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当代诗人反诗备忘录 [打印本页]

作者: 老狼    时间: 2008-11-25 23:55     标题: 当代诗人反诗备忘录

当代诗人反诗备忘录
                                                         南岸
      诗人的贡献在于,将文字化的链接与语音的重复更贴切的运用到了一种体栽的文学化的作用中去.1986年掀起的中国大陆诗歌浪潮给人充分展示的一个理由,语言的革命更显得迫在眉捷.中国第二代诗人即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以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为首的并受到当时西方象征主义流派的影响,那悔涩而不知所以的象征的表现手法在当时也给人一种新的语言感觉.一种新的气象在感觉的氛围中去寻找一种形象化的苦闷如北岛的〈一切〉、〈无题〉;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芒克的〈阳光中的向日葵〉、〈晚年〉;多多的〈致太阳〉、〈春之舞〉;顾城的〈一代人〉、〈墓床〉;舒婷的〈神女峰〉、〈双桅船〉;江河的〈客人〉杨炼的〈诺日朗〉;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他们明显在反抗着一种压抑的自我,最沉寂的内心在寻找着一种平衡.苦闷充斥着思想的底线如著名朦胧诗人北岛在他的一首〈回答〉中写道: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顾城在他的<一代人>这样写道: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朦胧诗的出现给沉寂的中国侍坛无异中放下了一枚定时炸弹,在它之前的口号诗革命诗充斥着中国诗坛.它的出现无异于注入了一枚强心针,但他们的无奈、无助、他们的悲愤都集中体现了诗的一种不稳定和不成熟的征兆.诗的一种抗争、诗的一种悲情都是潜影默化的作用,他们所处的年代正是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在当时,他们的作品给人有很强烈的震憾.而居于城市化的文化过程,只是对自身的一种孤封自赏.语言的行为方式更为接近一种实质的跳跃,由执白的方式回到更为深刻的诗化语言.诗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的客体,表现的过程只有诗人所体现的前堤才会更为运用的程序化.朦胧诗的命运在著名侍歌评论家谢冕的一篇著名的诗歌评论文章<掘起的诗群>之后而成为了历史,但丝毫不会影响在他们之中的一批顶尖诗人的发展.而接棒过来的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自称是第三代青年诗人的精英分子们,他们以诗歌运动的形式将诗歌创作变更为格式化.而来势凶猛的是一批四川的诗人们,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决定了他们在诗歌的发展方向.其中以周伦佑、杨黎、蓝马所创立的“非非主义”;以石光华、宋渠宋炜兄弟创立的“整体主义”;以李亚伟、万夏、马松、胡冬等人创立的“莽汉主义”、及柏桦.而其中的代表作品有杨黎的“冷风景”、“怪客”;宋渠、宋炜兄弟俩的“大佛”、翟永明的“迷途的女人”、柏桦的 “在清朝”、欧阳江河的“玻璃工厂”、李亚伟的“中文系”′“苏东坡和他的朋友们”、小安的“种烟叶的女人”、马松的“情歌”。吉木狼格的“爱情和马”。以及四川以外的诗人如西安丁当的“时间”、上海孟浪的“为获救向上苍下跪”、王寅的“想起一部捷克电影想不起片名”、默默的“第一种散步”、陈东东的“导游图”、京不特的“瞄准”、陆忆敏的“可以死去就死去”。这一时期的诗歌表象而沉浸在某种文化的过程中,语言单纯化的表现更为凝重.行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是一种困惑后的介定,语言的行为受着地界的影响.他们所思索的东西及境界的认识态度有着更为随意的影响,口语化已经沦为某种行为自身的文化素养对自身有某种的联系.语言的仓白性和不定性都有着解释的空间,而他们的思维是逆向的.饮食的变化也直接影响了他们对诗的一种认识,他们有这样的想法.咖啡为什么不是甜的,女人臀围圆周率的取值范围.他们的思考实际上是更为秃废的思想过程,将文化的多维的触角更艺术化的结合起来.在人格上的反叛也是一种寻找的理由,往往更深层的思考都源于对自身的一种体验.文化素养的差距也决定了既使是一群很好的朋友,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对诗的认识也有很大的差异,实际上在中国诗坛的君子风度已不复存在,性格的异化导致了人格发生冲突对诗歌语言的变化起到了一种深沉的作用.室际上在语言把握的程度上有着差别性的描述,四川这批侍人完全凭着地域的影响.文化底气的影响他们所追求的方式在当时有着一种神密的韵味,而诗人的大气显示的是一种表象.行为的孤独在这批诗人的作品中都集中的体现出来,语言更替的连贯性相对于朦胧诗人的发展来看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可以说在实验的过程中他们的确迈进了一大步,而此时的变化是建立在这批诗人所创造的文字个体上的变化.因为诗歌语言的空旷的表现手法已越来越备受诗人们乃至评论家的推崇,从前我们讲过诗人站在高度不同他们所反映的思想境界就不太相同. 语言的深奥性就是对诗人本身的直接影响,诗的传递将标志着一种静动的结合.对内心最共有的心理的挖掘而显示了生命的回归,诗人所处的环境对诗人本身的喜怒哀乐都有着某些控制.李白斗酒诗百篇,也说明诗人是情绪的动物,侍的形成与诗人的状态和感悟有很大的关联.我一直认为悲愤出诗人,一个生活无忧无虑而毫无思想境界的人是写不出好诗的.或者说他根本成不了诗人,诗人本身是有主张、有生活阅历、有行为方式、有认知感的情绪化的人.在诗人的境界里一定要有一种余将盛勇追穷寇的战斗姿态,而诗人的可塑性也再一次显示了一个变化的诗坛所带来的繁荣.而我们在心理上要有一个充分的准备.1986年我们在兴办“文学酒家 ”的时候偶遇了当时称得上大诗人叶文福先生,他是我见到的最情绪化的诗人.酒一下肚就开始朗诵他自认为的传世之作《将军’请不要这样做》,非常有感染力当时的情景真是万人空巷.被他的朗诵魅力所打动,那冲动的行为力量可以说世上少有.诗人应该拥有一个起码的自信、自强的感召力,诗人的敏锐性和前瞻性是使诗歌这一文学的表现力更显示出永恒的张力.诗人同时也是个“疯子”他们所承受的状态与别的文学艺术有着天壤之别,诗歌的进步实际上是一大批人的成功.也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在任何时期将保持着一种旺盛的精力,对诗歌语言化的再造艺术的把握近年来涌现了一大批网络诗人.其中他们之中的代表人物花8888的一首诗《绝》中∶房间中清晰流转着你的味道∕只是眼里看不到∕再也看不到你的身影∕┄┄像你一遍又一遍的含恋着∕烟花在绽放那一刻的美丽∕┄┄∕即使一分钟的盛开∕┄┄∕而我要的恰恰是盛开的安心∕┄┄∕。这又是一种将诗更平面化的表现手法,我将这首诗称之为具有江南水乡的纯静的爱情概念诗.语言非常清澈见底, 天才般的语感给人更多的是一种想象空间.读完后的思索空间也很大,她的诗已渐渐形成了一种风格.她的诗很纯净不像有的诗人贯用的故弄玄虚、埔风捉影的表现手法让人捉摸不透.而她的另一首侍《错觉》中∶

