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好时每周工作70小时是经常事,为保饭碗,唯有忍气吞声,但到生意差时,还是换来雇主一句“你明天不用上班了!”没有分毫补偿,这就是华人劳工在加拿大遭受的不公待遇。上海大学教授讲述了在加拿大打工的辛酸经历。
移民加国前,李惠敏原是上海工业大学机械学系的教授。定居多伦多后,他于2000年进入多市一间华人开设的汽车配件厂工作。李惠敏表示,他在该间工厂一做就做了8年,期间每周要工作70个小时是“家常便饭”,不完成手上工作老板便不让你下班,因此常常要由早上8时工作至翌日凌晨1时。那时为了保住饭碗,只好忍气吞声。
到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他工作的工厂生意受到影响,老板向他们表示,将会结束在多伦多的厂房,搬到墨西哥去。
李惠敏初时虽然知道公司会有裁员行动,但想到自己为公司服务了8年,任劳任怨,就算裁员应该也不会是自己吧。但有一天他被老板召见,老板没有任何解释,只叫他“明天不用上班了”。他问老板是不是被解雇,但老板表示不算是解雇,只是叫你由明天起再不用上班。他心中好气,但亦无可奈可,唯有回家。
李惠敏表示,他对安省劳工法亦略知一二,知道如果不是被公司正式遣散,是拿不到就业保险金(EI),公司亦没有任何离职金赔偿。换言之,老板一句“明天不用上班”就教他白白没了工作,亦得不到任何赔偿。
李惠敏后来找到社会服务机构替他申请到就业保险金,亦得到法律援助中心的协助,向劳工厅争取索回应得的8千元的遣散费。但他自失业至今两年,仍找不到一份新工作,现时唯有吃老本过活。
李惠敏无奈地表示,像他的情况在华人及新移民工人中比比皆是,他们一来对劳工就业标准法所知不多,就算知道,为生活煳口,也只有任由雇主鱼肉。对这样常被雇主剥削的情况,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人,实在没法子,为了工作,唯有忍气吞声的干下去。
另外,自己虽然在原居地拥有高级学位及专长,但要从回本行实在谈可容易。最大的困难是言语障碍。他虽然曾是大学教授,但亦只能从事低下的体力劳动工作。目前,他打算报读政府开办的第二培训课程,但最重要是希望早日找到工作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