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贴]
关于长安汽车的讨论(整理:重庆大学金镝)
[打印本页]
作者:
Brainteaser
时间:
2013-11-3 08:32
标题:
关于长安汽车的讨论(整理:重庆大学金镝)
关于长安汽车的讨论(整理:重庆大学金镝)
梁思禺:关于长安汽车的几个问题,和大家交流:
1、长安汽车是不是好的投资标的,凭着低估值,高成长,确定性这三点就能看出。长安具备了一个优秀投资标的的素质,当然还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比如体制。
2、长安的合理市值应该在1000亿中枢,最晚在15年实现,实现的条件只要具备两点就可以:第一,长安福特马自达15年利润达到180—200亿,今年大概85—90亿;第二,自主要在两年内盈利。只要满足这两点就足以支撑千亿市值,关于两点的实现是极大概率事件,分析过很多次了。
3、新福、翼虎、翼搏、新蒙、—5都已上市并取得成功,即将国产的新马3,锐界也将取得成功。新马3所在a➕级合资车更多拼的是产品力,品牌力其次,长马虽然品牌力较弱,但产品力在k3和朗动之上,所以月销过万可期待,锐界所在b级suv竞争对手很少,竞争不充分,成功可能性更大,所以从产品层面来说基本没什么不确定因素,主要就是业绩释放速度。
4、关于主要产品单车利润,翼虎4万左右,蒙迪欧2—3万,边际利润率百分之15-20。新蒙的产品比例,1.5:2.0是2:8,其中1.5舒适3%,时尚16%,2.0时尚25%,豪华29,毫运12,至尊和旗舰15%。比起制胜价格区间大幅上移,单车利润2万问题不大,—5的单车利润至少2万。
5、依然坚持全年业绩超过0.8。随着销售规模扩大,补贴,本部大幅减亏,长福马贡献收益增加,四季可接近30亿盈利,还有北部新区的税费返还等,没理由全年业绩低于0.8。
香草子:补充一个观点:长安自主的CS75,市场定位精准,明年有望大卖。
梁思禺:对,75竞争力还是相当强的,我也看好,不过明年10万区间suv竞争比较激烈了,好的产品也需要一个比较好的定价,刚开始的说法是低价走量,不知道是不是反响比较好,最近又变成高质高价策略了。其实我觉得75定价应该定个更有竞争力价格,现在75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北京基地正常运转起来,能解决巨额固定资产摊销就可以了。
二矿工人:对于近期翼虎的断轴事件,楼主有何看法?楼主对于长安的体质多有抱怨,想问一下抱怨的点都有哪些?另外对于长安的自主,未来的盈利能力几何?真心请教。
梁思禺:断轴基本不会有多大影响,咱们中国人对合资品牌可比对自主宽容多了,而且短轴门是利益冲突不是质量问题。
体制是大多数国企的通病,一个企业经营并不以盈利为目的,企业领导和咱们投资者利益不一致,这样投资做起来其实很累。长安和08年潘刚刚上任那回的伊利真的很像,那利润率水平也就蒙牛一半,我还记得当初我们开玩笑说伊利得用市销率估值,蒙牛用市盈率,当时伊利市值是蒙牛一半我记得还来了场大讨论,那时候梁军儒也参与了,他当时的观点就是体制问题,那时候他可没现在出名,呵呵。
-sherlock:俺认为cf要达到期待中的利润,产能是关键。在新工厂投产之前,净利率和利润的提高只能将产能往利润高的车型转移了。梁兄怎么看?
