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新闻人生]
文章分享 "西方, 一个冷漠的情人"
[打印本页]
作者:
bailan宝宝
时间:
2014-6-7 11:04
标题:
文章分享 "西方, 一个冷漠的情人"
本帖最后由 bailan宝宝 于 2014-6-7 11:29 编辑
刚看了推荐的书书,陈文茜的《只剩一个角落的繁华》。觉得不错的说,于是摘选两段。感觉放这儿合适些,大家随意看看。若说有什么倾向性,也是一致对外啦,对吧。一起交流学习学习。(手打太累,正巧豆瓣有,转过来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http://book.douban.com/reading/18313132/
)
西方, 一个冷漠的情人
老阳,春节前一整个月,几乎没一天好好躺在宿舍床上,也没一天阖眼睡上两个小时;只有身体累到撑不住了,老阳才投降般地,趴在县城信访办公室桌上眯一会儿眼。
年关到了,家乡侄女不断来电,妈妈想他,而且病了,要钱医治。孝顺的老阳接完电话,抹着脸上的泪水,北方人的脸孔,眉毛浓重,脸颊满是胡腮。这本是一张典型男子汉的脸,但此刻老阳只像个大孩子,黄土高原的黄沙伴着他的泪水,涂满整个眉宇。陕西城内打工的老阳领不到工资已3个月了,自从一个他未曾听过的希腊国债公投爆发以来,他的公司生产的零件送到东莞,全被退回,而且倒债。从西安、这个千年前的盛世之都,至东莞、改革开放后不起眼的出口加工地,两个天南地北的小城区连成了一条虚线;他们的工资与繁荣,他们的人生起落与伤悲,全得端看另一条实线。一条中国人在18世纪错过的实线,它在海上,海水虽是软的,但海上经济才是真正硬的道理;因为大海连结的另一端是控制世界贸易已两个世纪的欧洲与美国;中国这条绵长的生产线,做出的虽是牢实之工,生产价值却是虚幻之经济。他们的收入,全得看西方脸色。
2011年10月底希腊前总理丢出公投之火,把欧洲及世界经济烧得哀鸿遍野后,那条西方海上实线的经济更大幅殒落,而这里没有一件事与亚洲人有关,与每日辛勤工作的老阳更无关;但从2011年11月底起,老阳及许多亚洲工人再也领不到工资。
于是春节前,老阳除了不让工厂找借口说他怠工,每日仍按时工作外,一下工即前往县城信访部门要求官方出面讨工资。信访办公室内官员、资方、工厂代表吵成一团;老阳只是一名基层工人,只有守在门外等的份儿。有时听到会议间吼叫声大一点,以为即将有结果了,老阳疲惫的眼睛顿时睁大了;但没一会儿,一切又静悄悄。这是人类的错觉,以为愤怒之火烧起,正义便会出现。
老阳足足等了一个月,哭了又骂,骂了又哭,累到不行就瘫在办公部门外允许他们等待的桌上打个盹儿。那一刻的老阳,很像加护病房外的家属,守着生命垂危的亲人;但老阳守的只是一份薄薄的工资。三个月,加起来不到2 000元人民币,说起来寒酸,不到欧洲任何一位领袖一天的治装费。
春节前两天,老阳终于领到了他苦等的工资,他卑微地跪下来,跪着感谢信访部门;然后骑着摩托车,迫不及待地回到大山里的家。敲开家门,母亲沧桑的脸从门缝中露了出来,“妈,还活着”,老阳哭了,奉上讨来的工资,没说这些折腾的故事,赶紧搬了盆热水,帮母亲洗脚,表达儿子迟归的孝心。
老阳一边洗,一边掉着泪;他问自己:人活着,为何如此卑困?
