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闲谈]
不满马英九得了便宜还卖乖 北京趋向强硬
[打印本页]
作者:
Brainteaser
时间:
2010-12-31 19:24
标题:
不满马英九得了便宜还卖乖 北京趋向强硬
第六次陈(云林)江(丙坤)会草率收场,让外界觉得两岸之间似乎出了什么问题。象显示,北京对于马英九政府大陆政策相当不满,未来对台谈判要「放弃幻想」并採取主动策略,除非台方给予相当承诺或相对善意,否则不会轻易再给台湾好处。
这次陈江会,有关投资保护协议与成立经合会均未谈成,成立经合会在陈江会前台湾还抱有希望,但最后全部落空。会后两岸同时宣称「政治谈判时机未成熟」,陈云林与江丙坤还指出两岸制度性协商的时间与次数要弹性处理,无协议可签时也可不召开,原先半年开一次的陈江会默契明年初很可能被打破。
其中关键在于北京对马政府态度转趋强硬。两年多来北京积极营造两岸热络气氛,从支持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大会(WHA),以及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谈判等多项协议的「让利」,都反映北京对马英九的高度期待。五都选举时北京刻意节制,不论马英九谈刘晓波、谈人权、谈军售、谈台湾国际空间,北京一概隐忍。
五都选举国民党勉强算赢,马政府却依然未对「一中」立场有所表示,对推动政治谈判、军事互信机制也意兴阑珊,在军购问题上则与美国互演双簧,令原先支持对台湾採取怀柔政策的人觉得上当。
更严重的是,台湾陆委会主委赖幸媛在选后没几天提出「七项核心利益」说,其中民主、主权、生活方式等,皆属老调重弹,但「对两岸关系的未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一说让北京觉得根本与民进党「台湾自决论」同一调门。两年多来的善意与隐忍,未得到马政府相应回报,国民党一边从大陆口袋里捞好处,一边嘴上还佔便宜,是可忍、孰不可忍,北京态度因而出现转变。
国台办主任王毅上月在中山论坛上强调「和平统一,振兴中华」是孙中山的理念,即是对马英九发出信号。陈江会后马英九接受专访表达坚持「九二共识」,意图亡羊补牢,但北京方面是否收货,仍需观察。
作者:
Brainteaser
时间:
2010-12-31 19:34
对这帮二五仔,
政经分离的态度,
是2010年之前的故事了。
作者:
何鸿燊
时间:
2011-1-2 21:27
馬英九:共創下一個百年盛世
by 記者陳志平台北1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01.01.11 - 06:06 am
1月1日是中華民國100年元旦,馬英九總統在元旦祝詞說,國家的前途,台灣的未來,都掌握在台灣2300萬人手中,由自己來決定。要以實力捍衛中華民國主權,以行動維護台灣尊嚴,以智慧打造台灣未來,共同開創下一個百年盛世。
馬英九在民國100年第一天重新宣示台灣未來由2300萬人決定,意義十分特殊,他早先與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會面之前,曾公開表示過相同的說法,這是他第二次公開作如此的宣示。
馬英九在總統府新春團拜發表元旦祝詞,以緬懷創立中華民國的先烈開端,以台灣先賢蔣渭水的名言「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為結語,他以國語、閩南、客家及原住民語四次覆誦這句名言。最後,他帶領大家高呼「中華民國萬歲!台灣民主萬歲!」
馬英九期許台灣未來能有「百年和平」。他說,台海和平是東亞和平與繁榮的基石,是兩岸共同的責任。擱置爭議,爭取台海長期和平發展,是兩岸人民共同願望,兩岸當局應以和解消弭衝突,以合作取代對抗。現階段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主張,都會影響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
他說,兩岸間不應該是政權之爭,不應該是統獨之爭,不應該是國際空間之爭,而應努力在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核心價值上,彼此激勵,相互提升。台灣關心大陸的人權發展,就是因為這是台灣珍視的核心價值,也是測量與拉近兩岸距離的重要指標。
馬英九指出,台灣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基礎,恢復與大陸協商,大幅緩和台臺海緊張情勢,為區域穩定繁榮作出貢獻。兩岸炎黃子孫應該透過深度交流,增進瞭解,培養互信,逐步消除歧見,在中華文化智慧的指引下,為中華民族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展望中華民國第二個100年的願景,馬英九發下宏願,未來100年,中華民國要做中華文化的領航者、華人世界的民主模範、全球創新中心,以及受人尊敬、感動的國家。
他說,台灣沒有大陸的「文革」動亂,60多年來,台灣保存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形成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台灣也是全球實踐儒家思想最普遍、最徹底的華人社會,台灣最有條件成為中華文化的領航者。
馬英九表示,中華民國的存在,證明中華民族在自由、民主的環境裡,可以走出一條嶄新的道路。台灣的民主還很年輕,帶動了蓬勃有活力的政黨政治。 民主是台灣的力量與驕傲,是朝野競爭與合作的基礎。他希望有一天,所有炎黃子孫都能和台灣人民一樣,享有自由、民主與法治的多元生活方式,台灣經驗應可作為中國大陸未來發展的借鏡。
作者:
何鸿燊
时间:
2011-1-2 21:35
标题:
建國100年看待蔣介石 可以重新評價
本帖最后由 何鸿燊 于 2011-1-2 20:36 编辑
by 記者翁台生、魏碧洲 台北專訪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01.01.11 - 10:20 am
問:民國百年世界日報準備一系列專案,包括元旦專訪馬總統,1月2日將推「解讀蔣介石日記」,摘用全世界各地的看過日記學者的心得,希望透過他們的解讀,還原一些現代史的脈絡,總統你對蔣介石,包括在台灣這一塊的民主成就,你自己是怎麼樣看待?
