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餐馆美味] 五十款上海传统小食你吃过多少? [打印本页]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5 23:32     标题: 五十款上海传统小食你吃过多少?

本帖最后由 FrancC 于 2011-3-26 02:01 编辑

“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臭豆腐干!”……这些回荡在老上海弄堂的吆喝声已几乎销声匿迹,一起消失的,还有老虎脚爪、梅花糕、桂花糖粥等上海传统小吃。其实,上海作为中国最早的商业城市,汇聚了各地精英,共同构建了这个东方的不夜城,因而也集中了各地饮食的精华以及多姿多彩的街边小食,有的是本地的传统小食,也有不少外地的著名小食,我收集了一些图片和资料,加上一奌自己的爱好,在此向大家介绍一下,也请各位大大多多捧场。


1、南翔小笼【上海第一小吃】
一提上海小吃,肯定是会提到南翔小笼。但是现下上海滩上正宗好吃的小笼真不多。连城隍庙和南京路的那些老字号现下做得都不道地。吃小笼还得是大清早的去南翔古猗园边上的那条街才是真滋味。
上海对鲜极其讲究,就好比小笼,选取猪腿精肉为馅,而最独特的是要用隔年老母鸡炖汤,再和猪肉皮煮在一起,然后做成皮冻,拌入馅内。戳破面皮,蘸上香醋,就着姜丝,咬一口南翔小笼,然后细细品味,品味上海传统的饮食文化。





自制的小笼精巧可爱:


一样有很多的鲜汁: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5 23:34

2、生煎馒头【独领小吃风骚多少年】
生煎馒头,用半发酵面包馅,排放平底锅内,用油煎,喷水若干次即熟。其底部色金黄、硬香带脆,馒身白色,软而松,肉馅鲜嫩稍带卤汁,咬嚼时还有芝麻或葱的香味。 底酥、皮薄、肉香。一口咬上去,肉汁裹着肉香、油香、葱香、芝麻香喷薄而出,味道一级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5 23:36

3、锅贴【有汁水的油煎肉饺】
生煎和锅贴是相辅相成的两个东西,欢喜厚皮的吃生煎,欢喜薄皮的吃锅贴,撕开薄薄一层皮,竟然还有像小笼一样的汤水流出,嗲的没话说了。 有的摊档白天卖生煎,晚上同一铁锅就煎锅贴。




作者: 暗夜飞行    时间: 2011-3-25 23:44

没五十种吗,不过吃过几种,地道不地道不清楚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5 23:46

4、大饼油条【上海人的基本早歺】
油条,配大饼,大饼油条粢饭豆浆四大金刚之二。以前油条4分一条,大饼3分一个,配一碗豆漿,一毛钱早歺十分实惠。也有5分钱的油酥大饼,更是好吃。而冷油条重煎成为老油条,常用来炒醬。而上海人的俗语中老油条专指那些油滑,屡教不改的人。
大饼是用汽油筒改做的专用炉烘制的,饼型面坯贴在炉膛上,熊熊烈火烘烤下,不一会就烘成略焦黄的大饼,长大饼是咸的圆大饼则是甜的,上面都有芝麻,十分香口。
油条是放在一个大油锅疄氽出来的,约4吋长的二条面,叠起来,用双手一路扭成麻花,一路拉长至一尺左右,再放入大油锅,用一双大竹筷不断拨弄,等油条发起成美丽的金黄色就捞起滤油。用来夹大饼一流。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5 23:49

5、老虎脚爪【失传的经典美食】
年轻一代的上海人,对“老虎脚爪”几乎闻所未闻。它是老上海一道很寻常的点心,主要用料是面粉,甜味,捏成有点像老虎脚爪的形状,然后放在做大饼的炉里贴炉膛烘烤而成。虽然用料、做法都很普通,但其色泽金黄,香脆酥松,价廉味美,老上海人对它可是情有独钟。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5 23:51

6、 烘山芋【冬天必吃的美食】
每年冬天,上海街头总会出现一部部板车,上面装着用柏油桶改装的炉子,炉子上摆放着一些正冒着热气的烘山芋,老远就能闻到那股甜甜的香味。 烫手的山芋,拨开烤焦的外皮,露出黄红的内心,咬一口,很糯很甜,大鱼大肉可以不吃,但烘山芋,却不能不食。天越冷,越爱!
有一段咸段子是形容这小食的”朝天一只洞,里厢热烘烘,放进去硬棚棚,拿出来软弄弄“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5 23:55