梁思禺:我始终认为长安福特马自达的180—200亿利润在15年会实现,基本是个确定性事件,因为确实做过非常多的研究。比如大众通用,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在销量达到110—120万的时候利润都达到了180亿这个门槛,而长安福特马自达作为合资车中,b suv数量最多,翼虎,—5新蒙,锐界,金牛座,要知道金牛座可是c级车,而锐界也是b级suv,他们利润率水平肯定要高于平均利润率的,在这种情况下,180亿这个门槛长安福特马自达一定会到的,我有绝对信心。你的意思我明白,今年长福赢利增长上线在90亿,去年32亿,今年的增长完全基本就是翼虎和新福贡献,明年增长点第一长安马自达,至少15亿,第二动力总成国产化利润率估计能提高0.5个百分点,第三就是新蒙和翼虎的增量,也就是调结构,后年就是新的工厂投产带来的盈利增长了。
-sherlock:长安这次换掌门人,以后是否会更加重视利润?
梁思禺:这哥们擅长资本运作,咱们可以小期待一下,希望能给咱点惊喜。长安盈利可能从今年四季度开始,一季度赔了1个亿,二季度4个亿,三季度3个亿,四季度要是在赔3、4个亿,那确实不可思议,那说明长安本部的利润完全和企业经营脱钩,都靠人为调节.三季报出来在看看吧。
香草子:梁兄提到15年利润180-200亿,是分成之前,还是分成之后的?合资车,要分一半利润给外资车企。
梁思禺:那必须是分成之前的,要是分成以后的,那一个长安福特外加马自达能顶的上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这两家了,不可想像。长安马自达的问题就是体量太小,b级车又在一汽马自达,长马利润规模上限很难突破30亿,这是天花板。
laok:长安尤其是旗下福特新推出的车型确实很看好,只可惜这种体制和治理结构,不敢长期持有。
香草子:利润达到某个级别,自然就会有相应的市值来匹配,比如上汽集团,它也是国企。车企体制的重要性,不需要过份强调的。
firstrump:长安低估值的一个原因就是其体制,但是剖析问题要看主要矛盾。长安的业绩主要是长福的贡献,长安业绩的增长主要是福特的增长,就今年来说,甚至福特就是长安增长的全部,明年主要的增长依然是福特,那么就应该看长福的体制如何,机制如何。股权各占50%,已经大大释放了福特的积极性,甚至开始了福特的主导痕迹。基本不需要什么研发,引进国外成功的车型即可,大大降低了试错风险,同时增加了净利润。
如果长安福特是独立上市,自然首选买长福,现在退而求其次,买长安,但也有一个好处,很多人基本考虑一个这样的国企,确实,仅长安本部,100亿我都要考虑考虑。期望的1000亿的市值实际上有70%以上是属于长福的。
我的研究重心是长福,其他合资包括本部都看做杂音,有好有坏,总体能盈亏平衡最好,少亏也无妨,不要超过长福利润的10%就行。
laok:我觉得你的思路是对的。但它现在已经500多亿了,本部100亿,你觉得长安福特50%的股权能值多少钱?而且旁边还有个江铃汽车可供福特备选。
firstrump:可参照的是长城汽车,半年利润40亿,预计13全年90亿,同比增70%,14年预计增长40%,市值1500亿。
单就长安福特来说,半年利润31亿,预计全年85亿,同比增140%,14年预计增长50%以上。
长城核心优势在于专注和成本控制,而福特有国外的成功经验引进,技术实力领先,没有大量的研发摊销,应该说各有优劣,反应在产能都是供不应求。
我个人理解,长安福特的市值应该与长城相仿,撇一半计算给长安汽车,也是今年700亿的市值,何况主流的观点于长城还是低估。
至于江铃,福特占股比例少,自然不是优选,目前受限于产能给口奶吃先罢了。
laok:我觉得你可能低估了江铃对长安的威胁。鬼子都很精明,类似大众,丰田,销量大了以后都在国内搞第二家。
