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地方美食【台灣小吃】 [打印本页]

作者: 熙然    时间: 2009-8-28 00:48     标题: 地方美食【台灣小吃】

001.jpg

台灣的夜市,可說是濃縮了台灣的庶民文化,集其大成的,以琳琅滿目的商品、吃食、玩意兒,在夜色中綻放光彩,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人潮,越夜越熱鬧。

台灣觀光局的統計數據也顯示,從2000年起,「菜餚」,已超過了「風光景色」、「台灣民俗風情文化」,成為吸引外國旅客來台一遊的首要誘因。


*鑒於我吃素,所以從我吃過的開始介紹

图片附件: 001.jpg (2009-8-28 00:48, 30.4 KB) / 下载次数 48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48909&k=df2601ae274726d4736cdab616152653&t=1717878675&sid=HW5wKZ


作者: 熙然    时间: 2009-8-28 00:55

臭豆腐

台灣常使用油炸的方式食用。
台灣的攤販所販賣的臭豆腐,常習慣搭配酸甜不辣的台式泡菜,舒解臭豆腐的油炸膩感。油炸方式又分2大類,

   1. 較嫩的吃法,臭豆腐炸至外皮酥脆,撈起瀝乾油後,切塊裝盤或裝袋。
   2. 較酥的吃法,臭豆腐炸至外皮酥脆,撈起後對角切4塊後,再回鍋繼續炸,直到看起來都呈現金黃色後,再撈起瀝乾油後,裝盤或裝袋。但這種吃法比較油膩。(嘻嘻嘻~~我比較喜歡吃這種)

002.jpg

炸臭豆腐

炸臭豆腐是台灣傳統中最常見的,不管是夜市、餐廳、還是家庭了,都是很常見的料理,通常是把醃漬好的豆腐,用高溫油炸,酥酥脆脆的外皮,配上酸酸甜甜的台灣泡菜。

003.jpg

麻辣臭豆腐

麻辣臭豆腐是近年來台灣的新吃法,由於四川麻辣鍋的風行,也使得火鍋業者研發出把臭豆腐加入麻辣湯裡,搭配上鴨血、酸菜,麻辣湯底的濃郁再加上臭豆腐獨特的氣味,可以說是近年來個人火鍋常見的新吃法,也有些業者會加入肥腸,俗稱「大腸臭臭鍋」。

清蒸臭豆腐

清蒸臭豆腐是類似清蒸魚的作法,把氣味十分重的臭豆腐,加入清淡爽口的湯底中,用清蒸的方式烹調,是為了滿足不能接受臭豆腐原本氣味的饕客們所新研發的料理。

004.jpg

碳烤臭豆腐(呵呵~~這個很多高中,大學生常常騎著摩特車,就這樣一夥人跑去吃呢)

碳烤臭豆腐,深坑的名產,也是台灣夜市裡常見的小吃,用竹籤穿過食材後,塗抹烤肉醬,在碳火上烤數分鐘;外皮酥脆,內裡鬆軟,入口即化,因為加入了大量的調味醬,也使得臭豆腐原本的氣味被覆蓋許多,值得推薦給初次嘗試臭豆腐的朋友們。

图片附件: 002.jpg (2009-8-28 00:53, 17.42 KB) / 下载次数 44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48910&k=c5db8b6818e3adfb620a974eec82c14e&t=1717878675&sid=HW5wKZ



图片附件: 003.jpg (2009-8-28 00:53, 16.83 KB) / 下载次数 49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48911&k=f14fb002ac0fb13b95a0bc23b8328a33&t=1717878675&sid=HW5wKZ



图片附件: 004.jpg (2009-8-28 00:53, 17.46 KB) / 下载次数 48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48912&k=f635523039e0f7b3b77c468c10fb5c8e&t=1717878675&sid=HW5wKZ


作者: 熙然    时间: 2009-8-28 01:08

滷肉飯(雖然聞名的是肉食,但我還是喜歡素的,素的也不錯啦)

005.jpg

相傳滷肉飯是以最美味的「禁臠」製作而成,「禁臠」每一頭豬約只得依斤多,等於是百分之一的肉,極為珍貴難得。

 
而滷肉飯淋上的粹滷肉便是用這種肉質肥瘦相混的「禁臠」,切成細條,精心地、慢慢地熬燉而成的傳統獨特醬料,鋪在滑嫩的白米飯上,成為甘美香醇的滷肉飯。

醬油滷得入味的魯肉汁,淋在香Q的米飯上,再加上脆瓜、魯蛋等,就是碗香噴噴的魯肉飯。

因此滷肉飯一直是台灣傳統美食文化的縮影,而滷肉飯因為香醇味美,價格平實,所以民眾的接受度高,遂而成為台灣夜市最受歡迎的小吃。


魯肉飯節---7月8日

图片附件: 005.jpg (2009-8-28 01:08, 54.28 KB) / 下载次数 49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48918&k=e27ace15f422d65f207e4173b8f4c799&t=1717878675&sid=HW5wKZ


作者: 熙然    时间: 2009-8-28 01:17

蚵仔麵線(台灣話:ô-á mī-sòaⁿ)(嘻嘻嘻~~即使沒加蚵仔也是很香的,更何況是有加的呢)

006.jpg 007.jpg

為台灣小吃中極具有特色的一種,主要原料為蚵仔(小牡蠣)和麵線,蚵需先拌太白粉,但市面上也有許多是用大腸麵線(tōa-tn̂g mī-sòaⁿ;滷好的豬大腸和麵線)來販售。

