生钱途好,像德国教育体系。但一来中国传统观点是万般阶下品唯有读书高,另家长观点上接受不了,何况独生子女谁都想子女进名校当精英。

所以现在大家还是盯高考,一考定终身。其实看看历届高考状元,成就大事业的很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