7、粢饭油條【经典的上海早歺】
粢饭即是用糯米浸水后蒸熟而成的较硬的糯米饭,用块湿布在左手,右手挖一团糯米饭,把中间捞空,夹上油条,喜甜的洒奌白糖,再把它包成团。热气腾腾,当早歺十分奌饥,常配甜或咸豆漿或油豆腐线粉汤一起吃,同大饼油条一样是以前上海人早歺之必选之一。
图片中已走高级路线,价线当然已非几分钱了。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5 23:56

本帖最后由 FrancC 于 2011-3-26 02:06 编辑

8、粢饭糕【70后放学路上的记忆】
小时候,放学回家,都要买块粢饭糕“垫垫肚皮”,烹香的糯米,外面被炸的金黄金黄,不但好看,也十分香脆,特别欢喜吃炸的焦透焦透的皮,略带咸味,脆是脆的来,好吃。
做法是先把上等粳米蒸熟,放入木制的格內夯实,等冷后,用铁丝切割成约二吋寛四吋长厚六分的小块,投入沸油锅內炸成。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6 00:01

本帖最后由 FrancC 于 2011-3-26 01:52 编辑

9、葱油饼【又香又脆吃过难忘】
上海的葱油饼,並非是鸡蛋油饼这样简单。面粉半发酵,用油盐酥。业者有一专用的烘炉,约一尺多奌的圆形,用泥砌成。上面有块厚铁板。面团先搓成长条,上面塗上油酥,洒上葱花,再卷起圧平,滾成约4-5吋的饼狀,正宗奌还会在圆心处放上一小块猪板油。在铁板上煎成二面焦黄,然后放入铁板下烘几分钟就成了。葱油饼外皮松脆,內部多层,夹着葱香,包你吃过一只还想吃第二只。




碾成长条塗上油酥和葱花


一路卷一路拉薄,然後拍扁如右上角




这个是我自制的。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6 00:03

10、蟹壳黄【近乎失传的美食】
蟹壳黄本名叫黄桥烧饼,其实和蟹浑身不搭界,用的是面粉加油酥制成的酥饼。饼色与形状酷似煮熟的蟹壳。成品呈褐黄色,吃口酥、松、香。有咸甜二种,甜的圆形,白糖馅,香甜可口;咸的橢圆形,葱油馅,葱香扑鼻。 早期上海的所有茶楼、老虎灶(开水专营店)的店面处,大都设有一个立式烘缸和一个平底煎盘炉,边做边卖蟹壳黄,只是到如今,会做蟹壳黄的师傅越来越少。目前,王家沙还有卖,每次去,都得买点尝尝。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6 00:04

每天十款,明日再续。
作者: zhanglicious    时间: 2011-3-26 00:09

谢谢啦,好香,得找点东西吃吃,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
作者: 游心于无穷    时间: 2011-3-26 00:13

上次在老城隍庙吃过小笼
作者: jjwxc    时间: 2011-3-26 00:47

南翔小笼的第二张图看得太有食欲了
作者: 衣带渐窄终不悔    时间: 2011-3-26 00:59

老虎脚爪勿大看见额
作者: 梦子    时间: 2011-3-26 01:57

我最喜欢城隍庙的小笼,尤其是二楼的蟹粉小笼,太好吃了,就是排队排太长了!
作者: eloisesun    时间: 2011-3-26 03:30

基本都是南方点心, 小时候常吃。我最喜欢吃炊饭夹油条,再来一碗咸豆浆当早餐了,加起来才一块钱。现在在外面,都吃不到了。看了帖子,好想念啊。
作者: 转着华尔兹的猫    时间: 2011-3-26 04:08

上海小吃美味更要看是哪一家的,像小笼最正宗的是古漪园里和城隍庙里的两家;小杨生煎,吴江路生煎;四海游龙的锅贴·········美味啊~~~~~
作者: 衣带渐窄终不悔    时间: 2011-3-26 04:30

小时候吃的柴爿小馄饨鲜是鲜得来~
作者: 海樂    时间: 2011-3-26 07:33

帶著湯汁的小籠包..(口水
作者: 月凝竹韵    时间: 2011-3-26 10:51

最爱粢饭油条
作者: momowang    时间: 2011-3-26 11:05

哪能没茨饭糕
作者: xuanhua    时间: 2011-3-26 12:42

黄桥烧饼真滴很好吃很好吃,我最喜欢是甜味的那种。
外壳酥脆酥脆,内陷甜甜粘粘,还有浓厚的芝麻香。烧饼本身不大,几口就吃完了,不过得一边吃一边用手在下面接着,最后还可以把掉下来的烧饼渣和芝麻倒进嘴里,好香!
作者: 51717    时间: 2011-3-26 13:28