蚵仔麵線的優劣決定於蚵的大小與新鮮度,拌太白粉時也必須注意蚵的完整。豬大腸滷製的過程,與整碗麵線中的比例都是決定好吃與否的關鍵。在顧客購買蚵仔麵線時,商家通常會問要不要加辣,有些商家是以辣椒醬聞名。此外也可多加烏醋、蒜末、香菜等調味。

麵線的麵條分類

蚵仔麵線的麵線,常有「機器麵線」與「手工麵線」之分,機器麵線口感較差,手工麵線則較有口感,手工麵線的成本也較高。

蚵仔麵線的湯底

而湯頭有用大骨熬、也有用化學的「肉精素」、味素、雞精粉、柴魚熬湯、川燙大腸後的湯、川燙蚵仔後的湯、等等湯底,其中大骨使用者較少,肉精素使用者較多,較不健康;而柴魚熬湯則鮮美健康;川燙大腸後的湯則有濃厚的大腸味,一般認為較髒,但口味卻非常鮮美。

芶芡用的粉

麵線芶芡可讓整碗麵線口感更滑順,專業是以地瓜粉,家用則以太白粉芶芡。店家為了結省成本,常以川燙蚵仔的水拿來作麵線的湯底,又因蚵仔需有地瓜粉裹粉才能川燙,川燙後所留下來的蚵仔地瓜粉湯,不但是湯底的好材料,又能拿來作為煮麵線芶芡的材料(因內含地瓜粉的湯),可謂一舉兩得。

图片附件: 006.jpg (2009-8-28 01:17, 21.71 KB) / 下载次数 48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48921&k=14b80eecbbc7baadd9c2758de414b8fa&t=1717878675&sid=HW5wKZ



图片附件: 007.jpg (2009-8-28 01:17, 24.23 KB) / 下载次数 34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48922&k=389376953ff85cc6781c47be5a2f1f71&t=1717878675&sid=HW5wKZ


作者: valentine    时间: 2009-8-28 01:20

赞一个,很喜欢吃的臭豆腐。蚵仔是不是做娃娃煎的那个东西。
作者: 熙然    时间: 2009-8-28 01:23

肉圓

肉圓在台灣,是一項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小吃美食。

名稱得自於外觀,一般為直徑6~8公分左右的半透明扁圓形,是一種以地瓜粉、太白粉等材料作成的半透明肉圓皮包裹豬肉與其他配料的食品。除了最常見的圓形之外,亦有三角形的北斗肉圓,是相傳發源最早的肉圓,但目前不如圓形普及。

009.jpg

發源

相傳肉圓是在北斗地區的寺廟擔任文筆生的范萬居先生所創,現由第四代傳人范振森經營,達百年歷史。當時北斗地區發生水災,范萬居將地瓜曬乾,磨成粉後揉成團狀,再煮熟給災民食用,並未包肉。

後來又經過改良,加入豬肉、筍子等配料,逐漸發展成現今為人所熟知的肉圓,並且流傳到台灣各地,也產生了各地不同用料與做法的特色肉圓。

各地特色

比較有名的幾種肉圓有彰化肉圓、北斗肉圓、新竹肉圓、台南肉圓、高雄肉圓、屏東肉圓、紅糟肉圓等等,實物的大小與使用材料都有頗多差異,但是調理方式多為以油加溫(並非炸)或蒸,亦或兩者並用,食用時會同時淋上甜與鹹兩種醬汁和少許蒜泥、芫荽,是台灣的庶民小吃。

肉圓的名稱在台灣也有地區差異,如有的地方把肉圓叫做「肉丸」。在鹿港,肉圓則是稱為「肉回」,這是由於肉圓的組成是由肉圓皮包著裡面的肉塊,形狀很像「回」這個字;此外,肉圓起鍋時,調理者會用叉子把肉圓上的油撥回油鍋,因此得名。

008.jpg

图片附件: 008.jpg (2009-8-28 01:23, 32.83 KB) / 下载次数 40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48924&k=74ca9b1bf15588fefc699d8ef7fba01c&t=1717878675&sid=HW5wKZ



图片附件: 009.jpg (2009-8-28 01:23, 24.33 KB) / 下载次数 43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48925&k=fa892ca6e46a20ba5c4325f2e871511a&t=1717878675&sid=HW5wKZ


作者: 熙然    时间: 2009-8-28 01:36

珍珠奶茶(Bubble tea)

010.jpg

又稱波霸奶茶,簡稱珍奶,是一項流傳於台灣的茶類飲料,將粉圓加入奶茶之後,就成為珍珠奶茶。
由於口感特殊,所以相當受到青少年歡迎。

珍珠奶茶是台灣「泡沫紅茶」文化中的一支,雖然只是在奶茶中加入木薯粉圓,但卻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飲料與小吃之一。

在過去十年之間,珍珠奶茶已經從台灣流行至香港、中國大陸、東南亞、日本及美國等地,大部分都是由台灣人開設。

簡介

珍珠奶茶的「珍珠」是由地瓜粉製作而成的粉圓,而粉圓加入奶茶之前,通常還會先浸泡糖漿,確保粉圓在偏甜的奶茶中,仍可以保持甜味。而基底通常使用紅茶,但也有店家提供綠茶珍珠奶茶(通常稱為珍珠綠奶或珍珠奶綠)。目前台灣還可以看到珍珠綠茶、珍珠紅茶等飲料,或是將「珍珠」當成一種選項,讓客戶指定加入任意飲料當中,甚至是刨冰、豆花中都可添加珍珠以增加口感。

珍珠奶茶冷、熱飲都可以,通常使用吸管飲用,珍珠奶茶使用的吸管較一般茶飲使用的吸管口徑為大,這是為了能夠喝奶茶外,也可以吸珍珠。

珍珠奶茶一般使用較大顆粒的粉圓,烹煮後的直徑約在7公釐以上,否則直徑太小時很容易滿嘴珍珠,也不方便吞嚥咀嚼。
但大多數的珍珠奶茶商家仍有提供小顆粉圓的珍珠。(..........我曾經差點卡到喉嚨,嚇死我了)