寂寞的人群∕陌生的面孔
爱在熙攘中孤独的穿
隐约呼吸着苦涩心奏
∕前生来世的叹息
一阵锐痛

当我看这首诗的时候久久不能平静,语言的经验程度简直是滴水不漏.这就是语感的境界,这位女诗人是我在网上交流时发现的.没有她的任何关于创作的有关信息,而她在语言上的提炼我想她也下了一番工夫.好象她的绝大部分诗都与情诗有关,我想她的年龄不太大.语言的执白是她诗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她与上海大陆诗群的一批诗人们相比也不见得占下风.她的另一首诗《梦境》∶
是谁
在树下独享黄昏
看夕照静静西沉
是谁
又哭湿了这个不眠当夜
是谁
在梦境里失声叫出
我的名字
无不透出∕淡淡的苦涩思绪
或许
我已赶往回家的路
寻找
那一缕熟悉的灯光呢。诗人的思维更自然的表现在自我的回归感上了, 她对生活、圈子的认识也是一个目标上的感知.没有娇揉造作之感,诗就是在很固定的过程中来自然的表现.读起来让人赏心悦目,语言就是这么的自然读起来都体现了她所经历的生活.这就是回归诗人的本质,有时我们所忽略的其实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因素.但恰恰就是我们的硬伤,语言、还是语言诗歌的重中之重就在于此, 给我们界定的范畴越来越近了。

[ 本帖最后由 老狼 于 2008-11-25 22:58 编辑 ]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169.62.244.154/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