老虎脚爪,我们这儿叫别的名字,咸味的为多,现在卖的地方也不少。
作者: 心评    时间: 2011-3-26 17:56

只有老虎脚爪没有吃过,看起来很有食欲。
作者: JUJUTEA    时间: 2011-3-26 19:41

不对吧,我怎么看很多都不是上海本地的呢。比如油条,大饼,豆浆,锅贴烤山芋。这些是从北方传独有的吧,怎么变成上海的特产啦。奇怪

天津人的早餐就是大饼油条豆浆,然后传到北京,上海的吧。天津还有煎饼果子呢,这要是也被弄为上海特产,就更奇怪了。这些东西在上海卖,不见得是上海特产啊。
作者: 笨鸟闲飛    时间: 2011-3-26 20:07

可惜现在都是地沟油了。。。不敢吃了。。。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6 20:15

4# 暗夜飞行

陆续有来,保证有五十款。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6 20:19

24# xuanhua
小时候的确最喜欢吃甜的蟹壳黄,但年纪大了反而喜欢吃咸的,特別是有奌猪油香的。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6 20:23

不对吧,我怎么看很多都不是上海本地的呢。比如油条,大饼,豆浆,锅贴烤山芋。这些是从北方传独有的吧,怎么变成上海的特产啦。奇怪

天津人的早餐就是大饼油条豆浆,然后传到北京,上海的吧。天津还有煎饼果子呢 ...
JUJUTEA 发表于 2011-3-26 19:41

我在第一楼就说“其实,上海作为中国最早的商业城市,汇聚了各地精英,共同构建了这个东方的不夜城,因而也集中了各地饮食的精华以及多姿多彩的街边小食,有的是本地的传统小食,也有不少外地的著名小食”,经过岁月的沉淀,许多外地的小食已融合上海风味,已成为上海人最喜欢的日常早歺,也不算上海特产。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6 20:25

11、麻球【小小麻球,竟有百年历史?】
麻球是上海最著名的大众化传统名点。最早始于清代,近100年来,在上海极为盛行。 最喜欢吃里面是豆沙馅的大麻球,一口咬下去,糯米带着外层的白色芝麻嚼起来特别有劲,伴着不多的豆沙馅,甜度也是刚刚好,基本上只要路过看到麻球都会买上一个!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6 20:27

12、油墩子【你还记得我吗?】
油墩子,最早可追溯到潮州一种叫做“猪脚圈”的小食。师傅用勺子舀一勺稀薄的面糊,浇进椭圆形的铁皮容器里,放上葱拌萝卜丝,最后用筷挟上一二只小河虾,再浇上一层面糊,放进油锅里炸,出锅的油墩子搁在油锅上端的铁丝网里“嘀溜溜”地沥着残油,香味早已让百米之内的人折服。 演变后的油墩子省去了虾的原料,馅料就是清香的萝卜丝,从当年的3分钱一个,吃到现在1块钱一个,诱人的酥香还是让人留恋忘返。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6 20:28

13、春卷 【过年时的美食】
上海人对于春卷的记忆,或起源于街头巷尾摊春卷皮的小摊,小时候过年前,常买回春卷皮回家,总要帮妈妈一张张分开,然后拌馅,包起来,炸到金黄金黄,蹦脆蹦脆的,才好吃。春卷用的是白菜肉丝馅,有些是用韭黄肉丝做的。也有甜的豆沙春卷 。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6 20:29

14、三鲜小馄饨【吃啥都不能少了你】
上海人对馄饨的大小分的特别清楚。大馄饨、中馄饨、小馄饨。顶顶欢喜还是小馄饨。薄如纱的皮,挑进一点点肉末,水里一汆,放进蛋皮、虾皮、紫菜调出的三鲜汤里,口感咸香爽滑,哧溜一几溜进嘴巴,味道令人难忘。除了三鲜小馄饨外,当然也有鲜肉大馄饨或荠菜肉馄饨,份量可当一份午歺。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6 20:30