另外长安福特真正有竞争力的东西都来自福特总部,长安福特增长和盈利的可持续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福特总部的策略。这一点和长城是不一样的,所以能否用长城的估值来类似长安福特还值得商榷。
香草子:长安自主这一块,很容易进行暗箱操作的。每年摊销多少比例的研发费用、建厂费用,根本不需要跟外界透露太多。关键是它的管理层,有动力和动机,也有能力把市值做大。股价高了,就可以高价定发或高价增发。把更多的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样,可以参考上汽。它当年就是这么干的。
梁思禺:我觉得也不一定,估值不但和利润匹配,还和增长速度匹配,可以享受估值溢价,要不长城的市值就完全不合理了,长安汽车也要享受估值溢价的,这在15高成长之前应该如此。
喜欢老虎的兔子:谢谢分享,我也一直在关注长安。但是长安现在动态PE20,即使2013年利润0.80元每股,PE也有15倍,这个也不算有多低估吧。相比江铃,PE只有长安的一半不到。
梁思禺:估值不能静态看,必须动态看,比如14年长安业绩1.3甚至更高的话目前估值还是低谷的。我一般看一两年,当年pe我要求的就是合理即可,尤其是目前估值切换到14年这个时间点,江铃和长安不是一个类型公司,他应该和上气和悦达投资比,业绩的成长速度是要享受估值溢价的。
长城目前是14年13倍左右的pe,而长安不到10倍,我是按我预测的业绩而不是市场,所以从我个人角度看长安是绝对低谷的,长安的股价会随着业绩的超预期而不断上涨。
喜欢老虎的兔子:从2010、2011、2012年三年来看,长安的ROE只有江铃的一半左右,即使今年上半年,长安的ROE也不如江铃。当然今年可能是长安的业绩拐点。
利奥流:事实上我觉得拿长城来对比就是个错误,长城现在的市值就存在很大不合理性的,有很多市场情绪在里面。高成长高溢价走到后面就成了最佳的戴维斯双杀标的了。
梁思禺:长城的估值从逻辑上不存在不合理性,也就是从短期视角看,高成长高估值,这就是投资法则,长城的市盈率就可以是上气一倍,但是要是把时间拉长,即使不考虑长城未来所推出车是否能被市场接受风险,就从市值对比看,放到3到5年后,目前长城的市值是高估的,而且是确定高估,但是游戏规则就是如此。
梁思禺:其实自主这一块咱们也没必要太纠结,规模上来了,盈利是水到渠成的事,你看伊利就是最好例子。还有个例子,就是长安自主和江淮是两种类型,江淮估值低的原因是盈利的增长不是由销量带动,而是靠控制费用取得,而长城是内生和外延并举式增长,这样的增长才是健康的,可持续的。当然长城我一直都持保留意见。
香草子:车企关键的一点:核心研发实力。江淮S5居然没有手动车型。长城的优势其实是资源整合,市场定位精准。这两家车企,严格来说,其实都没有核心研发实力。越到后面,会越没有后劲。不过,企业就象鲜花一样,都有保质期的。太纠结于长远的规划,把缺点无限放大,同样不妥。会错过它最美的一段年华。
利奥流:“低估值,高成长,确定性”中间的因素还在,低估值和确定性感觉已经不见得了。
短期看,4季度长安汽车的业绩爆发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长福马方面,新蒙和杠五的强势登场 技改后的产能提升 销售旺季;自主方面,销售旺季叠加年底回乡潮带来的微车放量会带来一个激增的销售高峰;4季度估计有集中补贴,这个应该能和CAPSA并表带来的亏损相抵消。
各种因素下,4季度单季业绩很可能超过3毛,估计在0.32左右。但是也正因为4季度的爆发,明年前3季度很可能单季业绩都无法超越这个4季度,明年前两季业绩继续提升只能寄望翼虎和杠5的产能继续提升,国产化率提高带来的优势也会被竞争加剧后的降价给抵消。1季度更有春节假期因素,还会稍差点。3季度虽然有新马3和CS75导入后的利好,但是传统淡季加高温假也会抵消这部分利好。当然明年4季度又是个大爆发的季节,3工厂的产能释放 escort的导入都是催化剂。只是相比今年4季度,前三季度会逊色不少。
