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股坛
留学移民
菁菁校园
职场生涯
YES娱乐
爱情与婚姻
医学和健康
头脑风暴
IT数码
网亲互动
逍遥茶馆
育儿与教育
流行时尚
音乐影视
花想容
投资理财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唯美贴图
开心一笑
美味天下
道德与法律
海内海外
文史纵横
丫丫原创
小说欣赏
意见区
注册
登录
YY的港湾
论坛
家园
书库
搜索
插件
推广
收藏
帮助
默认风格
blue
gray
brown
pink
green
purple
股坛风格
放大镜版
股坛办公室版
手机版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论坛任务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华人论坛
»
信仰家园
» 南北传之区别
返回列表
发帖
恐慌小猪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恐慌小猪
当前离线
小猪司令
帖子
5115
精华
5
积分
6651
威望
159
金钱
5606
贡献
105
鲜花
1799
鸡蛋
2309
YES娱乐
0
金元宝
0
阅读权限
70
在线时间
191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1-16
最后登录
2020-5-9
榜眼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0-9-11 19:28
|
只看该作者
[推荐]
南北传之区别
目前的佛教可以分为南传和北传(这包括密宗或西藏佛教),如同基督教中的天主教和新教徒。一个人如果想要清清楚楚明白两方的真正区别必须进一步在双方的教法中作个研究,偏见的极端份子都出来阻止信徒众参阅另一宗派的教法,正如其他宗教的极端份子时常都在设法阻止教徒们参阅其他宗教的经典,除了本教的‘圣经’。这并非符合於迦罗摩经中佛陀大方观点的教法,“如果本宗的教义都是对的,他们应该可以面对其他宗教的对照”。同样的如果一位比丘的戒很清净,当在家众知道有关比丘众持的戒律,他不应该起疑虑。在北传和南传的教法中,有很多的区别,在以下只拿出重要的来讨论。
菩萨道和阿罗汉道:这是在北传和南传的教法中最重要的区别。前者提倡菩萨道而后者倡导阿罗汉道。北传教徒承认菩萨是自利利他的(这是指在自修中同时教导他人道途),而指责阿罗汉道是自私的(只修到本身证道而已)。南传教徒却承认最要紧的,是尽力修至脱离生死轮回然后才教导别人。这意味着对于南传教徒来说,修阿罗汉道并不自私,不过在尝试渡他人解脱之前,应该先自己证到解脱,才有资格来实行这份工作。一开始就要去渡他人,可能实际上是一个藉口来逃避遭受修道中的困难。
如果我们观察佛陀的一生,可以看到佛陀在证道之前,并没有尝试教导或渡化众生。相反的,他运用本身到极限来修道,甚么的痛苦他都忍受过。他了解到在过去,现在或将来也没有另一个苦行者可能会受多过于他的苦,最多也只能相等于他。他只在证道之后,才开始教导众生。如果他试图在修道之期间去教导众生,可以说,他不可能证果,因为这果位最困难证到的。要奋斗至脱离轮回应行相反于一切众生的倾向,开始我们应该先舍去世间上的执着,然后才开始认真的禅修。
若我们研究佛陀的阿罗汉弟子众的修行生活,就可以明了他们都是跟着佛陀的指导而专心修行,尽力发挥本身所能到达证果位。佛陀亲身教导他的弟子众,即使那些已证到第一,第二或第三果位(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的弟子众,也不应该停顿修道,应该再专心修行至达终点,也就是阿罗汉果位。在《法句经》的第166句,佛陀说:“利益人的事如何重大,不可废弃自己的责务;知道自己的责务,应常专心自己的责务。”在证了果位之后,他们就再也不会自私,而且跟着佛陀同心协力去弘扬佛法。佛陀入般涅盘后,都是这些阿罗汉弟子众在结集佛经、律典,来保障佛法继续一代代正确的流传下来。