15、鲜肉汤团【一泡鲜汤令人难忘】
鲜肉汤团一头尖,底部圆。小时候吃的汤团个头都很大,鲜肉汤团有一大泡滾燙鲜汁,肉芯有弹性,十分好吃。通常吃一碗汤团除了鲜肉汤团外,还会加一二只荳沙汤团或黑洋酥汤团。荳沙汤团纯圆形,有的荳沙芯还放上桂花。而黑洋酥汤团二头尖,黑洋酥是由黑芝麻拌棉白糖和猪板油挫成,咬开时有猪油融开成液体很燙的。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6 20:31

16、鲜肉貓耳朵【现已几乎失传的小吃】
从揪面片演变而成的老上海小吃。汤汁夠浓,可自行调节辣度,秋处吃之,浑身暖洋洋。现在可吃不到了。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6 20:32

17、油豆腐细粉汤【吃粢饭必伴】
油豆腐是用老豆腐油炸发大而成,线粉即是粉丝,已泡水浸软。汤汁是肉骨汤加八角桂皮等香料,放在一大铜锅里。业者有一杯形的铁丝网篓,里面放入定量的线粉和油豆腐,一把剪刀剪个不停,浸入大锅中片刻。碗中放一奌醤油和味精,勺一大勺汤,把蒌中的线粉和油豆腐倒入奉客。汤清味鲜,
如果再加上面筋和百叶包肉就叫单档,双档。(这个叫法大概只有上海宁明白)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6 20:34

18、年糕团【小学生的回忆】
以前经营年糕团的都是一人摊,常在上学前或课间小休时摆摊,业者从一大堆用水磨糯米粉蒸成的年糕坯子中取一小团,用手揿扁成五吋大小,放入芝麻白糖,也有加奌碎未桃和蜜饯丝,然后对摺成半月狀,才卖三分钱,年糕团又糯又香又甜,小学生哥最爱吃了。
照片中夹油条的以前不多见,以前是放奌馅料封口的。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6 20:37

19、臭豆腐干【有人厌惡有人喜】
用特殊的卤汁浸渍发酵,表面有霉黑奌,用热油炸之,闻着臭!吃着香!蘸奌辣火更沒话头。爱吃的人視之性命,不爱吃的人闻风而逃。现在反而港台能吃到很正宗的臭豆腐干。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6 20:39

20、咸豆腐浆【正宗的上海味道】
上海人所说的豆浆,其实指的是咸浆。咸浆,是豆浆里花头最浓的一种,一般里面都会有油条碎+榨菜末+虾皮+葱花+紫菜+鲜酱油+辣油,热荳浆冲下去片刻,就会凝结成荳花。实实足足的一碗,配着粢饭油条,一顿早饭营养又好吃。当然也有淡浆和甜浆,不过始终是咸浆最令人回味。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6 20:43

哪能没茨饭糕
momowang 发表于 2011-3-26 11:05

9楼有粢饭糕图片及奌评。此论壇上海人江浙人不少哇。
作者: chinayard    时间: 2011-3-26 20:51

锅贴 不是沙县小吃么?
作者: 衣带渐窄终不悔    时间: 2011-3-26 22:11

还没看到咖喱牛肉细粉
作者: 游心于无穷    时间: 2011-3-26 22:31

三鲜小馄饨看上去很好吃的样子
作者: ruoruow    时间: 2011-3-26 23:54

唯一遗憾的是LZ的头像太影响心情和食欲,
LZ能不能换一下?
作者: jjwxc    时间: 2011-3-27 01:59

那啥,猫耳朵好像是山西的吧。
作者: foxnews2010    时间: 2011-3-27 06:12

老虎脚爪没吃过,有馅的么?
作者: 51717    时间: 2011-3-27 08:12

没有馅,其实味道象烧饼滴
作者: 米鲁    时间: 2011-3-27 10:19

16、鲜肉貓耳朵【现已几乎失传的小吃】
从揪面片演变而成的老上海小吃。汤汁夠浓,可自行调节辣度,秋处吃之,浑身暖洋洋。现在可吃不到了。

http://www.yayabay.net/blog/attachment/201103/26/162693_13011090 ...
FrancC 发表于 2011-3-26 20:31

= =少有的辣味的就吃不到了么……
作者: ruri    时间: 2011-3-27 17:26

記下來. 下次造訪上海一定要都吃到!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7 20:23

21、豆腐花【幸福的一天,从豆花开始】
无论春夏秋冬,上海都能见到一个大保温木桶,满满当当一桶豆花,不消2-3小时,肯定卖完。 盛一碗豆花,中间的豆腐脑极嫩极嫩,加入紫菜、虾皮、红酱油、辣油,以前才三五分钱,现在也不超过3元,但现下在上海,滚滚烫的豆腐花几乎吃不到了,马路边都只剩下用塑口封杯子装的半温半凉的现成品。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7 20:25