中期看,15年随着杭州工厂的投产,edge,金牛座的导入,长安确实存在业绩爆发的很多理由,但是不确定因素也会增加。
一是3工厂,4工厂两个大厂短时间内陆续投产,产能利用率提升是个渐进的过程,edge确实产品力不错,但是偏高端的定位决定了能到5,6000前的月销就是个不错的数据,金牛座缺乏商务气息,家用又太大,品牌认知也不够,不具有热销潜质,也是无法放量的成型。两大工厂投产后的巨额摊销却是实实在在的。
二是林肯品牌的导入,前期巨大的营销费用 车型开发费用 缓慢的销售网络铺设 林肯品牌偏老久的品牌形象(新产品很时尚)基本注定品牌导入的前2年只是投入期,后面能否带来产生或者高利润就是位置数了。
三,同样的DS品牌的导入也是一样,15年将全额并表,虽然我很认同DS目前的产品导入规划,基本属于最合理的导入方法了,但是能否在15年实现盈利还是需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带来巨额亏损也是有一定概率的事。
综上,感觉今年4季度长安是最有股价冲刺的动力,我也应该会在这期间选择清仓离场。中期有机会,但同样也面临较大不确定性,退一步讲,就算15年业绩到2块,16年到2.5,现价基础上翻番后股价也有10 PE了,对于一个处于业绩顶峰的周期性公司来说,也差不多了。再多的应该也是泡沫了。长期不清楚,也跟目前的投资关系不大了,不过从长安自主的发展来看还是蛮有做强潜质的。
理解有误的地方望指教。
梁思禺:真是不错,看来雪友们都是认真思考过的,就我的理解来说目前11.55的股价还是包含低估值因素的,而我思考长安的逻辑是放到15年,所以业绩增长确定性依然存在,当然兄弟作为趋势投资者和我思考角度不同,没有对错之分。微车今年的目标是60万,那最后一个季度要批售20万,这个相当有难度,我也认为四季度业绩超过0.3是大概率,明年每个季度的业绩我没有仔细全过,但是应该跟今年业绩差不多,也就是逐次提高,明年业绩最大变量来自自主,也就是能不能以及何时盈利的问题,自主是否能够按照公司所说的在明年实现盈利这个存在悬念,其他基本确定,明年四季度的新工厂摊销对于25万的c490的预置产能来说基本不会影响利润,林肯不会进入上市公司,psa想在2015盈利不现实,但亏损应可控,当然我估计也不会持有到15年的。
利奥流:确实,明年长福马会提升,但是应该有限,变数在于自主,不过从长安的一贯表现来看,75就算起量也有个慢慢爬坡的过程,当然或许在多个车型一同起量的假设下会有个质变。只是也只能期待了,今年增长那么多,还是亏损确实让我不敢预期太多。再后面的变数或者说弹性就是自主 DS 林肯了。另外为啥说林肯肯定不会进入上市公司呢?福特旗下的,听说也是放在杭州工厂的呀。
firstrump:先有戴维斯双击,再出现双杀吧。事物都有发展过程,出生、成长、成熟、衰老、死亡,企业也一样,在不同的阶段,旁人或者叫市场对他的价值判断是不一样的,不能因为要衰老死亡,我们就忽略青春期的美好。我的理解是,对比国外,suv市场还有一倍的空间,长城在国内至少还有一倍的发展空间,应该还在成长到成熟的路途中吧。
坤少:你说的不确定因素确实存在,cf明年的动力肯定弱于今年,产量会慢慢爬坡,结构优化利润率慢慢增长,但到15年会有一个像今年类似的新车集中导入和产能释放,达到cf规划的120-150万,长安分到100亿的确定性还是很大的,今年的估值已体现部分预期,要是估值还指望向上或维持,需要cf释放提前、老马有所突破、自主像长城看齐,我认为估值的不确定性还是很大的,但长安业绩的提升还是确定的,因此只要行业政策不巨变,挣业绩的钱还是靠谱的。
利奥流:下面这1年半还是很确定的,明年到1.2应该问题不大。只是股价上我觉得相对其他更低估的品种来说,已经不算低估了。
坤少:明年10倍pe,后年pe跟上汽相当,为什么不把握实实在在的,非要追着未知的预期呢,这就是目前创业板和大蓝筹的现状,只不过创业板的故事更极端、更飘渺些,长安的预期更确定、更实在些,如果非要讲故事,其实长安自主想想空间可以更大的。