为什么佛陀要教他的弟子众不应该修至半途而停顿,必须尽力修行至到证了阿罗汉果位?理由之一,如佛陀所说,没有可能让一位本身尚未脱离轮回者来帮助别人脱离轮回。理由之二,说到最后,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助别人了生死。就如佛陀也不能从轮回中了我们众生的生死。没有人在害我们受苦,除了“我”本身。从无始生死以来,我们众生都错误的执着“我”,只要我们亲身觉悟到“无我”,那时我们就解脱了。佛陀教我们的是实在没有众生可救。对每一位众生来说,一切的构造都是我们的心所虚构出来的,像一场梦,一个幻象。这种觉悟是当一个人亲身体证“终”(涅盘),一切的构造崩溃和消失时。在南传佛教的传统信仰中,这种涅盘的体证是可能的,就当一个人还是活生生时。说法并没有真正渡化一个人,但是他亲身所体验之苦,如在《法句经》的第277句:“一切存在的成份是无常的,以智慧观察时,厌离种种的苦恼,这是至清净之道。”只要体验到世间是痛和苦(例:当一位非常亲爱的人逝世了)使我们厌倦至到想舍离世间,才会走上佛陀所教的道。当提婆达多走上歧途变成佛陀的敌人,佛陀说:“其中一个原因使他走上歧途,是因为他在半途中停止修道”。在证阿罗汉果位之前,半途而废是非常危险的。
当问起什么是出家众的本份,佛陀说:“这有两种,即弘法或观禅。”一个出家人应该弘法或者尽力去观禅直到了生死。如果想把两件事同时一起修而得到最好的成就,那是不实际也不可能。在圣者住经中,佛陀说明十种的圣者住法:一切的圣者(过去,现在和未来)所修———其中之一是舍弃一切的事务。这就是说当一个人想证到其中的一个道果,他就应该专心一务别再修其他的。佛陀时常鼓励它的弟子众尽力修行使自己早日脱离苦海,应该过着简单的生活,无定居的流浪和观禅,至证了果位之后就应该弘法。
佛陀有个非常知名的说法弟子叫波地拉。知道他生死还没了,佛陀就开始称呼他为空脑波地拉,碰见他时就称呼“空脑波地拉”。慢慢的波地拉开始觉得,佛陀是要他知道虽然有多年的说法善业,但本身还是个“空脑”,自己还没有修心至证果位。他就这样舍弃一切的说法任务,进山林观禅修道。《法句经》的义注中有个故事,提到两个好朋友一起出家,后来较年轻的以弘法为本身义务,而较老的进山林禅修。过几年后,年轻比丘成为一个出名的法师,有五百个弟子又同时受到十八个道场邀请为长期说法,而年老比丘则证得阿罗汉果位。在后者回来拜访佛陀和他的朋友时,佛陀多次大声称赞年老阿罗汉,却没有对年轻法师作任何的称赞。当法师的弟子众问起时,佛陀把法师比喻为一位牛童被人雇为看牛,而阿罗汉被喻为一位拥有牛群的富人,且可以自由的受用五种牛类产品:牛奶,牛油,乳酥,酸乳酪,酥油。
近代有很多人(比丘,比丘尼和在家众)只在说法,就自以为是在行菩萨道。本身还没有脱离生死轮回就尝试教导别人怎样脱离生死轮回,有如一个人和别人一起跌进深水里,本身都不会游泳,又想尝试救别人。世上有很多人会说法,但是很少人能真正跟着法去实修。驰名的中国鸟巢禅师有一个故事,一次有位高官来拜访居在树上的禅师,请教佛法。禅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高官很失望的听到这样简单的佛法,而说:“三岁的小孩都懂得这些!”禅师稳定的回答:“可能二岁的小孩懂得这些,但是八十岁的老人却做不到!”一个没有真在修行的说法者,有如赌鬼或酒鬼劝告别人不要赌博或喝酒。
在那嘎拉温待亚经里,佛陀为在家众说明这些出家人已断除了贪嗔痴或是在断除的过程中,是你们应该去尊敬,崇拜及敬礼的。在家众向佛陀请示如何去辨别这些出家人。佛陀说:“若有居住在树林的出家人,关于这些出家人来说,他们是常不被色,声,香,味,触,法之所动摇,目此我们可以肯定这些出家人必定已断除了贪嗔痴,或是在断除的过程中。”在罗嘿喀经中佛陀说:“罗嘿喀,在这个世界上有三种类的教师应该被责备,是那三种呢?第一,这一类的教师本来舍离家庭来过着无家的生活,目的是修脱离轮回之道,却没有修到证果,就去教一些人说:“这是对你有好处;那是会使你安乐。”而这些人不相信或不听从他的教导,或不明白而没有产生信心;所以还是照常跟着个别的方式过活而远离佛法。这类教师应该被责备。(一直装如一位人类的导师,可是他们不信任你,没有人要理睬你)那么一个人可帮别人些什么?罗嘿喀,这是第一种类应该被责备的教师。谁如果在责备他,所指责是应该的,这是有遵照实情和理由,并非不适当。
第二,这一类的教师本来舍离家庭来过着无家的生活,目的是修脱离轮回之道,却没有修到证果,就去教一些人说:“这是对你有好处;那是会使你安乐。”而这些人相信,听从他的教导,从明白中产生信心;不再跟个别的方式过,而没有远离佛法。这类教师应该被责备,提出这些事实后续道:你像一个人,忘记自己田地的杂草,却想跑去邻居的田地帮助除草,你的贪心有如这一模一样。(一直教导别人而还没有教导自己)那么一个人可帮别人些什么?罗嘿喀,这是第二种类应该被责备的教师…并非不适当。第三,这一类的教师,本来舍离家庭来过着无家的生活,目的是修脱离轮回之道,本身修证了,就去教一些人说:“这是对你有好处;那是会使你安乐。”而这些人不相信或不听从他的教导,或不明白而没有产生信心;所以还是照常跟着个别的方式过而远离佛法。这类教师应该被责备,提出这些事实后续道:你像一个人,从一个旧枷锁中挣脱得自由,再被另一个新枷锁锁上,你的贪心有如这一模一样。(一直教法而没有训练应该怎样说法)。那么一个人可帮别人些什么?罗嘿喀,这是第三种类应该被责备的教师…并非不适当。”