老阳只是一个小学毕业的老粗,他没有足够的知识知道承载于自己身上的国际经济故事,其实来自于一条全球已密不可分的生产消费链。当欧洲破产时分,那个大债不只压在欧洲人身上,更压在所有为他们代工生产的亚洲人身上。
春节尚未结束,老阳还待在大山里,欧洲最有权势的女人德国总理默克尔却已抵达中国。默克尔此行目的很简单,伸手向中国要钱。她分别会晤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总理温家宝;抵达北京那一天,中欧正面临百年大寒,多瑙河冰冻了80%。默克尔不是来介绍欧洲炫丽的多瑙河、华尔兹,她一方面想办法维持欧洲的尊荣,一方面要中国参与纾困欧洲。与她随行的德国外交官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我们不希望搞得像一堵哭墙”。默克尔向北京介绍刚结束的高峰会,预算纪律条约将确保欧债不致失控;接着她亮出此行的目的,“争取北京支持IMF对欧元区的纾困”,并“购买更多欧洲各国公债”,还没完,“注资欧元区金融稳定基金”。
默克尔不愧为欧洲铁娘子,她说得没有停顿,要求得也毫无愧色,“当世界对欧洲信心增强时,也符合中国利益。”
默克尔与北京的协商,在中国引发轩然大波。欧债危机中,中国像被绑架的人质,欧洲的高傲虽然令人难以忍受,但默克尔的谈话却句句实情。2011年,中德贸易总量为1 450亿欧元,中国现在是德国第二大进口国;而欧洲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地,占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量20%。简言之,欧洲完了,中国也去了一大半。默克尔没有表情的语言像一个死亡手势,她等于告诉中国,“当欧洲一寸一寸地死去了,这可爱的中国崛起故事也会一寸一寸的死去。”而IMF于2012年2月6日也立即发布报告,如果未来欧洲增长放缓超过预期或者欧元区出现更大衰退,中国2012年经济增长将受到至少4%的冲击,“中国必须准备一个至少占GDP 3%左右的大规模财政方案,才能稳住官方经济增长率保八的目标。”
一切听起来极其荒谬;尤其对中国2.3亿如老阳般处境的农民工!欧洲想向中国借钱,并窥伺中国过去30年血汗换得的3万亿外汇储备,态度竟还如此高傲!香港《经济日报》首先发难,在社论中表白要买也要买抄底有增值空间的欧洲公司,而非风险极高、必然贬值,甚至可能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的欧洲公债。民间舆论的批判声,强烈、愤怒,评论员谈起话来声音高亢,甚至到了“义和团”的境界。
默克尔该庆幸至少她不是日本人,也不是英法联军的后代,否则愤怒会更高昂。至少中德之间,历史仇恨并不特别深。默克尔本人成长于前东德。东德地区的人最大特色是他们只记得自己如何被前苏联占领,彻底遗忘自己也是德国的一部分,参与了纳粹屠杀,也参与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在东德人的脑海里只有自己被迫害的记忆,没有德国迫害他人的历史。历史,早在她们的选择记忆中,被遗忘了。
中国这个看似崛起,但其实人均在全球排名连百名都不到的虚胖穷国,到底该不该援助华丽苍凉的欧洲?谈道德是非,似乎是个无止境的辩论;但谈国家理性利害,政府似乎真地毫无选择按默克尔“指引”的方向做。事实上根据欧洲央行资料,2011年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发行的160亿欧元债券中,亚洲投资者占20%,高达五分之一;而其中最大购买者泰半来自中国人民银行。
不要惊讶默克尔毫无羞愧的傲气;这位来自欧洲的乞债主,至少说话还心平气和。英国,那个发动鸦片战争的国家,最有影响力的报纸《金融时报》于2012年2月7日,默克尔访中后发表一篇社评式专栏《欧洲不必乞求中国》。理由是近日欧洲债券欧元区自己的投资者购买比例已达76%,欧洲对中国之需,已不像去年底十万火急。而且如果中国政府想买流动性强并容易变现的主权债券,除了美国国债之外,只剩欧元债券。尽管两者的信用与币值都在降低,但中国在世界市场没有别的选择。是的,西方业已没落,默克尔至北京讨钱成了西方世界一大冲击;因为不要说一个世纪前,20年前西方都没有想到自己会落入如此下场。但此时古老创立于1888年的英国《金融时报》,适时提醒它的英语读者,“欧洲人无需卑躬屈膝地向中国求援”,他们赌定,“中国还会继续购买欧元区债务。”
很不幸地,我也必须痛苦认同《金融时报》的结论。或许欧洲快破产了,或许西班牙已有500万人失业;但真正需要为了钱下跪,为讨一笔工资,卑躬屈膝的,在这个地球上,只有如老阳那个大山里代表2.3亿中国及亚洲的工人们。
于是相隔百年,欧债危机下,我改写了徐志摩的诗: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冬雪也为我沉默,沉默仍是今晚永远不属于中国的康桥。悄悄地我走了……挥一挥衣袖,我带走了所有中国的云彩。