利奥流:对长马,感觉梁兄还是偏乐观了点,我也认同新马三的产品力极强,但是销售网络的欠缺和日系品牌的因素都会限制新马三的放量能力。后面的日系品牌因素很多人可能不以为然,我到真觉得有蛮大影响,身边就有不少人表示不买日本车。CX5这样的好车我也看着心动,但就是因为日系因素,最终可能还是不会买。
生命自由:关于与全自主车企比估值的问题,我一直有一个忧虑,就是以合资利润为主的车企在相同利润、增速、业绩预期的前提下,估值会显著低于全自主车企。因为,合资没有主动权,而且未来会有取消合资股权比例限制的隐忧。
小云:长安的管理比长城差了十万八千里,国企和私企的区别。长安福特的品质控制其实也是很差的。但目前而言,由于产品力实在太强,在新产品源源不断投放的前提下,具备投机价值。而长城则是投资价值。
香草子:长安最大的看点就是:每个月都有刺激股价的节点,而且接下来的每个季度的利润,都会环比高速增长。关键是,这个周期有可能会持续一到两年。资本市场最喜欢这种菜。
张运辉:一直关注长安,曾经在股价10.35时买过一些,后来国庆深圳翼虎断轴时间爆发后就清掉了。短轴时间估计会对翼虎带来不小的影响,毕竟30公里时速撞护栏短轴,还是比较吓人的。另外长福的蒙迪欧设计外形过于前卫,张着张大嘴,中国人不太喜欢过于另类的产品,主流的更容易受欢迎,所以蒙迪欧不一定能获得非常大的销量,这也是风险。另外长安一直做工比较粗糙,翼虎和途观一起比较更明显,很多接缝,内饰等远不如途观,这也会对销量有影响。总体看长安处于上升通道,但爆发力不会太大。
湘沩山水:长安汽车的优势不说,说几点长安的不足:
1、长安自主上半年仍巨亏,能否扭亏、何时能扭亏,从当前的汽车格局看,形势不乐观。随着合资品牌低端车价格的不断下移,自主品牌车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压缩,日子将越来越难过。自主车,不但长安亏损,上汽、一汽、东风、广汽等绝大多数自主车都亏损。微车这一块,更不看好,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微车市场整体上来说,是一个萎缩的趋势,已进入洗牌阶段。今年中国微车巨头上汽通用五陵祭出降价杀手锏后,其他微车企业销量立马下降,感到压力很大,很难过。
2、长安马自达实力太弱,寄予厚望的CX5上市后,8月销量0.33,9月0.34,从目前的情况看,还没有得到消费者认可。
3、长安雪铁龙近几肯定亏损。
疯狂_de_石头:长远来看上汽的收益率肯定没有长安高,因为他们未来的收益可能几乎相当,而市值少了1000亿。
湘沩山水:“长远来看上汽的收益率肯定没有长安高,因为他们未来的收益可能几乎相当”,这个结论完全没有依据,完全是错误的。应该是长期来看,长安的利润达到上汽的三分之一以上甚至接近一半。
梁思禺:仁兄有些观点我不太同意。
1、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长安从去年四季度起人为调节利润走向意图很明显,如果正常经营,本部应该已经幸亏平衡,这个我博客分析财报的时候分析了,微车公司的目标就是维持60万,通过改变结构促增长。
2、长安马自达的产品力很强大,目前—5有效订单已经接近1.5万,关键是产能问题,还有就是工人熟练度不够,目前单班—5最大产能不过4000,等年底开双班就会缓解,长马产品力没问题,而且毛利还有产品的可靠性都比福特要好。
湘沩山水:这两点我都不赞同。
1、我最反对动不动就说调节利润,他为什么要调节利润?中国自主除长城外几乎全线亏损,长安凭什么就不亏?长安本部去年巨亏,今年上半年亏损加大,亏了约5亿。微车今年由于巨头通用五陵降价,长安压力加大,总体来不会比去年好。
2、马自达的产品力怎么个强大法?除了一汽M6销量还可以外,其它都很差劲,寄予厚望的CX5上市后不怎么样,不加价,现车,8月销量0.33,9月0.34,翼虎一上来就是8000。南京工厂产能根本不是问题,此前一直产能闲置,为长安福特做代工。