早期僅有珍珠奶茶一種稱呼。約1988年時,臺南市海安路一家叫「草蜢」的小販,取當時女星葉子楣的靈感,將珍珠奶茶改稱波霸奶茶。以後在南臺灣日漸產生波霸指大粉圓、珍珠指小粉圓的說法。隨著南臺灣連鎖店至北部展店,此種分類亦因此漸被台灣居民接受。

在臺灣以外,亦常見波霸「BOBA」或「Bubble」這名詞。起因是1980年代末到北美洲的台裔新移民仍以「波霸奶茶」作號召,加州各地因此如雨後春筍般出現「BOBA Tea House」、「BOBA Planet」、「BOBA World」等等茶坊,現時非台裔居民依然滿口「BOBA」或「Bubble」。他們會用英語向櫃枱的服務生說:「Give me latte, and add some BOBA in, please.」(給我一杯拿鐵咖啡,加點「波霸」),「波霸」亦已成為粉圓的代名詞。

歷史

臺灣有二間店舖宣稱是珍珠奶茶發明者。 一說台中市經營泡沫紅茶店「春水堂」的劉漢介先生,自稱於1983年開始實驗製作奶茶,又說是店內女職員無意中調製成功[3]。當時所加材料為水果、糖漿、糖漬地瓜、和粉圓。他推出的奶茶剛開始的時候並不受到歡迎,但是偶然機緣下,經一家日本電視節目的訪問後,終於吸引了生意人的注意。

另一說則是臺南市翰林茶館涂宗和先生所發明,據稱約1987年在鴨母寮市場見得白色粉圓而得到靈感。故早期珍珠為白色,而後才改為黑色今貌。但這兩間店皆未申請專利權或商標權,使得珍珠奶茶成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國民飲料。

1990年代前半,首先是列入「小歇」等連鎖泡沫紅茶店的菜單,由於泡沫紅茶店是咖啡店在台灣流行之前,上班族談生意與學生聚會的熱門場所,珍珠奶茶開始廣受學生喜好。接著,在學校附近或補習班密集的地區、夜市等,逐漸出現珍珠奶茶的攤販。1990 年代後期,有業者引進「自動封口機」取代傳統杯蓋。許多新的投資業者,如樂立杯、休閒小站、大聯盟、快可立等,採用自動封口機開始拓展連鎖外帶飲料店業務。自此,外帶式的珍珠奶茶店成為主流,也因為連鎖店的參加,商人開始將珍珠奶茶拓展到全世界,成為台灣國際知曉的知名食物之一。為了爭誰才是發明珍珠奶茶,"春水堂"和"翰林茶館"曾互相告到台灣法院。

文化

在台灣,廣義的珍珠奶茶店已經取代以前泡沫紅茶店,成為茶類清涼飲料店舖總稱的代名詞。通常一般珍珠奶茶店的特色包括琳瑯滿目的菜單、自動封口機等。在大陸等地甚至有人認為台灣珍珠奶茶最大的特色就是使用自動封口機封口。

2004年中華民國政府提出6108億軍購案後,由於社會存在疑慮,國防部甚至推出文宣,喊出「一週少喝一杯珍珠奶茶」的口號,顯見珍珠奶茶在台灣的獨特地位。

到了2008年,國民黨執政後轉向爭取軍購,台灣的珍珠奶茶消費量也因為進口自中國的乳製品普遍添加三聚氰胺而大幅縮減。

材料與製作

台灣早期的珍珠奶茶誕生於泡沫紅茶店,多半強調奶茶必須新鮮現搖。自從連鎖式珍珠奶茶出現後,為了口味管理與加快產生提供速度,不少連鎖店改用事先調好的奶茶。事先調好的奶茶多半也不是在開店前以紅茶跟跟奶精調出,而是總店直接以奶茶粉的形式提供到店裡,加水即可。為了將奶茶製作成奶茶粉的形式,勢必直接把紅茶磨碎,所以味道與傳統現搖的奶茶會有落差。這種奶茶若不喝靜放幾小時,會發現粉末完全沉澱,上面是透明的糖水,證明這樣調出來的奶茶,紅茶成分並不溶於水中。因此,有部份愛好者堅持喝現調的珍珠奶茶。

奶茶採用的奶精種類,包括液狀、粉狀等,台灣珍珠奶茶一般採用粉狀奶精,由於粉狀奶精熱量較高,且木薯珍珠也具有極高熱量(一顆約數十大卡不等),有專家指出,一杯500cc珍珠奶茶的熱量,相當於一個普通排骨便當的熱量,對於致力於減輕體重的人們,不宜經常飲用。

由於追求健康的主張漸漸被強調,業者也推出所謂的鮮奶茶,使用鮮奶取代奶精,所製作出來的奶茶口感及口味也與一般傳統奶精調製而成的奶茶有所不同。

图片附件: 010.jpg (2009-8-28 01:36, 23.15 KB) / 下载次数 40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48944&k=95515621e1d8a4f557078287fe2541d0&t=1717878675&sid=HW5wKZ


作者: 熙然    时间: 2009-8-28 01:48

粽子

臺灣粽子的作法也同樣接近於中國大陸南方,外包麻竹葉或桂竹竹籜再以白棉線或鹹草捆紮,其樣式多成錐立四角形狀,但同時在臺灣南部和北部地區之間在作法上亦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常被臺灣人稱作「南部粽」、「北部粽」。相比南方粽,南部粽體積更小巧,油較多,加入的料也更豐富。不僅有瘦肉、蛋黃,還有花生、魷魚等。1949年後,大量軍民隨國民政府遷台,其中以江南人居多,所以亦隨之傳入江浙省粽類為多。台灣習俗中,若某家有喪事則端午不製粽,粽由女主人娘家提供,並贈以回禮。