在《如是语》中佛陀说的很清楚,有三种人能真正利益世间上的众生:“比丘们,这三种人的出现在这个世界是为了利益众生,使众生快乐,以慈悲心看待这个世界,以及为了带来善,利益及快乐给天人和人。是那三种呢?比丘们,在这当中,如来出现在这个世界,他是正等正觉者,也即是阿罗汉……凡是觉悟证果的佛弟子,也是阿罗汉……比丘们,还有那些正在勤修,多闻,严修守戒的佛弟子……。”在这里表明的很清楚了,佛陀是第一种人、他的阿罗汉弟子众是第二种人,能够真正的利益众生。如果他们都好像北传教法所说的那样自私,他们没有可能会证到第一果位的须陀洹,因为须陀洹已经断除我见。第三种人能真正的利益众生,是因为他们真诚舍离世间去修道,以这启发性的模范来鼓励众生修行。俗语说:“行动胜过讲话。”虽然佛陀不许修没有利益的苦行,如使用指定的食物或布料,模仿动物的行为,挨饿等等,但他还是称赞十三种的苦行修法,为他的知名弟子大迦叶所确定的穿破袈裟、日食一餐、托钵、居住森林静处等等。如果有比丘修持这个法门,就能帮到正法长住于世。佛陀教他的弟子众,所行的中道法门同此苦行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因为有提到日食一餐,托钵,不持金银、钱财,三衣一钵等等。
素食:这也是北传和南传的教法其中最大差别之一,前者大力提倡素食,而后者没有进行,因为这不是必要的。北传说人吃肉有促成杀生的罪,在他们的因果经甚至提到一个人吐血是因为他吃肉。而佛陀则允许肉食,如果符合以下的三净肉条件:(1)那动物不是亲自或叫他人杀,对于比丘:没有怀疑那动物是特地被杀来供养他的。(2)没有见到那动物被杀时的情况。(3)没有听到那动物被杀时所发出的叫喊声。佛陀和他的出家众全都是非素食者,因为这个原因(可以从经中找到),使到很多外道组织(素食实行者)时常都在毁谤他们。佛陀也允许出家食用一切的肉类,除了指定的十种禁肉,有病出家众也被允许食用清肉及喝几种的动物油等。
为什么佛陀,最慈悲的众生,和他的弟子众(很多本来是从小就开始素食的婆罗门教徒)没有实行素食呢?首先,“比丘”(佛教出家众)真正的意思是“乞食”。乞食是比丘修行的基础,因为这可镇压“我慢”,最主要的轮回之缘。比丘不被允许向在家众要求任何食物或东西,更不可说甚么饭菜才适合他。乞到余饭菜等也是平常的。如果要限制自己食素,那就很难实行托钵乞食了。虽然比丘食荤,但他绝对不会鼓励杀生,假如他怀疑这些肉类是为供养他而被杀的,那么他就不被允许接受和食用。
虽然佛陀戒杀,却没有鼓励素食。佛陀说既然没有动念或行动上想杀,所以食用三净肉并没有罪。同样的,在法句评论中,有一位比丘请教佛陀:“如果有一位猎人的妻子,每天清晨都拿守猎的武器呈交给他的丈夫,她是否有牵涉到杀生的罪行?”佛陀解释说:“当她把这些猎器交给她的丈夫时,她并没有叫她丈夫去杀生的念头,所以她是无罪的。”有些素食者觉得食肉是鼓励杀生。应该了解,普通凡夫的一世生存中,不可能完全没有牵涉到杀生。现代科学展示植物也有“生命”及试验到一些树的恐慌或害怕,当附近的树被乱砍时。连砍植物之罪都不想牵涉到,那么就应该学“耆那”,居在印度的外道宗派,不但是素食者,而且不被允许吃鲜菜和其他动物的产品(如奶,油等),只吃干枯的菜,时常拿块布盖上口和鼻,提防昆虫飞进而被杀。
生存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上,自然的就会伤害到其他众生。农夫掘地种菜就会杀伤虫、蚯蚓和昆虫,过后再喷射杀虫剂在菜上。如果我们吃素菜,是否也在鼓励他们杀生呢?当我们在菜地、花园掘地时,也不能避免杀伤虫类、蚯蚓、昆虫等等。对佛陀来说(佛说“干闼婆”神居住在树皮、木髓、根、叶子、花上等),草、植物和树木是鬼和神的乡村。如果我们割它,不但是砍了树命,也破坏了居在里边神鬼的居所。我们从树上采了果子,是否剥夺了鸟类,松鼠,猴子等的食物?只是散散步,尤其是在草地上,这就杀伤了蚂蚁、昆虫、虫类等。找两餐来活命也剥夺了别人的工作,“霸了座位”或在商场上,不能避免的抢了别人的生意。生活可以比喻为森林之树,高大的树先长向天空,受了阳光展开枝叶,无意中遮盖了短小的树,它们得不到阳光而枯燥。相同的,一切众生为生存而挣扎,强者存在。食物对我们是生存的必需品。得了这个人身,最主要工作是尽力修道使到我们脱离轮回,那么我们就可以帮助别人,即使在修行时或证道果之后。