答:憑良心講,因為1月2號「蔣中正、宋美齡故居」要開放了,我先去看了一下,做了一個回顧。那裡頭有一個房間,還放了他早年看的一些地圖,那個時候沒有 Google(笑),地圖都是要用畫的,好幾張有關於台海情勢。所以我一直在想,他那個年代,尤其是你剛剛講到,現在很多人看到蔣中正的日記之後,對他有一些不同的評價,像那位(美國學者)陶涵(Jay Taylor)是最明顯的,他大概是「開第一槍」。他那一年3月1號復行視事,推動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土地改革、三七五減租、耕地放領;政治上是就在7月決定要辦縣長民選。我覺得那一個決定在當時不太有人注意,可是你回頭來看,確實是台灣民主化一個很重要的開始,沒有地方自治的選舉,大概以後中央要辦也很難。所以他在歷史上有不同功過,包括228事件、白色恐怖,但是不管是光復台灣、保衛台灣、建設台灣,確實是有他的貢獻。如果用這樣不帶太多個人偏好來看的話,確實是可以做一些重新評價的工作,讓他對台灣的貢獻能夠凸顯出來,我覺得很有意義。
問:陶涵的書出來之後,外面很多覺得蔣介石跟毛澤東的對照,有了重新的評價認知,「winner as a loser, loser as a winner」。
答:對,對,他說:「He is not a loser after all」,我覺得這個結論很有趣,因為實際上他有他一些堅持,當然經國先生後來的民主化等於說把這個又轉過來,經國先生也有他的堅持,但是不管怎麼樣,我的感覺,這些發展回頭來看,從台灣看台灣,這時間好久,戒嚴38年,但是從歷史來看的話,能有這樣一個轉折,真的不容易。
問:中華民國這幾位總統一直下來,包括從孫中山先生下來,你覺得中華民國建國、治國的貫徹堅持的理念是什麼?
答:我覺得基本上這幾位領袖,第一都非常愛國,就是說不管是國父、先總統蔣公、經國先生,都非常愛國,他們基本上都是民族主義者,也都很關懷民生,但是在他們那個年代,可能因為他們的社會,還有他們過去的教育等等,對於一些譬如說像民主、自由這些觀念,跟我們現在不一樣。
有時候我在看中山先生他的一些想法,有時候會覺得匪夷所思,他那個時候名不見經傳,nobody,跑到檀香山設了一個興中會,真是誰理啊,who cares?你們都知道,興中會的會長劉祥,他是一位銀行的出納,會員不是餐館老闆,就是洗衣店老闆,30幾個人,在檀香山,真是天涯海角,你要想革命,講出來真是痴人說夢,對不對?可是為什麼18年後真的就搞成了?這中間,這個人的毅力實在是非常非常可敬可佩,然後有這麼多人聽了他一席話願意拋頭顱、灑熱血。我們最近在建國百年特別挑出林覺民和秋瑾,這些人真是慷慨赴義,一點折扣都不打,那種氣勢真的是…
問:那些人也是愛國主義者。
答:對。其實當時中國的問題外有列強侵略,有國內的,38年當中有三分之二都是在戰亂,因為很多東西都沒有制度,尤其是一個抗戰,一般國際的估計,我們自己就死了兩千萬人以上,全球除了蘇聯第二位,損傷之大。然後再來了個內戰,又死了不知道一兩百萬人,甚至於更多,這實在是非常…可是到了台灣之後,我們就停了,即使天然災害,八七水災,也沒有這麼多;大陸還在繼續,那種血腥的打殺,再加上三年天然災害,一般估計有數千萬人,我就感覺到,這真是一個苦難的國家。
問:我們民國百年除了蔣介石日記,我們1月8號也找了龍應台到紐約演講,講1949大江大海。
答:太好了,我覺得還有一個point(點)可以比較。今年是韓戰60周年,比較朝鮮半島跟台灣海峽,就會給我們產生一些啟示。朝鮮半島最近發生延坪島砲戰,還是戰雲密布、烽火連天,看不出要收尾的樣子。台灣海峽已經不再是殺戮戰場,已經變成和平大道。
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有聽到哪一個國家對於兩岸和解有負面的看法,這道理其實很簡單,人類基本上愛好和平,所以我在就職兩周年的時候,特別提出「六國論」,前面的「創新強國」、「文化興國」且不論,最後就是「和平護國」,護國不一定要靠戰爭,有時候和平的效果更大。
http://www.worldjournal.com/printer_friendly/10842783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169.62.244.154/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