22、鸡鸭血汤【小汤水也能有大味道】
浓浓的汤,瑞士糖大小见方的血块,伴着少许的鸡胗、鸡肝、鸡肠子,吊出浓浓的鲜味。 鸡鸭血汤一直是作为点心的配角,并不为大众所待见,但细细想来,不管是叫小笼、生煎、春卷等小吃,配一碗鸡鸭血汤却是必须的。 看来小汤水也能有大味道啊。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7 20:33

23、阳春面【最下里巴人的最爱】
一直就不搞懂为啥几根葱漂了高汤就叫阳春面呢?汤清面阔,弹性好,面上一勺猪油喷香.阳春面是基本的面底面很薄,所以一落滚水,特别是大汤的滚水,只需一二分钟便熟,只见面师傅用一双长而粗的毛竹筷,把放在笟篱里的面拨弄一下,把面抛上去接着,即刻勺上碗。面碗里一定有猪油,没有猪油就不香,当然汤也有酱油汤,也有肉骨汤,视各店做法,才八分钱一碗,二两半粮票,能要求点什幺呢?但当时吃来确是十分够味点饥。以前一碗阳春面就是普罗大众的一歺。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7 20:34

24、冷面冷馄饨【夏天只要吃这个】
做冷面是着技术生活,要将面条先蒸熟,晾干拌油,再用冷风吹凉,下单时加一勺酱油,一勺醋,一匙麻酱拌匀,面条经过这几个步骤后,更加韧,更加弹牙。大夏天的,加上茭白、绿豆芽、肉丝炒出来的三丝浇头,混在一起,或来块现炸大排,生炒鱔丝等交头,囫囵吞枣般下肚,老惬意了。 冷拌馄饨一样做,因有荠菜肉馅,更带鲜香。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7 20:35

25、烂糊面【名字难听,味道好吃】
烂糊面是上海人的叫法,通俗一点说,就是把面煮得烂烂的,带有一定的糊状,但却又要烂而不黏,糊而不焦,简单却非常“吃功夫”。 考究点的烂糊面,里面有青菜,肉丝、虾仁,鸭肫干碎粒,茭白碎粒等不少辅料,味道鲜美,鲜的落眉毛。食店很少有售,多是家庭自制。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7 20:37

26、肉丝汤年糕【好吃过肉丝面】
年糕种类很多,但上海人顶顶欢喜的,只有一种,就是长条的年糕,买回来,放在水里泡一泡,泡软了,切成小片;再烧一锅高汤,放入黄芽菜或是青菜,挑点肉丝,和年糕一起烧,烧至年糕和凝脂一般,白白嫩嫩引人食欲大开。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7 20:38

27、猪油菜饭【妈妈做的“咸酸饭”】
小时候,最期待就是妈妈做咸酸饭了,菜场里买来的咸肉,洗净,切成一片片肥瘦兼有的肉片。唯有这样浓缩时光的精华的咸肉,才能够吊出菜饭的鲜味。炒好新鲜的青菜,和米饭一拌,加入一点点的猪油,和饭一起烘熟,那个香啊,连吃3大碗都没问题,而那饭焦,油浸浸的又松又脆,大家都争来食。 吃着这样的饭,打着响亮的满足的饱嗝,生活还有什么忧愁不能过去呢?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7 20:41

28、开洋葱油拌面【沧廊亭的名奌】
以熬出香味的葱油和烧透的开洋,特制的酱油和面条一起拌着吃。焦香的葱干和极鲜的开洋,拌出喷香。一碗好拌面在手,如果桌上再来几份好味道的小菜,人生的一大享受啊!
以前重庆南路淮海路口的沧廊亭苏州馆可做得很好。不过主打是葱油开洋汤面。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7 20:43

29、蝦仁两面黄【老城皇廟最出名】
“两面黄”又是一种什么点心?不少年轻人把它错认为是两面煎黄的饼类点心。其实它是把细圆状的面条在大油锅里炸脆后的一种小吃。传统的两面黄,口味有两种,虾仁浇头和肉丝浇头。各有千秋。浇头的芡汁流入香脆的面中,口感好得沒话讲。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7 20:44