佛陀引用一对夫妇带着孩子要越过一片沙漠。半途中,他们都用尽了所带来的粮食。他们再坚持苦撑至孩子被饿死。那对夫妇才决定以孩子的肉来充饥,以求能越过沙漠。然而,他们吃这些肉不是为了享受,只是为了能够生存,至到越过沙漠。同样的,我们应该吃用食物(肉类,素菜等),不是为了享受,只要足够使我们越过生死轮回的沙漠,至到彼岸(涅架)。佛陀在他的大智慧中,观到最难的挣扎只是心,它有如我们要越过的大沙漠(贪嗔痴)。我们需要专心于八正道来带我们越过生死轮回的沙漠。很不幸,一些人错把素食当为一种修道,又很庆幸的计算多年的素食,这些离佛陀所教之道还很远。
脱离或常住于生死轮回:北传教义提倡发愿成菩萨(例:地藏菩萨)或佛(例:阿弥陀佛),常住于生死轮回至到一切众生都证涅盘;而南传教义则是尽快修证涅盘,当世就脱离生死轮回。我们再次提及佛陀,他说过我们从无始以来就在这生死轮回打滚,应该尽力修道,尽快脱离生死轮回。如他本身在证果位时,他高兴的呼喊再也没有生死了,这是他的最后一生了。佛陀在《增支部》里说:“比丘们,就是一小点的粪都有戾气的臭,所以我不会贪恋短暂的再生,就算最短如弹指。”
常住于生死轮回至到一切众生都得到解脱,这就是永恒?北传教义说到文殊和观音菩萨都是过去佛的化身,而阿弥陀佛是无量寿的佛。这一类的“觉悟菩萨和佛”在北传经典中,都是常住于世至到一切众生都成了佛。这些说法是相反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一切的名(心)色(身)都是无常的;一切的有情都要生、老、病、死,除非生死已了。一个证了果位的众生已了生死,这就是说他再也不会倒回来化成任何种类的身形,因为一切的出现(生命,物质,有形)都是无常、苦、无我。北传教法中的“觉悟菩萨和佛”,出现在幸福和无痛苦中(例:极乐世界的净土),这也相反于释迦牟尼佛陀的教法,一切的名色都是苦的。这些都可以清楚的从释迦牟尼佛陀身体中看到,他时常得病,受多余的风之苦、泻肚、饥渴和其他的病痛。还有北传教法中的常住于世,无尽的再轮回中渡化其他众生含有“实在物”或“我”。这也相反于佛陀所教的,一切的名色都是无我的。
有一次,佛陀的某弟子生起一种见解,同样的一个识在无尽轮回中旅游。佛陀彻底地责备他在邪曲佛陀的教法,才提醒他一切(六种)的识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其中没有实际众生的存在:眼识的生起是缘着眼和颜色的和合,耳识的生起是缘着耳和声音的和合等等,它们在连续不断的生灭中。但是在北传教典中说一切众生都有着一个佛性,在南传教典中这是不正常的。
在北传教法中说他们的菩萨和佛,可以自由来去自如和随意选择在三十一界中的任何一界出世(例:地藏菩萨在地狱),意思是说这些众生不必受到因果法则的支配。这相反于佛陀的教法。佛陀说证了第一果位(须陀洹)再来世七次;证了第二果位(斯陀含)再来世一次;证了第三果位(阿那含)不再来欲世、但在四禅天证涅盘;证了第四果位(佛陀,辟支佛,阿罗汉)再也没有来生。在北传教典中相信佛有三身(化身、报身和应身),这相同于基督教教义,很可能他们都是起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教,这种教义在南传教典中找不到。
靠自力或他力:北传教典提倡,除了靠自力也可以靠他力,而南传教典说,除了自己没有人可以帮到我们。因此,北传教徒礼拜阿弥陀佛,希望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到净土。他们在遇到困难时,都在乞求观音菩萨等,在《普门品》里说,观音菩萨会马上制造奇迹来圆满一切的乞求。
一次,一位在家居士请教佛陀,佛陀是否时时刻刻都是万能的?佛陀说:“华加,那些人若这样说:‘瞿昙比丘是万能的,对一切事情无所不知、无所不见,那就等于在说,不论我在走路、站着、睡觉,或醒着,我所知道的是连续不断。’这并非我所说,而他们并不代表我,况且这也是不正确。”佛陀的一切知智,是指他能够知道,他想知道的事,有如阿难尊者在《山达卡经》中提到。还有,佛陀说没有可能有任何一位众生,可以时时刻刻都是万能的。所以我们可以想像得到,我们所向一切万能的菩萨和佛求拜他们给与我们马上的感应,那只是我们幻想中的幻像。如果有所感应,佛陀教法说那是因为我们本身的功德,我们所积的功德,才能使我们得到所想要求的。如果一个人没有造善业、积累功德,他所想要求的是得不到的。还有,我们也可以知道,一切的观见或听闻到这一类“圣贤”,都只是一个幻像,是从我们潜意识里产生的浮像,对于有经验的禅修者会很清楚的明白这些。
