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闲谈]
回应庞晓林:《CPI不是用模型推算出来的》
[打印本页]
作者:
seagal
时间:
2010-11-17 11:21
标题:
回应庞晓林:《CPI不是用模型推算出来的》
此文一发出,当局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给和谐了,我在google快照中及时找到,贴出来。可怜的中国百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对庞晓林《CPI不是用模型推算出来的》一文(下简称庞文),可参见统计局首页,或
http://www.stats.gov.cn/tjfx/grgd/t20101110_402682582.htm
我的原文可见:
http://web.cenet.org.cn/upfile/118690.pdf
我作如下回应:
1. 我也清楚CPI不是用模式推算出来的,但是作为研究者,我手里只有部分数据(只有8项大类的价格指数)。为了估计不知道的数据,因此使用了回归的估计。如果统计局能够公开CPI的分类权重及其各月调整状况,那么,我也会选择加法和乘法,而不是更复杂的方法。
既然CPI不是用模型推算出来的,那么统计局就应该告诉我们这个数是怎么算出来的,各种揣测将不攻自破。不然,老百姓只会用自己心里的商品篮子来衡量物价水平;从而导致更大的主观感受和数据的差距。
2. 庞文认为:“作者在不能解释自身模型推算结论的情况下,没有分析其所使用模型可能存在的缺陷”。
但是相反,我认为对于这个计算过程:我作为作者,并没有出现“不能解释自身模型推算结论”的情况;我所提及的“不能解释”,正是指:按照正常统计制度,所无法解释的。如果这个推导有什么缺陷,那我非常乐意听到对方更为具体的建设性意见。
3. 此外,我在该报告原文中,也在多处使用了“可能”、“存疑”等词汇来谨慎地表达研究结果;并且指出:“由于CPI编制细节尚未公开,因此相关研究充其量也只是水中望月、镜里看花。要对CPI指数有更准确的理解,还有待于相关细节的公开和透明。”由此指出了各种研究(包括本人的研究)的存在不足之处的原因和可能,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数据,从而进行更为准确、可靠的研究。
4. 在原文的第二部分,确实存在拉氏公式和派式计算公式的问题,而且,我也在原文中承认了使用拉氏公式存在的缺陷:“进一步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这里计算的固定权重指数实际上属于拉氏指数,由于我们使用了食品权重较大(34%)的基期权重作为固定权重设定值;而食品价格又是所有商品当中上涨最快的。因此,我们给出的基于固定权重的CPI指数,实际上有高估了CPI指数的可能。”然而这并不重要,因为“5年以来7%低估”的可能,系原文第3部分的分析,与第2部分是相对独立的,在技术上没有承接关系。
5. 最后,庞文认为:“作者……利用不够完整的资料来评估CPI数据,但对研究结论的局限性不做必要的说明并对外发布,是不够严谨的”。但是“完整的资料”,恰恰是统计局应该提供的。而现实情况是:一方面不提供充足的数据,另一方面又批评“利用不够完整的数据”,这是很让人为难的。
6. 在不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前提下,“真实可信”的前提应该是公开透明。我衷心地、热切地希望,今后的研究工作能够摆脱“利用不够完整的资料”的窘境。
欢迎光临 华人论坛 (http://169.62.244.154/foru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