梁思禺:微车这块我同意,但是对长马我有不同看法。我觉得应该用发展眼光看问题。马自达是玩技术的,未来两年长马会上马2.马3,cx.3以及一款b级车,再加上—5可以很好解决产品线过短问题,产能是有弹性得,不是相⬆️马上就能上的,一个新车型工人需要熟练,产能要爬坡,南京工厂极限产能27万,单班不会超一万,目前长马单班12小时,再加工人就暴动了,还有通用为上气贡献利润超过90亿,今年可超100亿,长马持续向好是确定性事件。
疯狂_de_石头:长安的福特乘用车系列一家独大,马自达主力车型在长安,铃木乘用车也几乎在长安,自主品牌比上汽更加贴近地气。
按照目前福特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至少相当于1.5个上海大众(因为一汽大众还有较多的大众乘用车系列),而马自达 铃木至少相当于0.5个通用,长安微车和上汽通用五菱在未来也会是较好的平衡。
而从自主方式来看,长安的自主模式是几乎“自主”,而上汽、广汽、东风等选择的是拉皮、抄袭自己现有品牌的设计方式,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湘沩山水:世界汽车三大巨头大众、丰田、通用,上汽占两个。福特长安一家独大没错,但通用也是上汽一家独大,而且福特的整体实力比通用还是差了很多。马自达的主力车型目前在一汽,马自达单产线薄弱,除了M6(一汽)销量还可以外,其它都很差劲,铃木就更不行了,雪铁龙本来就实力不强,现在还出现了生存危机,它的车还要长安、东风两边分,而且东风是大头,所以最乐观估计,长福加上长马、长铃、长铁将来能接近上海通用不错了,上海通用一年可为上汽贡献约70亿的利润,而几年之内长福加上长马、长铃、长铁能为长安贡献70亿利润还只是目标。上汽还有上海大众,而且上汽大众的利润接近上汽通用的三分之二。
自主这块,上汽与长安差不多,上汽稍强一些。
微车这块,上汽通用五菱是绝对的老大,长安根本没法比,你在街上看,在路上跑的是不是绝大多数五菱宏光。
利奥流:这里又有不同观点了。
1、福特整体实力不比通用差,甚至更强。理由:第一,美国本土虽然通用的总销量超过福特,但是同类型销量排行靠前的车型都是福特的,F系列超过Silverado,fusion超过迈锐宝,翼虎超过equinox,福克斯和科鲁兹相当。另外福特还有edge,探险者冲在前面。通用更多的是集团军作战。第二,市值对比,今天福特680亿美金,通用490亿美金。看起来市场也认为现在的福特竞争力要强于通用,我个人也觉得福特车在机械性能方面要优于通用,但是做空品质感方面低于通用。
2、关于马自达。长福马分拆后,马自达长马的股份占比一下子跃到一汽马自达的前面,换成话说长马变成了大儿子。后面的资源肯定也会更多倾向长马。知道的后面就有CX3,新马2再导入。另外有消息说第二代马六,也就是睿翼很可能该款后也放在长马,不知道真假,如果是真的说明资源倾斜的进度还是蛮快的。
利奥流:马自达目前阶段确实产能受限,虽然产能容量足够,但是瞬时提产还是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维持了将近1年月产只有3、4千,还能做到基本盈亏平衡,我想在人员配备上应该是做出了不小调整。此外还被嘉年华占了5、6千的产能。等双班倒开始后再看吧。对杠5的产品力我也是蛮有信心的,新马三也是,只是销售渠道限制,决定了不可能放大量而已。
湘沩山水:杠5应该是好车,但中国的消费能否接受还有待观察。杠5现车销售,不加价,8月0.33,9月0.34,到目前,至少没有得到消费者追捧。翼虎加价2万,3个月后提车,一上来月销量就近万。
yjy931:大众、丰田是两巨头(市值仟亿美元以上),第二梯是宝马、本田、福特等(市值500亿美元以上),通用是500亿美元市值以下的第三阵营。长期如此!