30、糯米烧麦【上海本地的口味】
各地有各地烧麦的做法,上海人吃的,是极具本土口味的糯米烧麦,糯米和肉糜做的馅料,加入吊鲜的香菇,淋上点酱油,蒸熟后作为馅料,包在面粉搓成的薄皮子里,再一起蒸熟。吃下去,肚皮有点涨涨的,早饭吃2个,混到中午也不会饿。 而鲜虾烧卖,据说这个在老上海,只有老克勒才知道去哪吃得到。是屬于精致的奌心,一整笼上好的虾肉做成的烧卖。估计价格也不便宜。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7 20:55

唯一遗憾的是LZ的头像太影响心情和食欲,
LZ能不能换一下?
ruoruow 发表于 2011-3-26 23:54

实在对不起,一张丑怪的头像影响了你的心情和食慾,是我始料不及,从善如流,即时改換。
作者: 苏木香    时间: 2011-3-28 01:18

我发现我白去一趟上海了,基本都没吃过……
作者: huamiao    时间: 2011-3-28 01:38

俺虽不是上海宁,家里口味偏南方,因为老爹是江苏人,有些做给我吃过,看得我又馋又想老爹。
作者: 烟花湮灭    时间: 2011-3-28 05:29

才去吃了小笼包,可是粢饭团没找到。
作者: retriver    时间: 2011-3-28 14:35

这些都是美味,口水直流
作者: ruoruow    时间: 2011-3-28 17:38

好帖子呀,多少少年时的回忆滚滚而来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8 20:49

31、排骨年糕 【夜间宵夜主选】
猪大排佐以小而薄的宁波年糕,经油氽或卤水煮、烧煮而成。炸过的年糕,一定要淋上甜酱,炸过的猪排,一定要淋上梅林的黄牌辣酱油,这样,味道才正宗。 也有把排骨煎好后浸在卤汁里的,如以前西藏路鲜得来就是年糕和排骨连卤汁一起上桌的。不过,现在的排骨年糕里的排骨,用锤子锤的实在太狠,真的是价比天高,肉比纸薄。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8 20:50

32、酒酿圆子 【一味甜甜醉醉的小食】
酒酿圆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那时的酒酿圆子,都是放在小推车里,由小贩一路吆喝一路买的,酒酿圆子在上一世纪20年代,终于被固定收编,成为城隍庙固定的小吃品种。甜而醇的酒酿,配上糯而Q的小圆子,而另一款叫宁波汤圆的圆子是以黑洋酥为馅,一般不放酒酿。上桌前撒一圈桂花,飘香四溢,未尝心已醉。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8 20:52

33、鸡粥【宵夜主选暖肚而营养】
鸡粥是地道的上海风味小吃,是用鸡汤原汁烧煮成的梗米粥,配以鸡肉和各种作料的一种小吃。吃鸡粥时,将煮熟的鸡切成3厘米长0.6厘米宽的块,装盘,鸡粥盛入碗内,加上葱、姜末和鸡油,一同上桌。鸡粥基本上以家庭自制,偶有食店供应。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8 20:53

34、水舖蛋【美味就是这么简单】
查了很多资料,还是弄不清,水舖蛋的舖字究竟该怎么写,一般来说如牛奶煮得溢出锅,上海人叫“舖”。 上海人的水舖蛋做法很简单,滾水一过就好,考究点的做法可以加入牛奶,或是桂圆或酒酿。前身是产妇专用来補身的。有时候,美味就是这么简单。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8 20:55

35、八宝饭【过年吃,甜甜蜜蜜】
八宝饭也是上海知名小吃之一,八种馅料,拌上猪油,和糯米敲在一起,內有极甜的豆沙。放实了,吃时在水上一蒸,香喷喷的油就溜出来了,虽说有些甜,亦是有些腻,但是,过年,不就追求这种甜蜜幸福的感觉吗?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8 20:56

36、千张包 【不大见的上海小吃】
千张包和我们经常地百叶包其实是不同的,千张包是用豆腐衣即荳奶冷凝时上面结成的一张薄皮,晒干后切小而包成。也有用薄百叶包成。更细致,里面的“花头”也更丰富,开洋、火腿、猪腿肉泥,好食材加上极品的吊鲜辅料,这千张包能不好吃吗? 现已不见有售。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8 20:57