在南传教法中,一个佛陀教化期间,只能有一位佛陀出现,如果两位佛陀同时出现在一个佛世间,个别佛陀的弟子众,就会拿起个别教主的教法来诤论。因为这个理由,所以在南传教典里没有阿弥陀佛的出现。而且阿弥陀佛被说为有无量寿,极乐的净土等,这都不符合三法印:一切众生无常、苦、无我。在《法句经》的第276句,佛陀说:“他们应当精勤,如来仅是说示者,有禅思的修行者,解脱魔王的束缚。”在第160句中,佛陀说:“自己为自己的所依,他人怎可为所依?自己能制御自己,是获得了难得的所依。”这里已经说明了佛陀的本意。
一乘或三乘?北传教义提倡只证一种解脱果位,那就是一切众生都会在将来,一起证到圆满果位——三藐三菩提佛陀。而南传教义倡导有三种解脱的果位———佛陀(圆满)、辟支佛、阿罗汉弟子。佛陀是开始一个佛教化期者,把遗失了的佛法带回世间,阿罗汉弟子是当佛法还住世时,多闻佛法而证果解脱者。辟支佛则是在世间上已没有佛法存在时,靠自力而证果位者,他们没有教法于人(不同于佛陀与阿罗汉)。
有一次,佛陀被问起他与他的阿罗汉弟子的差别。佛陀说,他是“道的发现者”,他“显示被遗忘的道”。而他的众称号中,他也被称为阿罗汉相同于弟子众;但是每个阿罗汉都有不同圆满的程度,佛陀是其中最圆满者。佛陀形容他的弟子所证得为:“生死已了,入圣者性,所作皆办,不受后有!”如果阿罗汉像北传教义所说生死没了,就是说佛陀没有渡化到众生。一切佛都是自渡自证的,既然一切众生都成佛,那么佛陀的出世又有何用呢?根据南传的教法,佛陀是一种非常稀有的众生且非常少的众生有望成佛。既然一个佛陀的出世,能够指导很多的众生上道证果,那么一切众生不一定要成佛,就像一个国家只需要一个人来成为领袖,虽然很多人会渴望得到那个地位,但是只有一位能够成功。
因为教法是一切众生都要成佛,所以北传教徒承认提婆达多为一名菩萨。但是在南传教典中,提婆达多受到九个月严重病痛的折磨后才觉悟到本身的重罪。他叫信徒们用担架把他带去向佛陀谢罪,当他们来到离佛陀居所不远时,佛陀的弟子来告知提婆达多的到来。但是佛陀表明提婆达多的罪业太重,他不会再见到佛陀或者别的未来佛。当他被带到祗树给孤独园的外边时,他觉得很口渴,叫信徒们去拿水给他。把他的担架放在一边后,他们去拿水。提婆达多坐起来后,把双脚放在地上。接着地面裂开,他也跟着跌进去。后来佛陀告诉他的弟子众,提婆达多已出生在无间(阿鼻)地狱。无间地狱是一千里长,而提婆达多的色身也是一千里高。他的头被装进铁头颅到耳朵,他的脚被装进铁地至踝部。三支铁条如椰树一样粗,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穿过他的色身。由于不能动,他受无间的苦(没有时间不受苦)。在过了一百千劫后,他会成为一位辟支佛,名叫亚底杀拉。非常有趣的是,听到北传教徒相反的说提婆达多出生在地狱了,但他很自由和快乐,因为他是菩萨。
龙是否可以成佛?在北传教典中提到龙可以成佛,而南传佛教不接受这种说法。不少的北传经典被说为是从龙宫取得的,但是南传不承认这些为佛经。在《巴利律藏》中提到,有只龙变成人形来受比丘戒,想要修行佛法。后来被其他比丘发现,而佛陀则叫它离去,虽然它再而三的悲求。佛陀解说龙不能证到什么果位,当它还是龙族的时候(贪、嗔太重)。因为有了这个情况,佛陀才制下这个戒,谁如果想受比丘戒,必须坦诚他不是非人。这就非常清楚的表明,龙是不能成佛的。
慈悲杀:北传教义倡导慈悲杀,在特别情况下,若某人企图杀害数千的人(例:在储水池下毒),那他就应该被杀。这相反于南传教法,北传教徒认可只对情况,不必严守戒条的意义,只当戒律为向导。有个故事提到一位中国禅师,在不能得到其他人解答他的问题之下,他把一只猫砍杀成两半。而在南传教义中,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都不允许有意的杀生。
比丘(包括比丘尼等)或在家众之戒律严格的表明,不可有意的杀生,这是佛陀亲身的教法。一位圣者(证了四种果位之一者)是不会有意的杀生,这在南传教典是有表明的。佛陀说,一位阿罗汉是不会有意的违反或做九种事:(1)杀(2)偷盗(3)淫欲(4)妄语(5)储藏物品以待他日享受(6)因贪而犯错(7)因嗔而犯错(8)因痴而犯错(9)因惧而犯错。很多华裔都相信济公和尚是位圣者;但是他习惯杀狗和鸽子来吃,又喜欢喝酒等。从佛陀的说明,我们可以推论他在杀生就不可能成为一位圣者。