北部粽

臺灣北部作法是米浸泡於水中,瀝乾後用油炒香,並加入五香粉、胡椒粉、醬油等調味料。將米蒸熟後,近於「油飯」,再以竹葉包裹填餡,再一次使入味。也有人直接用油將米粒炒至半熟,包裹填餡後蒸食。台灣北部粽所用竹葉多為筍殼,色澤棕黃,略帶斑點,質地頗為堅韌。

南部粽


臺灣南部的作法是用純白糯米浸泡後加肉餡、香菇、鴨蛋黃、紅蔥頭,亦有添加花生、栗子、蘿蔔乾者,較特殊的亦有加魷魚、蝦米者,餡料須先行醃製,以粽竹葉包裹,入大鍋中,以大火水煮,中間或添冷水一至二次,持續加熱至熟透,費時大約一時半至兩小時。食用時帶有淡淡的竹葉清香,亦有添加花生粉、醬油膏一起食用者。台灣南部粽所用粽竹葉,質地細緻而葉面較寬,氣味也較芳香。南部粽亦稱「水煮粽」,因為市坊上所販售的是把整串粽子(每串10~20個不等)直接投入溫水中,然後加熱煮熟,顧名之。

客家粽


* 米粽:蒸過的糯米飯包入蝦米、紅蔥頭、菜脯、香菇絲、豬肉等材料,以曬乾的麻竹葉包裹再蒸熟食用。
* 粄棕:糯米經泡水後研磨成米漿,瀝乾水分搓揉成粄糰,加入菜脯香料再用麻竹葉包上蒸熟。在製作上比較耗時,因此風味也更為特殊。

011.jpg 012.jpg

呵呵~~像我高中時期,快大考時,家長們跟學校就會商量,用一天下午到晚上的時間,在禮堂集合。
用定的,或是媽媽們自己包的粽子,當場吃ㄚ,那種氣氛真不錯。
熱熱鬧鬧的,也給考生帶來一股生氣。

為了什麼??

哈哈,高.中.麻

图片附件: 011.jpg (2009-8-28 01:48, 131.05 KB) / 下载次数 37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48978&k=38cc1074ea4aa2146eae56822a60dfa0&t=1717878675&sid=HW5wKZ



图片附件: 012.jpg (2009-8-28 01:48, 123.11 KB) / 下载次数 49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48979&k=1dbd54fa0b87fe37f9b615d83a3e5ebc&t=1717878675&sid=HW5wKZ


作者: 熙然    时间: 2009-8-28 02:04

擔仔麵

013.jpg

擔仔麵是一種發源於臺灣臺南的小吃。「擔仔」即臺灣話(閩南語)「挑肩擔」之意。

擔仔麵其發源時間為清朝末年,由於臺南臨海,早期洪竽頭以捕魚為業,但是臺南清明時節與夏季七、八、九等月份時常有颱風侵擾,風雨加交導致不易出海捕魚,故生計頓時艱困,因此稱颱風來襲頻繁、生計維持不易的月份,稱之為「小月」。漁家在無法出海捕魚時候,在臺南市水仙宮廟前叫賣麵食以維持生計、度過小月,而在攤前吊上登攏書寫「度小月擔仔麵」因此得名。

度小月擔仔麵開設於1895年,現今在臺南地區有許多店家,正宗百年老店位於臺南市中正路上,這道麵食的主要成份為:麵條、米粉、豆芽菜、香菜、蝦仁、少許湯汁以及獨門肉燥。

擔仔麵通常略貴、量少、製造過程繁雜,是所謂「食巧不食飽」(臺灣俗諺:吃得精緻而不吃飽)的點心而非正餐。

图片附件: 013.jpg (2009-8-28 02:04, 16.52 KB) / 下载次数 45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48982&k=105fb5a487b5c24d6f9cd86438284494&t=1717878675&sid=HW5wKZ


作者: 熙然    时间: 2009-8-28 02:19

新竹米粉

根據新竹市志上記載,「米粉」這種食物的起源是:
「當五胡亂華,華人南遷閩浙時,仍以稻米榨條而食,即當今之米粉也」、「米粉之製法由福建傳入台灣」

因此史料上的說法認為:中國大陸的北方人習慣吃麵條,到了南方仍以「米」來製作麵條,是今日「米粉」的源起。
由於年代久遠,已無從考據,不過「新竹米粉」從「福建」傳入,倒是可以確定的。

老一輩的長者表示,米粉的起源,就是為了飲食的方便性。客人來了,洗米煮飯太慢了;米粉是熟的,煮起來方便,外出攜帶也方便。米粉在以前可以稱得上是「高級食品」,只有喜慶宴客、特殊節日才會以「炒米粉」招待客人。

新竹米粉,不只是米粉

大家所熟知的新竹特產–新竹米粉–其實不只是「米粉」一種而已,老一輩的新竹人都會區分為「水粉」和「炊粉」兩種。其實以前的人所說的「米粉」,指的是比較粗的「水粉」,又稱「粗米粉」。後來才又發展出比較細的「炊粉」,又稱「幼米粉」「細米粉」。

「新竹米粉」在日據以前,因為新竹風有利於吹乾又粗又濕的「水粉」,所以聞名全省;光復後,又以能夠製作這種又細又Q的「炊粉」,獨到的技術和品質才能打響名號、知名海內外。但是現在的人卻少有人能分辨「水粉」和「炊粉」,一律統稱為「米粉」了。不過現在在市面上所看到「 新竹米粉」大多是這種細細的「幼米粉」,成為「 新竹米粉 」最大的特色。