37、鲜肉月餅【苏州小吃风行上海】
老早子,要吃这个只有到中秋。而且是老牌苏州店如采芝邨,野荸荠等名店才有售,类似的有高桥食品店的一捏酥肉饺。现下是满大街都常有。南京路的老大房是天天排长队。米道老嗲格﹗酥皮面,咬开有丰富肉汁。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8 20:59

38、条头糕【男女老少都喜欢】
条头糕,糯米做的加上红绿蜜饯丝和桂花,配上豆沙馅。吃起来甜糯香口。上海人最喜欢的点心之一。老人喜欢、小孩也喜欢。蒸热或冷吃都可以,上面还有奌麻油香。因为是传统食品,上海的老字号里都可以找到。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8 21:00

39、枣泥酥饼【全国大赛银牌奖】
枣泥酥饼是用油酥面作皮,黑枣泥为馅,经油炸成熟的面食。其色泽金黄,小巧玲珑,外皮酥松,馅香甜可口,深受港澳同胞及日本旅游者欢迎。1988年第二届全国烹饪比赛获银牌奖。以前是上海锦江宾馆的名店。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8 21:01

40、高桥松饼【浦东人民的美食】
用精白粉、熟猪油、绵白糖、赤豆、桂花为原料,精细加工而成,滋味甜肥,松酥爽口,为高桥四大名点(松饼,松糕、薄脆、一捏酥)之一。目前在淮海中路瑞金路口的高桥食品厂门市部专营。


作者: 衣带渐窄终不悔    时间: 2011-3-29 02:10

样样都好吃,中午才吃了同事给的条头糕。。。
作者: jjwxc    时间: 2011-3-29 02:59

今天的很多甜点,等明天的美食。。。
作者: 双面    时间: 2011-3-29 04:53

想吃生煎,O(∩_∩)O~
作者: nishirucikuaile    时间: 2011-3-29 07:34

口水都流出来了,太勾人食欲了
作者: silver5moon    时间: 2011-3-29 15:13

喜欢小吃,很难有机会吃到啊
作者: kathyenroute    时间: 2011-3-29 18:02

去过上海好几趟了,怎么还是有那么多没吃到啊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9 20:52

41、青团【可能是上海最古老的小吃】
上海人在清明前后有吃青团的食俗,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 现在,青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略有碱水味,流传百余年,仍旧一只老面孔 。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9 20:53

42、定胜糕【逢年过节、乔迁奠基必备之选】
定胜糕倒是真正的上海小吃,但是上海人却离不开他,就好像逢年过节,新婚乔迁,都是买上几百块馈赠亲友。 定胜糕倒也真是好吃又耐饥,红色的糕,颗粒很粗,带一点点甜味,入口不腻,而内藏的夹心馅料,则带厚重甜味,两者一结合,只能说是完美。不过有时容易有酸馊味。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9 20:54

43、擂沙圆【你一定认识,但不一定叫的出名字】
糯米汤团蒸熟后滚上一层干黄豆粉而成。清朝末年,上海城里三牌楼附近的雷妪以设摊卖汤团为生。为多做些生意,她想方设法弥补汤团存放和携带不便的缺馅。开始,她把汤团表面滚了一层糯米干粉,后又试制了各类干粉,结果采用黄豆粉效果甚佳,大受食客欢迎。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9 20:55

44、海棠糕【点心中的“老革命”】
海棠糕可是点心中的老一辈了,年轻人恐怕有很多都没吃过。它的外层是粉皮,里面是豆沙馅,在特制的模具中烘烤而成。由于模子的形状象海棠花,故得名。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9 20:56

45、梅花糕【踏雪寻梅,海棠姐妹】
跟海棠糕是近亲,区别在于形状和做法。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9 20:57

46、崇明糕【过年吃糕,年年高】
每年过年,崇明糕是旧上海人必吃的食品之一,做得像小圆桌面那么大的崇明糕,需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崇明糕不仅好吃,还代表着团圆、美满、幸福和甜蜜。 崇明糕有硬糕和松糕两种,松糕一般吃冷的,硬糕一般都是热过了以后再吃,有时候是蒸热,有时候是放些酒酿做成酒酿糕丝汤,很好吃。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9 20:59

47、猪油百菓松糕 【过年送人最相宜】
想吃到正宗的,还只有到老大房买。用米粉蒸煮,內馅是甜得要命的豆沙,面上滿舖五颜六色的蜜饯,桃仁,瓜子等。以前淮海路上老松盛的猪油百菓松糕也很出名。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9 20:59

