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做问卷调查,问父母:「你希望你的小孩长大后怎么样?」日本人最多的答案是:「我想让小孩成功!(I want my child to be successful.)」而美国人最多的答案是:「我想让小孩快乐!(I want to make my child happy.)」笔者相信,很多华人家长对子女成功的渴望,比起日本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管美国人是否相信,「虎妈」给全球华人指出一条通向成功的康庄大道。3月11日笔者听说今年入选英特尔科学奖决赛的40个未来科学家聚集首都华盛顿,当朝美国总统计划在百忙之中,抽空接见这些精英。笔者兴奋地去凑个热闹,瞻仰一下这些小天才。精英中华裔占了15人之多,个个才华横溢,侃侃而谈。再想到最近刮起的强烈「林来风」,胜不骄,败不馁,不言功;谦逊、敬业、合群、开朗的林书豪,给华人第二代指出了一个成功的新榜样—华裔不仅能上哈佛,还能成为NBA球星。
笔者想,在这个想让小孩快乐的国度,为何能让华裔成功,让美国人依旧快乐?
在世界上能算得上最有成就的华裔科学家、高新科技的企业家,几乎多数都与美国教育有着微妙的联系。而在世界性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估上,分数不佳的美国,依然保持着经济、科技、军事和教育超级大国的地位,几十年了也不动摇,似乎也有点不可思议。也就难怪不论是大人物,还是小百姓,多数中国人都把美国作为子女留学首选。
「虎妈」的女儿是否快乐笔者不做评论,但进了美国名校是很多华人家长认为的成功。林书豪进哈佛并非他的首选,能到NBA打球才是他的快乐和成功。于是笔者做出一个推论:勤奋、刻苦,家教森严在美国容易实现「虎妈」进名校的成功;而笔者相信快乐的成功,才能达到更上一层楼的成功。换句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大概能做到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状元,已是达到了高峰;想成为能改变世界的巨人、大师,恐怕境界还是低了点。笔者以为,只有把求知当作快乐,把打球当作快乐,或许理想没那么伟大的人,反而有希望登上那光辉的顶点。
许多美国人并不太鼓励他们的小孩与亚裔去拚个头破血流,竞争那个升学的成功,更热情分享亚裔的勤劳给他们带来的快乐。美国是个大熔炉,虽然种族歧视等不平等现象屡见不鲜,但笔者以为善恶还算有说法,公道存于大众心。林书豪风靡球坛,由于是亚裔,善意的、恶意的,有意的、无意的各种赞美与恶搞都充斥媒体,但最后他还是成功到现在,恶搞的人,也没得到什么益处;欧巴马的非裔血统也有人感觉不爽,但也一样当了美国总统。于是笔者又一推论:成功不问出处,流氓不分职位高低。柯林顿身为总统,搞了一个小女人,不也很难堪?
有人觉得不论欧巴马,还是林书豪,全世界都只有一个,其实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只有一个,同卵双胞胎还都相互有别。笔者以为,把自己小孩的天赋埋没到别人成功的轨迹中,把自己小孩培养成平庸式的成功,这才是悲哀。看看中国光彩照人的神童、历年高考状元日后有多大的成就,或许也会有所感悟。
「世界周刊」有文章建议把ABC(American Born Chinese,美国出生的中国人)正名为ACB(American with Chinese Blood,华裔血统的美国人)。笔者以为,名称改变只是文字游戏,DNA是抹不掉的,但也不要给生在海外的华裔小孩背上太重的历史包袱,或是什么光宗耀祖的民族大任,还是让我们的孩子更快乐一些,或许还会有更多的华裔更加成功。据一些学者的统计研究,除了某些写小说的着名作家常常是苦大仇深、生命坎坷;从事自然科学的成就者,多在祥和的家庭中长大。
写到这里,笔者还想说:笔者不是鼓励华人家长去让小孩盲目地快乐,像希腊人,海边幸福的阳光晒多了,国家也就惨了。而什么叫成功,什么是快乐?各人理解不同,但是,人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大概会觉得不成功、不快乐。人们想有更多的出路和选择,常常需要有资本 ,而教育可以是一种资本,因为接受良好的教育,可以帮你打开许多从前对你关闭的大门。华人重视教育,相信会让我们孩子的明天更加美好。
《親子話題》亞裔憑什麼成功?《世界周刊》 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 ... BC%9F?instance=dd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