從製作方法來區分 「炊粉」「水粉」

「炊粉」就是壓出細粉絲以後,再用蒸籠蒸熟。蒸的閩南語叫「炊」,故名「炊粉」。而「水粉」通常比較粗,壓出成型後,就放入開水中煮;閩南語叫「灑」,煮熟後還要放在冷水泡一下,以免沾黏。因為從水中撈起來濕答答的,所以叫「水粉」。

為啥一定要叫新竹米粉呢

「喇叭狀」的地形,使得季風來到新竹,有加壓、增強的作用;其次是背著雪山山脈,冬北季風所帶來的豐沛水份都留在基隆、宜蘭一帶,新竹的冬風不但強,而且「乾冷」,這就是製造米粉最有利的氣候條件。  


乎乎~~這米粉呢,以前煮起來真辛苦,很容易糊掉,還好現在有加入玉米澱粉。

玉米澱粉它的穩定度高,成本又較低,容易控制,米粉不會容易糊掉,
況且玉米澱粉它也是天然穀物,所以目前市面上的米粉大都有添加玉米澱粉下去製作。



014.png

图片附件: 014.png (2009-8-28 02:18, 1.55 MB) / 下载次数 51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48983&k=4b2717f654e72c9e58ab637108da4ff1&t=1717878675&sid=HW5wKZ



图片附件: 014.png (2009-8-28 02:19, 1.55 MB) / 下载次数 52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48984&k=bf8b5238a8c373b51315f41a842806fe&t=1717878675&sid=HW5wKZ


作者: 熙然    时间: 2009-8-28 02:30

今天到此為止~~~

我累了
作者: 熙然    时间: 2009-8-28 02:37

本帖最后由 熙然 于 2009-8-28 07:46 编辑

新竹米粉

根據新竹市志上記載,「米粉」這種食物的起源是:
「當五胡亂華,華人南遷閩浙時,仍以稻米榨條而食,即當今之米粉也」、「米粉之製法由福建傳入台灣」

因此史料上的說法認為:中國大陸的北方人習慣吃麵條,到了南方仍以「米」來製作麵條,是今日「米粉」的源起。
由於年代久遠,已無從考據,不過「新竹米粉」從「福建」傳入,倒是可以確定的。

老一輩的長者表示,米粉的起源,就是為了飲食的方便性。客人來了,洗米煮飯太慢了;米粉是熟的,煮起來方便,外出攜帶也方便。米粉在以前可以稱得上是「高級食品」,只有喜慶宴客、特殊節日才會以「炒米粉」招待客人。

新竹米粉,不只是米粉

大家所熟知的新竹特產–新竹米粉–其實不只是「米粉」一種而已,老一輩的新竹人都會區分為「水粉」和「炊粉」兩種。其實以前的人所說的「米粉」,指的是比較粗的「水粉」,又稱「粗米粉」。後來才又發展出比較細的「炊粉」,又稱「幼米粉」「細米粉」。

「新竹米粉」在日據以前,因為新竹風有利於吹乾又粗又濕的「水粉」,所以聞名全省;光復後,又以能夠製作這種又細又Q的「炊粉」,獨到的技術和品質才能打響名號、知名海內外。但是現在的人卻少有人能分辨「水粉」和「炊粉」,一律統稱為「米粉」了。不過現在在市面上所看到「 新竹米粉」大多是這種細細的「幼米粉」,成為「 新竹米粉 」最大的特色。

從製作方法來區分 「炊粉」「水粉」

「炊粉」就是壓出細粉絲以後,再用蒸籠蒸熟。蒸的閩南語叫「炊」,故名「炊粉」。而「水粉」通常比較粗,壓出成型後,就放入開水中煮;閩南語叫「灑」,煮熟後還要放在冷水泡一下,以免沾黏。因為從水中撈起來濕答答的,所以叫「水粉」。

為啥一定要叫新竹米粉呢

「喇叭狀」的地形,使得季風來到新竹,有加壓、增強的作用;其次是背著雪山山脈,冬北季風所帶來的豐沛水份都留在基隆、宜蘭一帶,新竹的冬風不但強,而且「乾冷」,這就是製造米粉最有利的氣候條件。  


乎乎~~這米粉呢,以前煮起來真辛苦,很容易糊掉,還好現在有加入玉米澱粉。

玉米澱粉它的穩定度高,成本又較低,容易控制,米粉不會容易糊掉,
況且玉米澱粉它也是天然穀物,所以目前市面上的米粉大都有添加玉米澱粉下去製作。

作者: 再在    时间: 2009-8-28 05:35

本帖最后由 再在 于 2009-9-11 10:07 编辑

熙然!熙然!熙然!   赞一个先!!!真是幸苦您了!!! 看了你的这个帖子,我好想去台湾啊!!!!!!!!!小吃那么多,对我真是有莫大的诱惑!有机会去到台湾的话,我要把你的这个帖子给打印出来,对着一样一样的吃,吃它个天昏地暗都不怕!!!臭豆腐我只吃过炸的,以后一定要吃到麻辣的、清真的和碳烤的!!卤肉饭看起来就好有食欲,蚵仔麵線只是听过很有名的;肉圆、擔仔麵、新竹米粉等都也没吃过    珍珠奶茶这边有台湾的,但是不知道地道不地道;不过蛮好喝的!!(ps:熙然,喜欢你发的书啊,
作者: ruito    时间: 2009-9-10 17:11

本帖最后由 ruito 于 2009-9-11 05:13 编辑

我也來補充幾種我愛吃的

潤餅捲

潤餅捲的材料相當豐富,包括燙熱的高麗菜,豆芽,蛋絲,花生粉,糖粉等,以薄薄的春捲皮包著吃,感覺上好像北部人比較喜歡?