春节过后,数亿农民工再度告别父母;老阳这回听了老乡建议,远至天津找着了新工作。在那个昔日意式、德式、英式风情区里,他参与修复老房建筑工程。屋顶上老阳走来转去,欧式白墙在冬雪天中仍割出断然的东方与西方之别,但老阳并不明白。他仰脸向着当头的风雪,把渗进脖子里的冷空气想办法挡住。老阳赤裸裸地站在皑皑白雪的天底下,像一名被世界经济审判的惶惑犯人……这时候,帮母亲洗脚的片刻记忆,特别柔和。
望着天津外海,老阳许愿,明年春节,他可如期领着工资平安回家。
下载
(57.19 KB)
2014-6-7 11:03
默克尔不愧为欧洲铁娘子,她说得没有停顿,要求得也毫无愧色。
2012年2月8日
图片附件:
p18313132-1.jpg
(2014-6-7 11:03, 57.19 KB) / 下载次数 75
http://169.62.244.154/forum/attachment.php?aid=751769&k=9af7f6d763f0f92a4e425e57232cb8bd&t=1736484389&sid=8pwP24
作者:
bailan宝宝
时间:
2014-6-7 11:09
本帖最后由 bailan宝宝 于 2014-6-7 11:19 编辑
变脸的中国经济
这不只是一个国家下一个五年的经济计划。
这是一个处于疯狂移动状态的新浮世绘经济蓝图。
《寻路中国》的作者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如此描述白人眼中的中国,无论办厂的、打工仔的、做胸罩的、拍连续剧的,每人、每年、每天都在赶路。全中国被一种莫名的快速力量驱动着,惊心动魄的变化在广大的中国领土上,日日上演。此时温州,下一刻新疆,再下轮回重庆。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公布了新中国经济蓝图。为了政治稳定,中国势必得缩小贫富差距;于是大涨工资,不到一年已涨幅40%以上;世界经济史上少见的大胆分水岭“经济革命”。廉价代工的“世界工厂”,30年黄金时代,正式结束。外国经济学家与记者,还来不及搞清楚“世界工厂”如何大迁徙;中国经济模式已如川剧变脸般,走上新的道路。中国政府自己主动且大胆地为“黄金中国制造30年”,画下句点。
下载
(176.36 KB)
2014-6-7 11:09
廉价代工的“世界工厂”,三十年黄金时代,正式结束。
32年前的1978年邓小平宣布“改革开放”,小平同志“让一部分中国人先富起来”的模式,30年后走不下去!总理温家宝说话速度本来很慢,但3月5日他仅30分钟的谈话,却让内行懂经济的人,听的每一字每一句,心惊胆跳。他要让13亿的中国人都有饭吃。除了2011年仍维持GDP8%的增长外,中国将不再是地球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12年起中国只追求7%的增长率,印度将正式超越中国。未来中国,求的是质,而不是量的增长。
中国为什么这么做?中国没有印度传统的种姓体制帮它合理化国内的贫富差距;相反地,扛着社会主义大旗,改革开放的路赶得越快,贫富差距的怨,发得越深。如今香港各大拍卖市场红酒、艺术品、古董、珠宝……穿梭着大陆各省的大腕儿。前几年山西煤老板一举牌,港台商人靠边站;这两年内蒙古挖到煤矿,鄂尔多斯来的“新兴富商”昂头走进拍卖场,谁也敌不了成吉思汗的后代。台湾古董名家蔡辰洋有回感慨自我解嘲笑着说,“头几回还坐最后一排参加举牌,举了两次就不敢跟价了;后来干脆不出席,省得丢脸。”
杭州西湖边上,苏堤式的流放美学也已遥不可及,宾利、法拉利、兰博基尼、保时捷……一家连着一家,夸张式地环绕着苏东坡筑建的文人凄美西湖。我有一回路经,正巧望见一身疲累的小摊贩,就地躺在边椅上小睡。脏旧的灰衣裳,与华丽黄、红的法拉利车身颜色,恰成对比。苏东坡、白居易等人若活着,看着也会落泪。
但外地人说三道四中国的贫富反差容易,中国领导要解决此问题却是个大难题。全球化下,中国涨工资后,答案很简单,韩国与欧盟签订的《自由贸易总协定》(FTA)已生效,他们可以把输出欧盟的生产线拉到东欧地区;日本已和印度签订类似两岸《海峡两岸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自由贸易协定》(EPN),十年内94%产品关税降为零;日本大可把它的亚洲生产线少部分留于中国之内,抢攻中国内需市场,其他移往马来西亚,进攻经济增长率更快的印度;而美国与韩国早已签好的FTA,只要两国国会批准,韩国在天津或沈阳等的生产线,有一半可撤至墨西哥主攻美国市场。
过去是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横行全球,未来相反的将是全球进军逐鹿中国,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的、主攻低消费的十亿人口市场出现了。这样的模式或许可以平衡全球的贸易失衡,减少中国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但中国的下一步呢?就靠过往累积丰厚的外汇及财政盈余,就靠一点出口,其他纯以内需吃光分光了事?
