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华中科技大学财务处,学生们排队交费。该校于今年拟清退300余名超时学习的研究生。本报记者 褚朝新 摄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内,摆着“荣华富贵”的屏风。该学院90名研究生被清退。 本报记者 褚朝新 摄
8月30日,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在官网上公开发布声明,要求307名未能按期完成学业的研究生退学。此举引起广泛关注。
此次被清退的学生中,半数以上属于定向、委培,并且相当部分是企业高管和政府官员,还有少数名人。他们长期不来学院上课,有些甚至已超时学习两三年。
记者调查发现,原本为照顾国企技术骨干而制定的研究生单考政策,如今已成为官员和企业高管获取文凭的渠道。而文凭背后存在各种隐性的利益关系。文凭能有助于官员晋升,官员、企业高管能为学院带来科研项目和经费。
■ 部分清退学生名单
学号199300032的博士生陈华奋
(现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
学号为2001583000014的博士生何慕彦
(曾任武钢实业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
学号为2004634070033的硕士生张其宽
(现为湖北省荆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
学号为199300038的博士生朱洪
(现为湖北力特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
9月7日,奥运冠军杨威、高崚出现在武汉市《长江日报》教科卫新闻版头条。因超学时没有完成学业,两人被华中科技大学列入拟清退学生名单。
这个清退名单于8月30日,出现在该校研究生院网站上,全名是《关于对超学习年限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的通知》。
名单中,排在两名奥运冠军面前的,是一名叫张其宽的硕士研究生。经查,张其宽是湖北省荆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
在这份307人的名单里,有许多是张其宽这样的政府官员、国企高管和民企老总。
6年硕士仅修完3课
荆州政法委书记张其宽超时学习2年;据介绍被清退的一些官员,自己既不来上课也不派人来
张其宽,学号为2004634070033,于2004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为该院行政管理专业一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根据现行的《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规定,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3年,最长不超过4年;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3-5年,最长不超过8年。
因此,张其宽应该最迟在2008年完成毕业论文。而现实情况是,张其宽已超时学习2年。
该校公共管理学院提供的资料显示,2004年张其宽入学当年仅上了一门课,2005年没上课,2006年和2007年也分别只选修了一门课。
2008年,张其宽选修了《情报检索》,但没有参加期末考试。
该院一名副院长表示,“对张其宽这个名字有很深的印象,但没见过,他很少来学校。”
9月18日,张其宽向记者证实,其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上学,早在学校发布清退通知前就主动表示“不读了”。
华中科技大学一名教授介绍,有些官员学生派秘书上课记笔记、做作业,这在高校是公开的秘密,很多人都知道。
对一些不经常上课的官员,有的导师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该校一名教授的经验是,“太严格的话,会导致很多人拿不到学分,最后学校会追究导师的责任,指责老师的课讲得不好,不能吸引学生来听。”
该校研究生院负责人介绍,定向、委托培养学生的学生中,大部分都是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冲突,无法集中精力完成学业。还有不少学生中途出国、长期未归,学校、院系甚至导师都无法与其联系。
“有人读了8年,有的可能都9年、10年了。”该院培养处李振彪说,拟清退的307人全部超出了最长学习年限而无法完成学业,该校按规定正常清理。
这位教授分析,“这一次被清退的官员,大多数是既不自己来也不派人来,还不跟导师处好关系。”
上述教授称,官生们不把学校放在眼里,学校也不会太主动去联系“失去联系”的官生。
一名将被清退的国企高管说,“我一次性交了几万元学费,学校收了钱就不管我们了,连通知上课时间、地点这些基本的服务都没有做到。”
官员老板争戴博士帽
华中科大公共管理学院一教授称,在该院读硕士和博士官员很多。此次被清退的多为官员和老板
被清退的307人中,大部分都是在职研究生。
9月13日,华中科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冯征介绍,在媒体的追问下,该院公布了以下数据:此次拟清退的研究生,共有307名硕士生、博士生。拟清退的博士生中定向和委培的占73%,拟清退的硕士生中50%是定向、委托培养学生。
“定向、委培的学生,基本都是明星、官员和老板,还有少数是高校的在职老师。”9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一名教授介绍说。
根据校方公布的清退名单,记者通过网络查询发现多名学生是官员和企业高管。
学号199300032的博士生陈华奋,现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学号为2001583000014的博士生何慕彦,曾任武钢实业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学号为199300038的博士生朱洪,为湖北力特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该校公共管理学院一名教授称,在该院读硕士和博士的官员非常多,分别来自纪委、海关、法院、地方党委政府,甚至不乏较高级别的官员。
