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8毛婴儿”再入院 官员呼吁家长别拿骨肉开玩笑

2011年09月14日 02:50
来源:新快报 作者:李斯璐 戴晓晓
字号:T|T
1140人参与623条评论打印转发

本报曾报道

深圳患儿诊治事件

●因严重腹胀到院灌肠后有所好转●烧未退,家长却坚持让孩子出院

■新快报记者李斯璐戴晓晓

因“8毛钱”廉价药“治好”先天性巨结肠一事引起广泛关注的深圳患儿陈小强(化名),昨日被网传“病情严重,在广州市儿童医院就医”。记者获悉,来穗就医一事确实发生在中秋节当天早上,家长陈先生对此表示“仅是常规检查”。由于目前未确诊,小强是否确患上先天性巨结肠仍悬疑,众说纷纭。

网传“8毛婴儿”病情危重

昨日,网友“深圳胖胖熊”发布微博称:“‘八毛门’的孩子9月12日已经在广州儿童医院住院,孩子病情危重。”

记者查阅“深圳胖胖熊”的个人简介,显示为“深圳儿童医院的一名小儿外科医生”。昨日中午,该网友又发表博文称:“患儿现住在新生儿外科54床,是一个曾经在深圳儿童医院外科和‘八毛门’患儿同住一个病房的患者家长在广州儿童医院看到的,消息可靠……”

“八毛门”的患儿是深圳籍婴儿陈小强(化名)。上周,其家属坚称在广州8毛钱廉价药“治好”深圳市儿童医院所诊断的、需要10万元动手术才能治好的先天性巨结肠。不过,上周记者回访广州市儿童医院小儿外科时,医生表示孩子的病未确诊,“8毛钱”只是缓解腹胀便秘的症状。如果网帖反映情况属实,恰恰进一步说明患儿病情反复。

昨日傍晚,记者联系上小强父亲陈先生,他表示中秋节当天早上确实是把儿子带到广州市儿童医院,不过“只是常规的复查”,昨天上午他已经为儿子办好出院并回到了深圳。他认为儿子目前状况良好。

廖新波:别拿骨肉开玩笑

不管小强的家长是否在为孩子病情着急,但小强的命运确实让网友急了,连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也急了,他在微博上呼吁:“希望‘懂医’的家长不要与不懂医的凑热闹,不要拿自己的亲生骨肉开玩笑。”

网友爆料前,廖新波就听说了小强再次入院的消息,12日晚上他写微博表示:“有人说‘8毛先生’的儿子住院了,我不知如何说好,如果是,而且住在深圳儿童医院的,我相信深儿医的同仁会以仁爱之心相待的,毕竟孩子是无辜的,也好让这位‘懂医’的家长知道什么是医什么是德。”

对于被质疑此话是帮医院“开脱”,廖新波解释称:“我为患儿急!为‘懂医’的父亲急!”而有网友甚至提出,让广州市儿童医院的工作人员微博直播孩子的实时情况。网友“北望太行”评论道:“家长无知害一个自己的孩子。”

接诊

医生:肚胀得静脉都显出来

患上先天性巨结肠可能性很大,光灌肠没用

新快报讯患儿小强到底身体情况是否恶化?昨日,记者从广州市儿童医院了解到,新生儿外科在中秋节早上确实接诊过小强,并为其灌肠缓解严重腹胀。但医生称,症状缓解后,家长坚决带孩子出院。

接诊的新生儿外科主任余家康表示,12日早上,家长带着小强来到医院就诊,“当时他的肚子胀得厉害,连腹膜静脉都凸显出来了。症状确实比较重,而且还影响到呼吸不畅。”

据护士介绍,小强入院是因为其家人灌肠技术不过关导致了腹胀。按照正确的做法,应该将灌肠工具从没排便的地方插到排便功能的地方,但家人将管子插得太浅了。

由于孩子的腹胀问题为灌肠带来一定难度,医生当即告知家长,灌肠过程有可能出现穿孔风险,家长依然同意让医生操作。余家康表示:“虽然有穿孔的风险,但灌肠在小心翼翼下进行,穿孔风险最终没有出现。”

灌完肠,孩子的腹胀症状有所好转,家长随即要求出院,态度坚硬。考虑到孩子有点发烧,烧未退就出院不大好,因此医生要求留院观察。但家长出院的愿望强烈,甚至签署了《出院同意书》。“尽管如此,我依然让他多住一个晚上。”余家康说。