製作方法

「潤餅」餅皮有兩種,一種是以麵粉加水揉韌,成直徑約15至20厘米的圓形薄餅坯,放入烤爐烤成;另一種是將麵粉加水反覆攪打成質韌的溫麵團,抓在手中,在文火小平鍋上旋烙,拭成其薄如紙的餅皮,名曰「拭餅」。餡料通常用胡蘿蔔、冬筍、青豌豆、豆乾、包菜、球菜、豬肉、墨魚、煎雞蛋絲,蠔或蠔煎、蝦仁等,分盤上席,或炒成大雜燴。輔料方面,有油爆米粉絲、油焙海苔、糖拌炒花生末、麻蓼、蔥、蒜、芫荽等。食時以薄餅皮包裹餡料和輔料,捲成圓筒狀,雙手握著就食。

起源

遠在中國春秋戰國時代開始,就有在春天以五辛盤祭祀春神的禮俗,五辛盤內容為大蔥、小蒜、韭菜、香菜、蕓薹,再祭祀春神後食用這五辛,以求開五臟、去伏氣的保健效果,但因五辛味道辛辣,單吃難以入口,於是後來逐漸發展以麵餅包裹五辛成為春餅來食用,春餅也就成了潤餅和春捲的前身。自東晉開始中原數度戰亂使中原人士大舉南遷閩避難,以致今日福建台灣一帶再吃潤餅還保有古代吃春餅的習俗,桌面無論菜色多少,內容一定必須具備五辛在內,僅蕓薹以虎苔代替。吃潤餅在閩台一帶是家族一年中重要的聚會禮節,僅家族成員食用,不會用來招待外人。

小時候在家裡媽媽都會做,長大後只能吃外面賣的現成的

個人推薦雙連的一家潤餅攤位
雙連的店.jpg

原因呢,只有一個,很有媽媽的味道哈

他的餡料是這樣的,跟我上面說的差不多吧
餡料.jpg

店裡的工作人員
包呀包.jpg

近照圖
潤餅.jpg

好像早上晚上都有再賣,我通常都晚上去雙連夜市的時候會去買,分量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當點心挺不錯的,不過意外的飽足感挺強的,因為份量夠!

图片附件: 雙連的店.jpg (2009-9-10 17:06, 41.13 KB) / 下载次数 43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54211&k=774d2d31b6899d18adf5ea8f736642d6&t=1717878675&sid=HW5wKZ



图片附件: 餡料.jpg (2009-9-10 17:06, 44.68 KB) / 下载次数 46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54212&k=f80ba1b261f245ea198902ef545de0c4&t=1717878675&sid=HW5wKZ



图片附件: 包呀包.jpg (2009-9-10 17:06, 40.97 KB) / 下载次数 49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54213&k=3e5c90741e7ed97aa8637938b035ea60&t=1717878675&sid=HW5wKZ



图片附件: 潤餅.jpg (2009-9-10 17:06, 28.29 KB) / 下载次数 42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54214&k=8a4d622e2a98373efdc560089084b62e&t=1717878675&sid=HW5wKZ


作者: ruito    时间: 2009-9-10 17:38

本帖最后由 ruito 于 2009-9-11 05:40 编辑

割包

割包裡面夾什麼好像每家店都有所不同,大致上少不了五花肉,酸菜,花生粉(仔細想想台灣人好像很愛包花生粉)這幾樣,有店家在賣,但是似乎多半都是攤位再賣比較多

簡介

割包(亦作刈包,白話字:GUA BAO,日常慣以閩南話讀作「掛包」)。為一種發源自福州的小吃。割包以長橢圓扁形麵皮,對摺起來包覆餡料的食物。傳統餡料通常不外片狀五花肉、酸菜、花生粉及香菜這幾樣,也有為了健康因素以瘦肉代替五花肉的。因為其形狀及內餡,所以在台灣亦被稱作虎咬豬。

近年,台灣商人將這種傳統食物重新包裝,在內餡中變化許多花樣,例如:加入雞排、鱈魚排、牛肉、煎蛋,甚至豬舌等。因為這個緣故,不少人也暱稱割包為「台灣人的漢堡」。

個人覺得搞花樣的新口味都不怎麼樣,還是比較喜歡傳統的,不過口味嘛,見仁見智吧

名店據說是通化夜市的這家石家割包,但我好像沒在那裏買過,我都在我家附近的一個臭臉大叔的店那裏買的>w<

石家割包
石家割包.jpg

一般來說裡頭的餡料
割包餡料.jpg

近照
近照.jpg

石家割包這家我雖然沒吃過,但是視覺效果跟我家附近的臭臉大叔賣的差不多,我媽做的也差不多是長這樣子的~

图片附件: 石家割包.jpg (2009-9-10 17:35, 62.36 KB) / 下载次数 50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54218&k=7ae83a97fbf0af4d0744808880eb9696&t=1717878675&sid=HW5wKZ



图片附件: 割包餡料.jpg (2009-9-10 17:35, 65.87 KB) / 下载次数 46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54219&k=f0863d70cf822330cf72860b91681b5f&t=1717878675&sid=HW5wKZ



图片附件: 近照.jpg (2009-9-10 17:35, 142.93 KB) / 下载次数 44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54220&k=beca9594d5764417d025a420fdfa7bac&t=1717878675&sid=HW5wKZ