该教授透露,湖北省鄂州市委书记、武汉市汉南区区委书记等,都在该院读了硕士。
2009年2月,原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公开发表《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批评,“官员和老板考博是一路绿灯”。
刘道玉称,研究生教育本是为了培养少而精的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以充实到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但1990年代初开始,研究生急剧膨胀,官员和老板也涌进了校园争戴博士帽。
9月13日,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称,官员和企业高管当然需要深造,但确实不乏为了升官混文凭者。
制度漏洞方便官员读博
研究生单考政策原本为照顾国企技术骨干,如今更多的成为官员获得文凭的渠道
华中科技大学一名教授透露,官员们进入高校读硕士有可循的政策,那就是单考。
今年8月25日,教育部颁发的《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管理规定》称,单独考试是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招生单位,为符合特定报名条件的在职人员单独组织命题而进行的考试。
教育部规定,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发表过研究论文或已经成为业务骨干,作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方可报考单独考试。所有考生要经所在单位同意并有2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
按现行的制度,统招统考类硕士生的入学考试,英语和政治是全国统一命题的,专业课由学校命题。很多考研学生落榜,英语成为最大的拦路虎。单考,则所有的考试科目都由高校出题,包括英语和政治。
华科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冯征介绍,国有大中型企业一些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骨干,没有时间学习备考,单位又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让他们深造。单考政策出台,就是为了照顾这部分人。
华科大一位教授说,但后来这个政策变成各单位官员获得文凭的渠道,特别是一些政府的行政官员,真正的技术骨干很少。
他称,一般全国重点院校都具有招单考生的资格,因高校自己掌握出题权,有关系的企业老总和政府官员就能很容易通过考试。相对于统考来说,单考具有更大的“中第”几率,容易出现权钱交易。
华中科大公管学院一副院长介绍,现在单考就是学校自己命题,降低门槛录取一些在职的领导干部和企业高管。
据了解,参加单考的考生,一般仅限于用人单位推荐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单考生可以半脱产或在职业余学习,学习期间不转户口,不转人事关系,不转工资关系,医疗费由考生原工作单位负责,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
冯征证实,拟清退的定向、委培中的硕士生中,确实有些是单考生,但其拒绝透露具体数字。
上述华中科大教授介绍,官员进入高校读博士,有的是通过了学校自己命题的考试,有的甚至不需要任何考试。无论是自己命题的考试还是免试,都让有钱、有权者能够轻松过关。
博士还是“搏仕”?
调查发现,有些官员获得文凭后次年便得到晋升;有些官员读博时得到晋升后便主动退学
华中科技大学这份拟清退的名单中,共涉及35个院、系、研究所和附属医院等。被清退的307人中,该校管理学院学生达90人。
“管理、经济、公共管理、法学院等,都是单考生相对较多的学院。”该教授称,文科比理工科好混,这些人都集中到了偏文科专业。
在采访中,多名被清退官员都表示,自己读硕士或读博士的目的,只是想多学点知识,无人承认读硕读博的动机是为了职务晋升。
而调查发现,还存在这样一种现实情况,比如,2007年6月,任湖北省鄂州市代市长的范锐平获得华中科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2月,范锐平转正,次年被任命为鄂州市委书记。
曹裕江,获得华中科大硕士学位后,从武汉市纪委办公厅副主任一路升迁,先后历任市纪委办公厅主任、武汉市汉南区区长、区委书记等职。
文凭和仕途还存在另一种微妙关系。
据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唐耀斌分析,很多官员读硕士和博士时,还不是领导干部,读了几年后,因能力突出或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了职务晋升,文凭不重要了。
张其宽履显示,2004年,在他进入华中科大攻读硕士学位的当年,他是荆州市的一名副市长。
2006年8月,44岁的他被任命为荆州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2009年,张其宽曾主动向学校表示,放弃攻读博士学位。
该院另一教授称,2000年左右全国各高校追求教师博士化,迫使很多高校老师读博。此次清除名单中,管理学院有至少4名老师名列其中,都属于此类。
周智姣,现任华中科大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此次他也向媒体表示放弃继续读博士。
该校一名博士毕业生回忆,周智姣原来并未担任副书记职务,只是一名学生辅导员。攻读博士其间,被提拔为副书记。
“我们不便判断教育对象求学的动机。”华中科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冯征说。
