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我喜欢的<<九日纪行>> [打印本页]

作者: 大胖熊    时间: 2011-9-10 08:06     标题: 我喜欢的<<九日纪行>>

九日纪行

转自:散仙谷 http://www.webjb4.org/webjb/sanxian/
送交者: Guli 于 2011-09-10 02:06:25

九日纪行

早起乘5:30车,清新微凉,秋意浓厚。忽然想起9月9日应是主席祭日,上午无特别安排可去瞻仰缅怀。7点吃早饭,庆丰包子、玉米粥,味道纯正自然,百吃不厌。8点确认是祭日,纪念堂开放,8:00-12:00。8:30赶往广场,轻装:手机、钥匙、钱。赶上早高峰,拥挤,缓慢。

9:10自前门东地铁通道进入广场。广场安检要求出示身份证,虽带但厌烦盘查,称未带。问:“哪里人?”“北京人”,放行进入。到纪念堂外东北角排队,反而似乎是亲眼见到的最短的排队队伍:以前都是见到排队队尾到纪念堂东侧中间以南。估计两原因:其一,早排队瞻仰的第一波已经瞻仰完毕,一般游览参观的大部队尚未到来(晚上消息确认早上开馆前队伍极长,至纪念堂南端);其二,官方以及社会主流媒体30年的淡化毛主义成果显著,今日的纪念堂周围、内部、广播、告示均没有任何提示今日是主席逝世35周年。尽管如此,瞻仰的人仍形成一道移动的长龙,未见中断。

排队秩序维护工作人员声称排队需要出示身份证,握于手上,否则出列。但似乎不严格,我及前面二人都没有出示,也未受阻。快达到北门时,再次要求手握身份证,出示。但仍不严格,无证也继续前行。边随着人流前进,边看着北门的工农团结在主席周围的雕塑,不禁想:我们还有这么心齐的时刻么?又见华国锋遒劲有力又中规中矩的“毛主席纪念堂”六个大字,想这是他留给我们的最重要、似乎也是唯一的历史见证;改革开放30年的默默无闻与身后的再次被肯定,似乎经过岁月的洗礼,走了一个圈,慢慢显出这位“老实、公道、不蠢”的接班人的真正历史地位。

进入北门,分两侧进行安检,略宽于机场:仅随身物品放入小框检查;但不允许带液体进入。安检后,继续随人流前行。北门的每支鲜花3元的出售部竟然紧闭未开,有些伤感甚至愤怒。人流中,一对夫妇低声谈了几句话,男子一句“毛主席是我们的神”则让我记忆深刻。

走上台阶,缓步移入,映入眼帘的是主席慈祥而阔视天下的巨大汉白玉坐像,像前花篮锦簇,但未仔细看清是谁送的花篮。因为比花篮和坐像更为引人注意的是一踏进堂内红地毯,不断有人出列向主席磕头、鞠躬、敬拜,偶有轻轻抽泣声。所见磕头者,男女都有,多是老年人,也有一些是中青年。一个平头穿红条T恤衫的三四十岁男子磕头次数超过三次,估计是九叩之礼,颇令人动容。我默念主席,深深三鞠躬,感慨良多,不禁黯然涕泪。

随队继续前行三十米左右进入遗体瞻仰室,远远看见党旗覆盖的伟岸身躯。但略有诧异的是,远望遗容,在昏暗的室内令人觉得似乎明亮的头部光线是内部发出。但走进发现是头部正上方有一小射灯映照主席面容,正闭目睡着。两侧的人们静穆、缓缓走着,注视着,没有人惊动他。

出了瞻仰室,南厅大堂的大理石(汉白玉?)北墙上刻有一首金光闪闪、笔走龙蛇、气势磅礴的主席词,仔细看,是《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当时只看清第一句,隐约记得全词,但又均不确切。即使如此,仍感慨道:词中那种英雄主义气概、乐观主义精神,只争朝夕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豪情,是真正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现补录全词如下: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走出纪念堂后,在南面的纪念品亭内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书签,10元。上有《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尽管该词是主席在全中国取得诗人称谓的成名之作,但其气势总觉不及《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前者更多有书生文人气质,后者更多有革命家精神。还买了一个镀金主席像挂坠项链,20元,做工精良,很喜欢。

静静地不陪着别人走了一遭,如同拜祭自己的父亲一样,感觉很充实,是为记。
作者: tuxini    时间: 2011-9-10 08:09

是位伟大的将军,但不是好领导人。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169.62.244.154/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