在《法句经》的义注中,提到威突他拔王灭掉了释迦族。在三个不同时刻他带兵攻向释迦族,佛陀在半途中等待,并使他气馁。在第四次时,佛陀观到因果成熟,他没有再阻止国王去攻杀释迦族。因为了解到因果的原理,佛陀并没有去伤到、更不会去杀死国王,来救回他的亲家族。不同于其他驰名的“圣人”,佛陀并没有到处去救人,譬如医病或治疗绝症,起死回生等等。这就是因为,佛陀明了因果法则在控制着我们的生命。
在家众是否可以证到相等于出家众的圣果位?北传教义倡导,在家众可以证到相等于出家众的圣果位,例如《维摩吉经》中一位已证了菩萨果位的在家居士,所证的果位高过于一切的阿罗汉果位。而在南传教义中,一位在家众,最高也只可证到第三果位(阿那含),而且一位菩萨是不能证果位的众生,因为证了果位的菩萨就是佛陀,生死已了,入大涅盘后也不受后有。如果一位在家众证到阿罗汉果位,他就要出离世俗生活,在一天之内成为一位比丘或比丘尼。不然,他的色身就要在当天入般涅盘。证据可从阁玛皇后证阿罗汉果位中说明,而且佛陀告诉她,应该马上受比丘尼戒,不然就要当天入灭了。这也可从米玲拉邦哈中的阿罗汉那嘎杜那也有证明这些。
菩萨戒:由十个重戒和四十八个轻戒所组成,特别为北传佛教传统所有,被说为是从龙宫所取得的“梵纲经”中。南传教徒则认为这不是佛陀所教的戒,而且,它们是在佛陀入大涅盘几百年之后,才开始面世的。于《大般涅盘经》中,佛陀说:“众比丘,若不增新戒文,亦不减旧戒文,力行原文,佛教增辉,永不后退。”有证据说佛陀在世时,并没有制定菩萨戒,也没有菩萨戒的存在。有几个菩萨戒条,是不符合佛陀制下的在家众和出家众的戒。例如,菩萨戒不允许吃肉、葱、韭,但佛制的在家或出家众戒里,并没有禁止(那就是允许)。菩萨戒也不允许外交官的工作,但是佛陀制的在家众戒内,并没有禁止。菩萨戒不允许居住在清静、适宜隐居处(例:森林),但这种居所却是佛陀最为鼓励的。
北传教法鼓励残身或断肢,例如烧香疤在身上或头上,断或烧手指等等,来供佛。根据南传佛教,佛陀不允许这样的作法,《律藏》有提到,如果一个人身有残缺是不被允许受比丘戒的。关于宗教仪式和程序,大体上北传比南传多。每天在北传寺庙里,都要击打很多的法器,例如鼓、大磬、引磬、木鱼等,来配合他们的诵经。但是在南传寺庙里,诵经却不必乐器。北传诵经是以唱法,南传诵经就不是这样,因为歌唱和乐器是佛陀所不允许的。北传寺庙每天也要供佛和一切众生,放小蒙山(施食)等。北传寺庙有实行复杂的丧事仪式来“超渡”众生,从他们出世的苦处,而且骨灰又要放在一些寺庙的壁龛与安上神主牌,希望能为亡者带来利益。
有一次,佛陀被问起,亲属们为逝世者作功德,他能够受到吗?佛陀答,如果他出世在天界、人间、畜生界或地狱,他不能受到供养的利益(因为他们都不知道)。就是饿鬼界,也只有住在靠近人间的饿鬼,才能受益所为他供养的功德。这说明,要帮助到刚逝世亲属的机会是非常少。收藏骨灰与安上神主牌是不必要和无益的,既然这是没有功德的做法,那么会使在家众更加的混乱和迷信。
为什么北传和南传的教义会有区别?为什么北传和南传的教义会相反?为什么多数的北传经典不能在南传中找到,但有些南传经典的译文却可以在北传中看到?要明了这些,我们就应该研究佛陀的两个预言。在《巴利律藏》里,我们可以看到佛陀被阿难劝服接受比丘尼后,说道:“…阿难,如果女众没有被接受,从在家到真理发现者所宣布的经律中的出家生活,阿难,神圣的梵行生活会住世长久,正法会住世一千年。阿难,既然女众已被接受…经律中的出家生活,阿难,现在神圣的生活不会再住世长久了,正法只住世五百年……阿难,比如那些家庭,男众少而女众多,很容易就会被强盗所抢、小偷的上梁,阿难,同样的,在什么经律中接受女众为出家众,那些神圣的生活不会长久……”这意思是说,在佛陀入大涅盘(公元前543年)后的五百年中,佛陀的原本教义不会被伪经律所染。大约至公元前43年,过后,伪经律会出现。
在《增支部》中,佛陀再次提到,当伪经现世时,人们再也不能分别真经或伪经,他们会同时都不接受一切的经。同样的,当伪法出现时,众生都不能分辩正法或伪法,所以他们也一样会同时都不接受一切的法。这些现象已经发生在印度,当伪法出现之后,使到正法在佛陀的祖国完全消失。根据世界驰名于研究佛经的已故英国作家,莱斯.大卫博士(英国学会会员,D.Sc.科学博士,Ph.D.哲学博士,LI.D.文学博士,D.Litt.时代文学博士),有正确证据指明南传的巴利经典,是唯一的佛教原文在世至公元零年(大约500佛年)。这可以用几个真相来推论,包括佛陀所讲的语言也很接近巴利文;阿育王柱子(大约公元前250年)上的铭文只记载了五部巴利文经典;至到公元零年的几个佛教派系,都有各自的巴利经典译文。《巴利论藏》之一的《事论》属于辩论型,其书中所有佛法或佛学上的问题与疑问,都是根据在这期间只承认的巴利文经典来化解。