作者: ruito    时间: 2009-9-10 18:30

棺材板

好像提到台南小吃就會提到這個,基本上就是把土司挖洞然後再裡面盛裝湯料的小吃,關於創始店還有起源眾說紛紜,大致上查了一下,認為赤崁樓是老店的人頗多,所以以這家為準吧

簡介

棺材板棺材板是台南市有名的小吃之一。由名喚許六一的發明的。有些店家為求吉利,將其改稱為官財板。

棺材板的前身是用西式酥盒加上雞肝等中式配料做成的。一開始不稱棺材板,而為雞肝板。據聞某日,臺灣大學考古隊來到這家點心店品嘗雞肝板。在茶餘飯後,考古隊與許六一閒聊之際,一位教授忽然說:「這雞肝板外形很像我們正在挖掘的石板棺呢!」。而生性樂觀開朗的許六一聽完後,便爽朗地回答:「那從此我的雞肝板就命名為棺材板吧!」。因此,這個有點聳人聽聞的名號「棺材板」便取代了雞肝板的稱號。

而由於形狀和偏甜的口味都很特殊,使得棺材板一炮而紅,遂成臺南著名小吃之一,在沙卡里巴或赤崁樓附近皆有攤販。但事實上棺材板口味較油膩,銷售以觀光客為大宗,據說台南本地人不常食用。

作法
首先將厚片吐司炸到金黃色後撈起,中間挖空再放入雞肉、豌豆、蘿蔔和墨魚等以高湯煮成再用些牛奶勾芡,再放上土司的蓋子即成為美味可口的棺材板。而早期尚有雞肝等素材,現在多已不再使用。

事實上,因為我家從沒做過這個東西,我也只是去台南時吃過一兩次,所以也不是非常了解,但有個印象蠻深刻的,就是這個小吃是用刀叉吃的

名店據說是這家赤崁樓
店外.jpg

店外招牌
赤崁招牌.jpg

口味有兩種,我吃過的是這種原始口味的,味道我有點忘記了,感覺應該像酥皮濃湯那樣的吧
body_1.gif

看了一下它的網站介紹,新出了這種咖哩口味,我去的時候還沒有,所以沒吃過
body_8.gif

老實說,我個人比較不喜歡甜口味,而台南的小吃多半都是甜口味的多,所以沒留下太深的印象...不過看觀光網站或是旅遊書,提到台南小吃都會提到這個棺材板,有興趣的可以吃吃看

图片附件: 店外.jpg (2009-9-10 18:22, 156.26 KB) / 下载次数 52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54225&k=6a351ba6b10c8f7ddcf96ccff4b43531&t=1717878675&sid=HW5wKZ



图片附件: 赤崁招牌.jpg (2009-9-10 18:23, 95.88 KB) / 下载次数 58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54226&k=bf519bd51649d6ae9044df9a2b4da66d&t=1717878675&sid=HW5wKZ



图片附件: body_1.gif (2009-9-10 18:23, 82.22 KB) / 下载次数 57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54227&k=6f0c69fb06b8d01e5bf90413838e0211&t=1717878675&sid=HW5wKZ



图片附件: body_8.gif (2009-9-10 18:23, 94.41 KB) / 下载次数 51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54228&k=941a1318c8bae7f28fb64c1e591dcdb2&t=1717878675&sid=HW5wKZ


作者: ruito    时间: 2009-9-10 19:38

炎炎夏日,說到台灣的點心不得不提起這個
矬冰

矬冰念作CUA(四聲) BING,是從閩南話來的,也叫刨冰
就是用機器把冰磚削成薄片或是碎末狀,搭配糖漿,糖水煮過的紅豆,綠豆,芋園,粉圓,白木耳等配料吃的一種冰品

簡介
應該各個地方的人都有吃冰的經驗吧,台灣地處亞熱帶,吃冰文化可說是琳瑯滿目,創意層出不窮,全台各地都有個那麼幾家矬冰店,每家的配料跟吃法也不太相同,目前台灣比較主要的吃法大概是下列幾種

傳統冰
傳統矬冰1.jpg 傳統矬冰2.jpg

就是將清冰刨碎,然後加上一些上述的配料吃,通常會淋上糖漿
近年來養生風潮很盛,我也看過一些以養生為主打的配料,像是枸杞,白木耳什麼的,但是主要還是上述的那幾種配料比較常見,有時候會加點蜜餞在裡面,各家作法不太相同

水果冰

以芒果冰最有名,不過價錢不親切,我吃價位大概在NT150-200上下,其他還有像是草莓冰,奇異果冰等等,有以清冰做底的,也有以牛奶雪花冰做底的,都會淋上煉乳吃
芒果刨冰.jpg 水果冰.jpg

非清冰口味的冰磚

主要有下列幾種,也是看每家店不同,不是每家都有提供這麼多口味,主要還是以牛奶雪花冰跟黑糖雪花冰為主
芋頭冰磚.jpg 花生牛奶冰磚.jpg
牛奶冰磚.jpg 抹茶冰磚.jpg

想當然耳,冰磚本身有口味就會限制到搭配材料的種類,像抹茶就通常會作成這種口味
抹茶紅豆牛奶冰.jpg

通常是用這種機器刨的冰
黑糖刨冰.jpg

這是我常去的一家冰店的看板,看了大概就能想像搭配組合的不同了吧
搭配.png

我個人比較偏愛水果冰,黑糖刨冰還有牛奶雪花冰~

图片附件: [芋頭牛奶冰磚] 芋頭冰磚.jpg (2009-9-10 19:16, 16.82 KB) / 下载次数 51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54236&k=48199f5eeb3ed806c812fd7ba5c8e84e&t=1717878675&sid=HW5wKZ