温家宝的“十二·五规划”自然有着向来中国经济的宏大手笔。他对于未来经济提出的解脱之道,用几个字总结“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栽培世界一流大学,广纳人才”,他说的每一撇每一捺,都让我万分战栗。他要结束一段历史,也要启程一段新历史。中国大陆也要学台湾地区走上研发的路,不甘愿只做组装代工了。短时间内,中国大陆将吸引全球的人才;从科研到教授人才,凡愿意到中国大陆的,不管你是白猫或黄猫,是华裔还是黄毛的洋人,中国都抢,都是好猫。长期阶段,中国将教育投资分成两大方向,民工教育转型成高职专科学历的高级工人;高等教育则比照香港地区当年成功扶植香港科技大学的经验,数年内砸大笔预算把中国清华、交大、北大等重点大学,挤进全球前20名一流大学;为中国培育最尖端的科研人材。中国大陆不会犯下“台湾教改”不知经济疾苦的错,它的“差异化”政策,也不会是台湾版“齐头式平等主义”的民粹教改。若一举成功,可能真的让中国成为科技大国。
13亿人张口吃饭的治理,本来就是一件恐怖的事。犯错了,就得掉进深渊,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领导者不会只看民调办事,也不会轻易听从弹头理想学者的意见,就推出政策。过去,中国掉入深渊太多回了,每一次都摔得粉身碎骨。
中国改革开放的奠基者邓小平,倒是后来帮中国寻找出了一条奇特的发展之道;他深知只有让“一部分中国人先富起来”,中国才有脱贫的机会。
邓小平在中国最穷困的时候,和西方谈判,曾吓唬式地撂话给基辛格,中国人天不怕地不怕……光靠着挖深洞,靠着小米加步枪,我们就可以应付所有问题。
邓小平已逝,他口中描述的中国也消逝了。现下的中国年轻人,工时长一些、情感不顺遂些,就受不住跳楼;富豪陆客们挤进LV店,所有不同款式包包一次全买。现在的中国人是有钱人提着LV皮箱加白花花现金,应付所有问题。这是邓小平创造的中国,也是他不认识的中国。
终于走到一个拐点。温家宝谈话后第二夜,台北雨下得惊醒浅梦的我。夜里两点,路灯因着风雨太大,像打着哆嗦的凄苦老人。黎明没有印痕,我想着2005年台湾也曾提出一整套高等教育卓越计划,与香港同步;当时只想重点扶植三至五所大学,结果却被各方势力狼吞虎咽给分尸了;据说各校后来卓越之金拿去盖学生宿舍与研究大楼。
大陆不会犯台湾地区的错,但它的路能平稳吗?那个习惯赶路的国度,瞬间把世界赶到另一个重新洗牌的局面。
一夜无眠第二天,我打开报纸,竟然没有一个媒体关注中国大转型的细节;尤其关于即将开启的两岸人才大战。
一个字都没有。
2011年3月7日
图片附件:
p18313301-1.jpg
(2014-6-7 11:09, 176.36 KB) / 下载次数 65
http://169.62.244.154/forum/attachment.php?aid=751771&k=afa59f8b56a74fed5ac034c57e060410&t=1736484389&sid=8pwP24
作者:
rtzyh
时间:
2014-6-7 11:37
工时长一些就受不住跳楼,呵呵,台湾在大陆的血汗工厂是什么德性大家都知道。
作者:
whdxwd1
时间:
2014-6-7 12:13
不爱自己的国民,国民也不爱他
作者:
buttery
时间:
2014-6-7 21:36
三个月两千元,这在大城市里是不可想象的。
就是捡废品,一个月也不止两千元
作者:
notgentalman
时间:
2014-6-8 01:45
不过中国确实是内需就足够了
每个朝代都是前几代稍微休养生息一下,然后老百姓就立马积累了财富,然后就出来昏君败家了
90年代没有大量进出口贸易的时候,就是主要靠内需,其实比现在来说,普通人吃的用的住的品质都要好很多
可以说是老百姓手里有钱有房有未来,社会也稳定,可惜不可能闭关锁国一辈子
进出口贸易多了以后,最好的商品都出国了,国内的除了上供的都是劣质货,进口也是国外的劣质货,总之就是全世界都认为中国人不配用好东西,弄点便宜货就打发了
作者:
aiyecao88
时间:
2014-6-8 07:06
就不明白了,中国人为什么不能用最好的商品,又不是没钱买,非得自己人寒碜自己人么?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169.62.244.154/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