余家康表示,虽然未最终确诊,但根据他的判断,孩子患上先天性巨结肠的可能性很大,这种病光靠灌肠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还是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文汇报:"8毛钱事件"里的人伦危机

2011年9月27日 09:05

选稿:陆霖霖  来源:文汇报  作者:顾骏  

      我们真心希望以幼小生命为“对赌筹码”的人伦危机不曾发生,或者刚露端倪,就能被消弭于无形,而不是网络上下围观者众、议论者众,却不闻“救孩子最要紧”的声音。任何道德谴责如果其结果是不道德的,谴责本身也就不可能是道德的,哪怕谴责者的道德口号喊得分外响亮
      
      深圳陈先生的儿子8月19日出生,因肚子异常,于21日到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医生建议给患儿做造瘘手术。
      
      陈先生不愿冒手术风险,便去广州儿童医院求诊,医生开了8毛钱的石蜡油,用过一次,孩子就可排便了——原来手术医疗费预计要10万元,现在只用了8毛钱的石蜡油,就看似治好了,这让陈先生怀疑深圳儿童医院“过度治疗”,为此,他一方面借微博曝光医生行为不当,一方面向医院提出索赔10万元。
      
      经过调查,深圳市儿童医院认为医生诊断无误,造瘘手术的费用也不高,只需2万多元,不同意赔偿。双方尚在相持之中,有网友爆料,患儿因病情加重,又入广州儿童医院治疗;院方确认消息属实,说还曾建议患儿留院观察;但陈先生声称这次只是带孩子常规复查,情况良好,所以已出院。
      
      这一事件就这样被弄得越来越复杂了。特别是,由于惊动了媒体,还成了网络热点,更闹上了公堂,不少家长连锁反应,染上“手术恐惧症”,仅深圳市儿童医院一个地方,就有多个患儿耽误了治疗。
      
      心态一变,事件性质随之改变
      
      看来,孩子患“先天性巨结肠”的可能性很大,但陈先生正采用近似赌气的方式来处置孩子病情,让大家非常担心。
      
      刚开始时,家长不愿冒手术风险,多找几家医院看看,很正常;不同医生的治疗方案有所不同,也正常。但不正常的是10万元与8毛钱的巨大差异,夺人眼球,引人浮想联翩,结果,事情迅速从一个医疗技术问题,转向医德乃至法律问题:医生有没有乘人之危,借“过度治疗”来敛财?
      
      心态一变,事件性质随之改变:患儿的病情从治疗依据转变成了诉讼证据。从陈先生后来不采纳广州儿童医院医生建议、坚持让孩子出院来看,他应该已经意识到:只要“先天性巨结肠”不能确认,只要灌石蜡油等保守疗法有效,只要造瘘手术最终得以避免,就可以“坐实”深圳市儿童医院诊断和治疗方案的“过度治疗”之嫌——从诉讼成败的角度,相信任何一个当事人都会期待乃至争取事情往这个方向发展。
      
      可怕的是,一旦家长陷入对孩子病情如此的一厢情愿,不管自觉还是不自觉,都可能置孩子于巨大危险之中,因为孩子已经形同诉讼一方的人质:作为无助的弱者,孩子本来需要父母、社会和法律来保护,但现在他的权益却可能被忽略不计;明明应该由专业的医学工作者来判断和处置的疾病,现在却由着“懂医”的家长和未必懂医的公众包括媒体,任意而为;一个幼小的患儿,事实上成了利益博弈甚至争强斗狠的工具!
      
      不信任,被情绪化地草率放大
      
      “8毛钱事件”里这一场人伦危机,究竟如何演化而来?
      
      如果中国的所有医生从来医德高尚,不以市场规则置换职业精神,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努力争取让患儿少点痛苦,家人少点支出,哪个家长不愿意把患儿“全权委托”医生来救治?人伦危机又从何而起?
      
      如果陈先生充分信任医院和医生,或许会在面对不同治疗方案时,明白其中有治本与治标的不同,懂点医学的他,或许不会过分执着于收费的多少,而视之为医生业务水平有差异,有了理性平和的态度,哪会随便提起诉讼?还会“挟‘孩子’以令‘医院’”?
      
      如果媒体不因为对医院和医生抱着先入之见,一闻听收费高达10万元的手术竟被8毛钱的“石蜡油”给解决了,就想当然、一边倒,怎敢还没有调查清楚实际情况到底如何,便任意妖魔化医院和手术方案?如果其他患儿家人心无成见,又怎会跟风怀疑,也拒绝医疗,贻误了孩子病情?
      