全球一个福特已经完成调整,福特即将进个仟亿美元市值行列。而通用根本没能完成调整,二次破产的风险都还很高。另现在还不通清楚的看出一汽马自达根本不能同长安马自达竞争吗?
徐家-陈少:长安汽车的最大问题在于产品质量:翼虎断轴,漏油,新车窝趴。CX-5行驶中动力缺失,这些问题长安汽车都没给出明确答复,而且对于消费者态度也不好。售后问题和质量问题是长安汽车的致命问题。
鹤鸣:因为持有长安汽车,也来谈一点浅见。各种对长安的估值,都将自主车抛在一边,仅定位于何时不亏损。其实,自主车部分才是长安明年最大的变数,明年会盈利,且极有可能大出市场意料之外。一是长安的平台式开发正在见效,比如致尚,基本是逸动换了个壳,均价提高一万元,此车销量明年或可达7-8万辆(此车号称最漂亮的自主两厢车,极投合年青人品味)。二是目前发动机产能无法满足逸动、CS35和致尚的需求,明年新生产线投产,将放量。三是长安的开发思路对头,没有难看的车,质量也稳定,口碑提高中,市场占有率处于上升趋势。此外,就乘用车市场整体而言,86-90年出生高峰的人群开始进入购车年龄,车是这一代人的生活标配(到各个大学及附近的驾校调查便知),价格15万以下(特别是10万以下)、外形漂亮、配置丰富、质量稳定的轿车和SUV未来两三年将持续热销,是长安自主车扩张的市场基础。
CS75则是长安自主车明年的另一个变数,这一国产路虎有可能大获成功。
梁思禺:长城三季报已出,稍微低于市场预期,对长城研究不深,瞎说两句:
1、长城净利率和毛利率在二季度创新高后,在三季度开始拐点向下,是否形成趋势,目前不能轻易下结论。
2、在产品结构改善,均价环比二季度增加3000元的情况下,毛利率开始环比向下,唯一能解释这种情况的就是新工厂带来折旧费用的增加。
3、净利率的环比下降幅度大于毛利率,因为没有长城单季报表,只是粗略算了一下,应该是管理费用增加非线性导致,是否是因为开办费因素?这需要向公司求证。
4、总体来看长城三季报低于市场预期,但不能就此判断盈利拐点形成,三季度有特殊性。
5、我的观点还是如果你持有长城是赌h8的成功,那明天就应该卖出股票,因为和赌徒无区别,无论从何角度看,h8成功都未必是大概率事件,即使月销5000也如此。长城未来的成长速度和空间到底什么样,估计没几个人能说清楚,在内生性增长改善空间越来越小,而外延扩张可能出现瓶颈时,长城的不确定越来越大。
作者:
nobo
时间:
2013-11-3 10:21
看不懂,因为是纯技术派,也不想搞懂。但是美女老大的帖还是要顶!!!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169.62.244.154/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