报答师恩,施惠项目
华中科大教授表示,有的官员和企业老板,会直接给学院和老师带来科研项目和经费
今年9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召开2010年教师节表彰暨座谈会。会上,该校管理学院院长张金隆被授予“伯乐奖”。
在张金隆执掌的管理学院里,已经毕业的学生中有十余人成为高校教授,多人担任大型企业高管和省部级领导。
华中科技大学一名教授介绍了这样一个情况:
2006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徐晓林主持的《“十一五”武汉市信息化建设规划思路》研究项目接受专家鉴定。
鉴定委员会中,武汉市政策研究室主任曹裕江是其中一名成员。而几年前,曹裕江曾是该院原副院长马彦琳的弟子。此后,该项目顺利通过鉴定。
华中科技大学一名已毕业的博士生介绍,相对于那些非定向的博士而言,博导们更喜欢带定向、委培的在职博士。
该博士生介绍,非定向的博士,课题经费、出差参加学术会议,费用都得导师承担。除此,导师还得给他们发放生活补贴。
“在非定向博士生身上,导师们基本赚不到钱。”上述博士说。
与非定向博士不同,在职的定向、委培博士生,基本不需要导师承担以上费用,因需缴纳高额的学费,导师能获得可观的指导费。
“指导一个这样的博士,一个导师可以获得1万元左右的论文指导费,指导硕士则有一两千元的指导费。”华中科大一名要求匿名的教授说。
该教授还介绍,“有的官员和企业老板,还能直接给学院和老师带来科研项目和经费。”
“最有钱的学院”
此次清退研究生中,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最多;而企业高管、官员入学会缴数万元学费
9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张培根表示,此次清退的研究生中,管理学院的学生最多,“张金隆可能有点不方便接受采访”。
在华中科技大学内,该院被称为“最有钱的学院”。该院新建的办公大楼,也被称为校内最高档的办公楼。
9月16日,该学院一楼大厅内,摆着四五个其他高校和企业送来庆祝该院建院30周年的鼎。其中一只鼎上,刻着“财运”两字。四楼大厅里,一个精美的屏风上,牡丹怒放。花上绣着四个鲜红的字:荣华富贵。
记者了解到,收取高额学费,成为高校各学院愿意大量招收在职硕士和博士的最大冲动。我国现行政策,定向、委培生的培养费用一般由委托单位负责。一般企业高管和官员都会缴纳数万元学费。
2004年9月6日,荆州市政法委书记张其宽一次性缴纳了3万元学费;武钢实业公司原宣传部长何慕彦,一次性交费47500元。将被清退的博士生金凌志,虽是该校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也缴费23000元。
被清退研究生中,缴费最多的为2001级博士生黎全,缴费50800元。
“学校经费来源渠道很多,但学院经费相当部分靠招生收费。”该校一名博导称。
未经华中科大校方证实的消息称,对在职就读人员的学费,学校与学院按4:6的比例分配。
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称,官员以不菲的学费买博士帽,而大学以卖学位换取资源,是典型的权钱交易。
“此次公开清退名单,无疑让很多官员和企业高管面子上很难看,但这证明华中科大在严把教育质量关方面迈出了可贵的一步。”该校一名教授说。
该教授称,将无法完成学业的名人、官员和企业高管的名单对外公开可能会影响此后招生,进而影响校方经济利益,还可能得罪一些有权势的人。
9月13日,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受访认为,华中科大此举有助于培养真正有思想和学术的研究生。
9月16日,华中科大管理学院院长张金隆拒绝了采访。
清退是否彻底?
该校公共管理学院一副院长表示,被清退的学生可以申请再次延时,学院将尽力争取
据华中科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冯征介绍,此类清退工作,华中科技大学近年来一直在做,国内很多高校也在做,是一个惯常的工作。
2007年—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每年均有研究生被依规清退,人数在30人—60人不等。目前该校共有研究生17694人,此次拟清退的307名研究生只占总数的1.7%。
而在国内,其他高校也有此类清退,但均未对外公开名单。
2006年11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曾清退7名超期的博士后,2008年该校还曾—次性清退9名超学时博士生。
9月14日,教育部对媒体表示,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由学校规定;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的,学校有权按规定处理。华中科大此举属学校自主办学范畴。
据了解,教育部曾对用单独考试方式录取的硕士名额有规定,每年约有5000人可通过单考进入高校读硕。
对单考制度的现行状况,冯征说,“现在也在修正,在对招生人数进行限制。”
“因为单考存在不公平现象,很多人看不惯,现在学校对单考指标控制得很严,今年全校只有20个。”该校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称。
江苏大学2011年的单考生指标,全校则只有10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涂艳国表示,要解决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的问题,不能仅拿“超学时”说事,更应该关注研究生招生泛滥所导致的教学质量、生源质量下降等“源头”问题。
据了解,此次清退也并非是彻底清退。该校公共管理学院一名副院长表示,若想继续攻读该院博士,名列清退名单的学生可以写申请,申请再次延时,学院将尽力去争取。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169.62.244.154/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