      这么些个“如果”,都折射出当今的社会现状,这一场人伦危机在相当程度上源自信任危机,而不信任又往往被情绪化地草率放大。
      
      但还有一个“如果”——陈先生即使在舆论盲目“支持”下,骑虎难下,转变偏激态度有困难,但如果坚守人伦底线,不忘为人父的天职,把孩子的安危和健康放在一切之上,不管诉讼结果,先救孩子要紧,那么,他就断不至于排斥广州儿童医院的治疗建议,放任自己在孩子病情上“赌一把”。
      
      议论者众,却不闻“救孩子最要紧”的声音?
      
      我们真心希望以幼小生命为“对赌筹码”的人伦危机不曾发生,或者刚露端倪,就能被消弭于无形,而不是网络上下围观者众、议论者众,却不闻“救孩子最要紧”的声音。诸多国人在谴责个别医生无德时,往往表达出高度的道德义愤,这无可非议,但要是只顾自己慷慨激昂,最后却催生出殃及无辜的人伦危机,那就不仅是本末倒置,更难脱伪善之嫌:任何道德谴责如果其结果是不道德的,谴责本身也就不可能是道德的,哪怕谴责者的道德口号喊得分外响亮。
      
      所以,因强烈道义心而深度卷入“8毛钱事件”的人们,现在到了停止围观、悄悄撤离的时候,让当事人冷静下来,恢复平常心,走出拧巴,听从人性和亲情的呼唤,同医生一起,为孩子设计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这样才有可能依托现代医学条件,确保那个正遭受无妄之灾的小生命顺利康复。坦率地说,如果希望这次围观有点积极意义的话,那就必须保证:不仅这个患儿得到保全,还有更多的患儿因此可以得到医生更富有职业精神的关爱和照看;谁都绝对不愿意看到:其他儿童没有得益,被围观的孩子却已成了牺牲品。
      
      (作者为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教授)
文汇报和凤凰网的消息都比较可靠的。。。 孩子父亲的自以为是害人呀!
“8毛治10万元病”患儿出院 家长向医院道歉

中新网武汉10月28日电 (记者 艾启平)10月28日,备受社会关注的深圳“8毛门”患儿在武汉康复出院。武汉同济医院小儿外科医护人员说,宝宝目前饮食正常,已经长得白白胖胖了,手术后小强体重比入院时增长1公斤。

媒体此前公开报道称,8月19日,患儿在深圳市人民医院降生。当时医生发现,孩子的肚子有点鼓,建议家长把孩子转到深圳市儿童医院做进一步检查。8月24日,深圳儿童医院方面下达“病情告知书”,认为患儿是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肠道畸形),建议对降生仅6天的婴儿动造瘘手术。8月25日,陈先生带着孩子来到广州市儿童医院求医,该院医生李某开了8毛钱的石蜡油后,孩子病情好转。陈先生因此认为深圳儿童医院误诊,硬要给孩子做手术,并向媒体报料,引起“8毛钱治十万元的病”的讨论。

由于患儿出生后大便排出困难,10月11日,陈先生带着患儿来到武汉同济医院就诊,入院时年龄1个月24天。患儿入院时查体:精神反应较差,贫血貌,营养不良,腹部明显膨隆,腹壁静脉可见,中上腹可见肠型,家长自行肛门置肛管排便排气。外院结肠钡灌片初步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

入院后,武汉同济医院完善相关辅检,直肠粘膜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检验,发现患儿距肛缘3厘米和6厘米均为强阳性,直肠肛管测压无RAIR反射。综合症状,体征及检查,同济医院儿外科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症”,给予巨结肠灌洗和充分术前准备后,10月19日行巨结肠根治术。初拟采用腔镜辅助技术,但因患儿高度腹胀,无法施行气腹,而且患儿病情危重,即时改行开腹手术。术中见为长段型巨结肠,痉挛狭窄肠管累及乙状结肠及降结肠下段,切除病变肠管约25cm。

武汉同济医院28日介绍说,术后病检见远端狭窄直肠及乙状结肠均无神经节细胞,近端吻合处结肠神经丛及节细胞数量形态正常,最后病理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症”。术后给予抗炎,营养支持等一系列治疗,现在患儿术后恢复顺利,已经正常进食9天,已拔除各种引流管并且伤口拆线,拟于28日痊愈出院,一个月后来医院复诊。

患儿出院时,其父亲委托武汉同济医院向社会公布了他的一封感谢及致歉信,信中感谢武汉同济医院治好了孩子的病,同时也向深圳儿童医院道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