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贴]
美股评论:量化宽松的真正害处
[打印本页]
作者:
cellphone
时间:
2012-10-5 00:20
标题:
美股评论:量化宽松的真正害处
美股评论:量化宽松的真正害处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0月04日 23:03 新浪财经微博
导读:MarketWatch专栏作家莱恩(Matthew Lynn)指出,量化宽松的最大问题其实并不是引发通货膨胀,而是会破坏储蓄,进而破坏投资,牺牲掉经济的长期增长前景,因此执行量化宽松的经济体,投资者最好敬而远之。
以下即莱恩的评论文章全文:
记得当初,当量化宽松这个丑陋的词组第一次来到世界上,推销者将其描述为一种暂时的,紧急性的措施,只是在极为罕见的情况下才不得已使用。可是现在,量化宽松似乎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运转当中一个正常的组成部分。
这一变化的长期结果会是怎样,我们现在其实也只是刚刚开始领会。
不过,量化宽松或许并不会像人们最直观所感觉的那样,引发恶性的通货膨胀。相反,量化宽松的真正问题是在于,永久性量化宽松将摧毁储蓄。中期之内,当各国央行开足马力印钞,经济的组织构造就将受到伤害。投资者将必须学会避开这些伤害。
让我们将时钟拨回到几年之前,当时还只有一家重量级央行在不顾一切地开动印钞机。可是现在,几乎所有央行都在向市场投放热腾腾的钞票。美国联储、日本央行、英国央行……现在欧洲央行也加入进来,只是他们投放资金的方式略有不同而已。
现在,我们已经不能说量化宽松是一种紧急性措施了。所谓紧急性措施是一种极端性的反应,必须是针对非常少见的情况。可是眼下,比如在英国,这个国家已经走进了信贷危机之后的第五个年头,但是却看不到什么产出回复到危机前的迹象。这已经不能说是紧急局面了,只能说是一种不一样的常态。
事实就是,量化宽松已经逐渐成为我们经济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再是一次性的措施。可是,这真的能够拯救全球经济吗?或者,这只能将我们引向一场新的灾难?
关于这些问题的争论都已经是老生常谈了。量化宽松的支持者大多都是学院派的经济学家,他们宣称,为了防止经济彻底崩溃,印钞是一种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手段。量化宽松的反对者多数是对冲基金经理人或者出租车司机,他们就失控的通货膨胀和飞涨的债券收益率发出了可怕的警告。
一方不断地谈到1930年代的美国,强调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又一轮大衰退。另外一方则向1920年代的德国寻求线索,描绘着人们用手推车推着一车钞票去购物的可怕场景。
两种意见都没有给大众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原因非常简单——他们的预言都太过歇斯底里了。不错,当前的经济状况确实不怎么好,但是距离1930年代那样的情景,距离未免太远了一些。同样,警告贵警告,恶性通货膨胀,纸币崩溃等等,现在还看不到什么迹象。尽管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物价都在上涨,生活水平都在受到冲击,但是给2%到3%的通货膨胀贴上“恶性”表现,也未免太牵强附会。
永久性量化宽松的真正危险,其实根本就不在通货膨胀。关键是,储蓄率会被破坏,最终导致资本全部投入错误的领域。
我们来看看量化宽松实际上想要达到怎样的目标。量化宽松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长期利率。可是,如果你是一位储蓄者,你很容易就会发现,储蓄正变得非常的不划算。央行实际上是在打压你的资金困难获得的回报。本质上说来,这就是央行操纵市场,和你过不去。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理智都会得出停止储蓄的结论。
英国的情况看上去就是如此。
在英国,储蓄率已经从量化宽松开始时的9%降低到了眼下的6%。在美国,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个人储蓄率已经降低到了3.7%。尽管美国的储蓄率一直就不高,但眼下这样的储蓄率水平也是2007年以来最低的。在量化宽松历史最长的日本,储蓄率已经掉到了2%上下,与1990年代之初高达40%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了。欧央行现在还只是刚刚开始印钞。可是,如果局面发展下去,只要那么一两年,恐怕连以节俭闻名的德国人都要疯狂刷起信用卡来了。
当然,储蓄率的变化可能也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日本有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而老龄化的社会,储蓄率是会较低的。可是,英国的人口结构是相对稳定的,因此人们丧失了储蓄的愿望,除开量化宽松,实在找不到太多其他的理由。
或许量化宽松对于解决急迫的危机是剂良药,但是中期角度看来,经济要增长,储蓄和投资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了这支持,经济就会陷于停滞。
说到储蓄,我们常常会给这个问题贴上道德的表现。比如有人会说,惩罚储蓄者,奖励举债者,这样做是错误的。这么说或许确实是对的,但是本质上说来,这并不是个道德问题。储蓄不足,经济是要吃苦头的。尽管更多人举债,短期内可能是好现象,但是中期,过多的债务对经济一样是坏事。过去几年的历史其实已经告诉我们,当债务水平过高时,经济增长的脚步就会停下来。
总而言之,量化宽松的真正麻烦之处并不是在于会引发通货膨胀。目前,我们并没有发现多少通货膨胀大举来袭的预兆,至少,反量化宽松论者所预言的恶性通货膨胀实在太遥远。量化宽松的真正麻烦之处是在于破坏储蓄,关于这一点,我们已经看到了足够的证据。一旦储蓄停止,投资也就会随之停止,经济也就不可能增长了?
投资者面对这样的局面,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
我们的结论是,任何现在采取量化宽松手段的经济体,其实都是在牺牲自己的长期增长率,因此投资这些经济体自然也就是不明智的。这一点在日本体现得非常明显。自日本央行开始印钞以来,日经指数就再也没有回到过之前的水平。美国和英国恐怕也会上演一样的故事——还有,欧洲也快了。
能投资的地方也剩不下几个了。(子衿)
已有40人参与评论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闻 图片 微博 博客 视频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保存全文浏览大 中 小打印关闭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169.62.244.154/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