就算是到了第一世纪在迦腻伽的佛教僧伽会议,也只承认佛陀所讲的话是在巴利文经典。再看在印度以外,最早成为佛教国家的斯里兰卡、泰国和缅甸,都从阿育王接受过来的全册佛教经典,它们都完全相同是巴利文经典,没有梵文本。根据莱斯.大卫博士,大约在公元零年才开始使用梵文,这个时候佛教梵文经典开始出现。为了使这些梵文佛经突然出现有个充分的理由,有一部分被它的作者说为是取自龙宫,一个天界等。一切的北传经典差不多都是用梵文本,很多都是在第七世纪由伟大的朝圣和尚玄奘从中国行脚到印度去取到的,这大约是在佛陀入大涅盘后的一千两百年。而密宗或西藏佛教,则是在第八世纪后才开始出现。表面上,北传佛教的发展是非常慢的程度。大约在佛陀入大涅盘后的一百年,出现了一些派系,因为不愿守持严格的比丘戒律(例:不能持金银、钱财)和不愿忍受修道中的苦难而分派立宗。从上座长老分派出来,他们就开始以本身的邪见来更改巴利文的经典。上座长老派(南传),最老的一派被认定保留着原本的巴利文经典。
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出家众,不愿再忍受佛陀所教的修行之困苦。他们开始执着寺庙,不再过着出家流浪的生活。世间上阿罗汉的数目就下降了,多数的出家众开始弘法、教导修行之道,却很少真正的跟着法实修。随着邪见的增长,派系便不断增加。在阿育王(大约公元前250年)朝代时,就有着十八个不同见解的派系。虽然在法理上还跟着巴利文经典,但已经有不同程度的更改。多数的出家众懂得很少的佛法,而且很少修持戒律,所以在家众不再尊敬他们。阿育王在试过他们之后,迫使大数目的出家众脱去袈裟还俗,劝请剩余的再实行半月一次伍波萨他(诵戒仪式),严持戒律等等。因为有太多的邪见,所以最被尊重的目犍连子.帝须长老,编辑了《事论》来驳倒很多在当时流行的邪见。他提到原本的巴利文经典只可以代表佛陀教法的话,其他的派系不能及对,虽然当时没有其他的册本。多数被驳倒的邪见之中,有三个是很重要的。
一、灵魂(本性)原理:引用莱斯.大卫的话:“…过去异教的灵魂原理,在掩护之下间接的回到教义中,瞿昙和他早期的弟子众都详细表明不接受…。全部所说的“中阴身”和不同的“灵魂”,差不多有七种类,过去或现在都是在佛教中秘传的,这都是印度瑜伽术哲学的一部分,而且是在世界上人人可得到参考的实事资料…“一”佛陀的三身“应身、化身、报身”,“佛性”等等,这些原本都是从婆罗门教或其他的印度教得来的。二、过度赞扬佛陀:“…迷信于教主的万能,超过于普通人类生存的原理…譬如他的母亲在处女身下怀孕生他等…”三、理想的菩萨:“…我们发现开始从小数的信仰,在长久的保持下去被证明害处,大过前两个邪见——那就是说,佛教徒的理想不再是求证阿罗汉果位——早期佛教的中心点和目标,但是在北传最重要的教义是自满于菩萨愿,那就是行大乘道了。其实这三个见解是贯通的,互相支持,最后发展到直接冲突于瞿昙本身的教义:阿罗汉果、自修自证、解脱生死…从提倡菩萨愿与轻视阿罗汉,整个清净心意和降服自己的系统不再被注重,甚至不实修。”
在几个派系持的异端邪说继续增长。公元前二世纪,卢俱多婆拖部著作摩诃瓦氏突,“在卢俱多婆拖部的手册名,摩诃瓦突中,实在地,阿罗汉果位偶然地被承认为理想,或是最高理想,但这本书的负荷重要点是从不同看法,发展的程度不是倾向阿罗汉果位而是菩萨果位。”慢慢的,一定会从佛陀所教的阿罗汉理想倾向于菩萨理想,当这种书的增加倡导菩萨理想。公元零世纪,有了梵文,新的佛教梵文本开始出现。再提莱斯·大卫博士“在妙法莲花经中…我们可以见到,里边的说法已经远远超越了摩诃瓦氏突。妙法莲花经,特别明显的谴责阿罗汉道。而且教导行菩萨道是每一位虔诚佛教徒的目的,全部颠覆的原理,他们却说是佛陀本身说的…过了一个时期,在后期被改了的佛教教徒,对于当时的印度教的神明都很认识,想配合两宗的教法,所以把印度教的神明转为菩萨,都把他们说为佛陀的随从。在这样发展的宗派之中,阿僧是其中之一个头目,居住在旁遮普中的白夏瓦的一位有权势的出家人,在第六世纪中,他著作这种教法的第一本书叫瑜伽师地论。他真本事能灵巧的配合两个完全相反的原理加插上几个印度教的神明在他新的佛教,再加上瑜伽奥妙教义中所有的万物有灵性的大量原理。”例如:中国北传佛教历史又提到,道生说法,顽石点头。