48、桂花糖年糕【煎蒸兩宜又甜又糯】
苏式的猪油年糕糖年糕,大的一方几斤,小的一斤左右.有白的,也有黄的.白的是白糖做的,黄的是红糖做的. 每一块都盖着红戳. 常见的口味有桂花的,玫瑰的,枣蓉的等,把它切块蒸来吃或用蛋浆沾了油煎之都可以,也可保存较长日子。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9 21:00

48、桂花糖年糕【煎蒸兩宜又甜又糯】
苏式的猪油年糕糖年糕,大的一方几斤,小的一斤左右.有白的,也有黄的.白的是白糖做的,黄的是红糖做的. 每一块都盖着红戳. 常见的口味有桂花的,玫瑰的,枣蓉的等,把它切块蒸来吃或用蛋浆沾了油煎之都可以,也可保存较长日子。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9 21:03

49、乔家柵粽子【端午节通杀的美食】
粽子现在几乎全年有卖,而以前只是在端午节前后有售,夜间卖宵夜的小贩也有吆喝“火腿粽子”的声音在弄堂迴响。说起粽子,无疑襄阳路乔家柵最为出名,有荳沙粽、鲜肉粽、火腿粽,蛋黄粽等多种口味。素有粽香四溢,咸甜适中,糯而不烂,油而不腻之美誉。不过还是猪油荳沙粽最为好吃,但现在猪油也少放了,照顾了健康,损失了美味。


作者: FrancC    时间: 2011-3-29 21:09

本帖最后由 FrancC 于 2011-3-29 21:12 编辑

50、龙虾片和五香荳【最讨孩子欢心】
其食龙虾片或五香豆只能叫零食,以前淮海路长春食品店常当街开一个大油锅,现炸现卖,五分或一角,一路吃一路荡淮海路犹在眼前。大家喜欢吃龙虾片,缘于一种情结,从前过年的时候,家中总是会炸一大碗龙虾片,在晚饭还没有开始前,给小孩子垫肚子用,白白脆脆的,有一股子鱼虾鲜味,最讨小孩子喜欢。 以前的龙虾片还有小动物,小螃蟹的造型,油炸起来,更可爱。



奶油五香豆小孩叫“擦屁豆”, 真宗的上海奶油五香豆是以嘉定“三白蚕豆”为原料,添加茴香、陈皮、桂皮、食糖、香精等配料烧制,使蚕豆口感软中带硬,咸中带甜。这也是上海较早使用食用香精的食品,未尝味已闻到一股清淡的奶油香味,遂称“奶油五香豆”。 上海现在的五香豆中,当属城隍庙的最为正宗。


作者: jjwxc    时间: 2011-3-29 21:48

崇明糕很漂亮,看起来像蛋糕。
作者: tammy_qian    时间: 2011-3-29 22:06     标题: RE: 五十款上海传统小食你吃过多少?

不对吧,我怎么看很多都不是上海本地的呢。比如油条,大饼,豆浆,锅贴烤山芋。这些是从北方传独有的吧,怎么变成上海的特产啦。奇怪

天津人的早餐就是大饼油条豆浆,然后传到北京,上海的吧。天津还有煎饼果子呢 ...
JUJUTEA 发表于 2011-3-26 19:41


拜托楼上看看清楚,人家楼主写的是传统小吃,没说是特产,而且楼上大概是北方人吧,怎么如此小家子气。另外大饼和油条这类东西什么时候是北方独有的了,真要追根溯源,恐怕只有陕西和河南这样的中原地区才有说这话的权利,再则是六朝古都的南京,而北方作为政治中心的历史则是从元朝才差不多真正开始的,文化和美食本来就是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楼上硬要把这个帖子搞成地域帖有何意义呢,如果真想宣扬北方的美食文化,楼上大可以写个类似的帖子,不要在这里贻笑大方了
作者: jh90102    时间: 2011-3-30 20:13

正好还没吃早点,我可怜的胃呀,受不了啦。
作者: tuoling520    时间: 2011-3-31 03:32

小笼和生煎去吃过,太想念了
作者: amber43    时间: 2011-3-31 09:13

灌汤小笼包看上去好好吃,就算肚子好饱也想咬上一口
作者: 51717    时间: 2011-4-2 03:48

虽然不是上海人,也自豪这五十种都吃过啦,只有几样吃的不是出自正宗店的。
现在想想每样,都要流口水啊。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www.huarenv5.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