图片附件: [花生牛奶冰磚] 花生牛奶冰磚.jpg (2009-9-10 19:16, 22.06 KB) / 下载次数 51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54237&k=9f7210b99757cdfd30732791c741c076&t=1717878675&sid=HW5wKZ



图片附件: [牛奶冰磚] 牛奶冰磚.jpg (2009-9-10 19:16, 15.82 KB) / 下载次数 52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54238&k=27d22747e8dc9dd4cd8278bb8dbeeab7&t=1717878675&sid=HW5wKZ



图片附件: [其他水果冰] 水果冰.jpg (2009-9-10 19:16, 46.77 KB) / 下载次数 47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54239&k=e023f6b64ef9125bfd45ea2a011a0b3c&t=1717878675&sid=HW5wKZ



图片附件: 搭配.png (2009-9-10 19:16, 134.77 KB) / 下载次数 46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54240&k=df57daccf63ae239e839103bbf8db5de&t=1717878675&sid=HW5wKZ



图片附件: [紅豆牛奶冰] 抹茶紅豆牛奶冰.jpg (2009-9-10 19:16, 45.93 KB) / 下载次数 48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54241&k=d629f6785bbf087385d6f70351a24aa4&t=1717878675&sid=HW5wKZ



图片附件: [抹茶冰磚] 抹茶冰磚.jpg (2009-9-10 19:16, 41.46 KB) / 下载次数 53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54242&k=a796ffb7c279ceedd487dfbbcd65f932&t=1717878675&sid=HW5wKZ



图片附件: 傳統矬冰1.jpg (2009-9-10 19:16, 211.28 KB) / 下载次数 52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54243&k=8c9cfabc8dfaee842128f4d167a4a4dd&t=1717878675&sid=HW5wKZ



图片附件: 傳統矬冰2.jpg (2009-9-10 19:16, 224.99 KB) / 下载次数 57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54244&k=961a8b6d355998c529a6f7ae18495f93&t=1717878675&sid=HW5wKZ



图片附件: [芒果冰] 芒果刨冰.jpg (2009-9-10 19:16, 33.58 KB) / 下载次数 58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54245&k=27067cb1d6c83c5ceb7d9aab80e5ecaf&t=1717878675&sid=HW5wKZ



图片附件: [黑糖刨冰] 黑糖刨冰.jpg (2009-9-10 19:16, 58.34 KB) / 下载次数 59
http://www.huarenv5.com/forum/attachment.php?aid=54246&k=cbd996a37a050c63c4f61b45c4294884&t=1717878675&sid=HW5wKZ


作者: conniexiao    时间: 2009-11-1 00:30

看完这帖,电脑就要不了了,口水都弄湿了!
作者: txems    时间: 2010-4-8 06:20

美食节的时候吃过棺材板,不过不是土司,而是盖上方豆腐,是不是不太正宗啊
作者: 我是小土豆    时间: 2010-4-26 12:18

看完這些小吃, 我的嘴巴又饞了..上星期五才吃過肉圓, 真不錯呢,
那天在去逛夜市, 好好吃它一頓
作者: 游心于无穷    时间: 2010-5-6 15:07

蚵仔煎也算上台湾小吃吧
作者: asdferlk    时间: 2011-5-20 21:43

看的我的口水是哗哗的
作者: hyalite    时间: 2011-5-22 01:58

石家割包沒有特別好吃  應該說  很普通
他們家是四神湯比較好喝....
但是換了新店面以後都不怎麼樣了
作者: dlsherry    时间: 2011-5-23 07:25

看到了好几种没听过的吃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机会吃上呢
作者: ktc321    时间: 2011-5-30 00:54

我愛肉圓~~高雄五甲的肉圓老店要大力推薦,再搭一碗四神湯,超贊!
還有阿婆冰,首推超人氣芒果牛奶雪花,雪花真的很綿密,不過有點小貴.
作者: 7261908    时间: 2011-6-6 14:33

我喜歡炸臭豆腐,而且必須是脆皮臭豆腐+泡菜。
好吃!
作者: 飞想非想    时间: 2011-6-7 06:01

我想去台湾吃一遍
作者: lovemore    时间: 2011-6-22 16:45

好想吃啊....
作者: niuniu123    时间: 2011-6-23 03:01

去台湾要都吃一遍,口水。。
作者: judiasmith    时间: 2013-10-28 05:53

正好是饿的时候呀,超爱粽子,担仔面,挫冰。中学时期很喜欢奶茶,后来说热量太高易胖就不怎么敢喝了,本来是对米粉没什么特殊爱好,看到楼主照片里的那些米粉好有吃的冲动呀
作者: teresawu    时间: 2013-10-28 06:40

臭豆腐没有湖南的好吃
但是面线真的很不错,好鲜啊,完全可以喝进去
那个是绵绵冰,不是一般的冰块,弄出来的冰很美味,有点雪糕的感觉
其实台湾小吃有个普遍的特点,料足。我吃的刨冰上加了好多的芒果,把刨冰都埋掉了
还有牛肉面,人家那是大块的牛肉啊,足足有3两,大碗,料足,汤鲜,吃的我爽死了。
不像我们这里,牛肉面就纸样的薄薄2片,台湾同事看到都惊呆了。
作者: 衍衍衍    时间: 2013-11-18 09:01

台灣很不錯的,雖然小小的面積,但各縣市文化都有其特色
非常歡迎你們來台灣花蓮,好山好水~
作者: lisaasilo    时间: 2014-2-10 23:09

本帖最后由 lisaasilo 于 2014-2-11 11:24 编辑

[attach]733371[/attach]
花蓮扁食無敵好吃!!
草莓季節逛夜市記得吃糖草莓~
作者: lisaasilo    时间: 2014-2-10 23:12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www.huarenv5.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