跟着时间的过去,一直出现这种新经典加插上异端邪说的教理。多数的北传教理都是直接对佛陀原本的教法起冲突(例:无量寿佛,神秘性欲爱,秘咒等),所以它们的创造者说只有一部分特选的弟子才会被秘密传法为理由。引用莱斯.大卫:“当北传的教本,在瞿昙时期多世纪后才著作的,他们想把这些新教法说为佛陀所教之法,却实际上相反于佛陀本来的教法,所以把这些新的佛教册本,说成是佛陀秘传之法。他们要推广这些新思想,但是又相反于佛陀的教法,只有把它说为佛陀秘传法,这是唯一的方法被承认,这教法。但真正的原始佛教是相反于秘传的。瞿昙惯常的在他一生教法时,都是完全公开给一切众生他所提出的人生真谛。在大般涅盘经中,佛陀说得很明显:“我所教的真理中,并没有公开教义和秘传教义的区别。对真理的尊敬,阿难,佛陀并不是一个盖上手的教导师,收藏一些什么来保留起来。”
结论:现在的佛教已经到了杂染的状况,使到普通的一般人很难分辩正法,而且更难去责备伪法,因为太执着所坚持的教法(伪法)。但是作为一名佛陀的弟子,我们的责任是弘扬正法、揭露伪法,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能够接受它。佛陀已经观到少数的众生“只被少数的灰尘复眼”,这些众生可以接受正法。伪法有吸引力迷诱多数的众生,有如人类渴望见到美丽的身体,但正法却很清楚的指出,人体中布满了可厌的血、尿、粪、脓等。我们慈悲的佛陀所教之法,特意的教我们尽快脱离生死轮回,但魔王的教法则是要我们常住于世,所以他才有众生好统治。机会在我们自己手上,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选择。
海(达摩悟陀)比丘著.(摩诃耶那)比丘著 作者简介:达摩悟陀比丘为马来西亚华裔。生长于吉隆坡的他,就读于一所天主教学校共12年,并曾萌生皈依天主教之念头。1971年,他于马来亚大学毕业后,于公共服务部门任职电机工程师达12年。他对于宗教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这促使他运用好几年时间,认真地钻研世界各主要宗教,直至1976年遇见了佛陀的教法。1983年,他于佛教的北传派系出家。3年后,他于泰国持受佛教的南传派系大戒。其后,他独自于洞穴或山洞隐居及静修约10年之久…最漫长的纪录为于槟城山上某一洞穴修行达7年。 1998年,由于长老信徒们的捐献,他于地摩附近,靠近霹雳州金宝一块占地15英亩的丛林里,建立了一座修行林——乔达摩佛寺。此寺院之主旨为提供比丘、美棋与在家居士们,学习南传佛教之佛法(经典)及戒律(比丘戒律);而其修禅法门以佛陀最为原始的教导方式为准绳。多年来,达摩悟陀长老曾无数次应邀给予英语及福建话的佛法开示。其中,长老的英语增支部经典开示共占50多小时之久。除此,长老亦选写了多本有关佛法的书籍,如“回归原始佛教”、“佛陀的纶音”、“命运由自己掌握”、“解脱-有关经律教义”、“觉知、念和定”、“佛教比丘戒律”等。
收藏
分享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心是诸(名)法的前导者,心是主。诸(名)法唯心造。若人以清净之心言行,快乐将跟随者他,如影随形。
鲜花鸡蛋赠送记录
送鲜花
扔鸡蛋
收藏
返回列表
娱乐八卦
求文区
医学与健康
YES 娱乐
TXT完结区
购物信息
头脑风暴
海内海外
音乐影视
丫丫股坛
MISC
时尚休闲
文史纵横
流行时尚
逍遥茶馆
娱乐八卦
YES 娱乐
猎杀者村
过关斩将
音乐影视
唯美贴图
头脑风暴
开心一笑
花想容
购物信息
漫画资源
实用生活
丫丫股坛
Collections
SWING CLUB
文学艺术
宝芝林
投资理财
期权期货
时事讨论
职场生涯
居家生活
育儿与教育
海内海外
爱情与婚姻
网亲互动
雅轩古调
道德与法律
信仰家园
医学与健康
菁菁校园
北大三角地
留学移民
美味天下
旅游天地
IT数码
小说欣赏
版规&活动专区
原创小说区
新文发布区
大众连载发布区
大众完结发布区
耽美连载发布区
耽美完结发布区
连载阅读区
大众连载阅读
完结阅读区
大众完结阅读区
YY书库目录(大众文区)
下载区
TXT完结区
TXT连载区
求文区
推荐讨论区
耽美讨论区
海外生活
波士顿华人
纽约华人
洛杉矶华人
旧金山华人
休斯敦华人
华府华人
版务区
意见区
网站建设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
社区银行
猪头术
爱墙
鲜花鸡蛋
幸福彩票
领取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