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看看其它周刊怎么说....
--------------------------

亚洲周刊 吕小品:中国龙婴引爆全球奶粉荒  2013年2月10日

中国龙年生婴儿飙升至二千多万,比上年多四百万。由于父母不信任国产奶粉,从香港、台湾到荷兰,在全球掀起抢购奶粉潮。

每逢龙年,中国的婴儿出生率都会上升五个百分点左右。很多人抱着「望子成龙」的想法,选择在这一年生儿育女。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二零一一年中国出生人口约为一千六百万人。二零一二年(龙年)的官方统计数据尚未正式公布,但有专家预测这一数字将超过两千万,比前年多出生四百万名「龙子」、「龙女」,使市场对奶粉的需求骤然增多。

尤其是有经济能力的家庭千方百计为孩子选购进口奶粉,由于对国产奶粉安全问题不信任,只信任洋牌子,结果掀起一股海外奶粉抢购潮。

近日,这股热潮席卷全球,导致世界各地出现「奶粉荒」。除了港澳台地区外,中国内地妈妈眼中的「奶粉胜地」:荷兰、新西兰、澳洲等亦无一幸免。

奶粉水客应运而起

中国市场奶粉需求量巨大,大批「水客」应运而起。在香港的粉岭、将军澳等区,有水客聘请长者通宵在店铺前排队抢购奶粉,大肆扫货后运往深圳,高价销往大陆市场,导致香港奶粉供应紧张,不少香港父母担心孩子断奶,为买奶粉四处奔走。一些商贩趁机抬高物价,有些抢手品牌加价逾四成依然供不应求。不少港人喊出「港人港奶」的口号表达不满。

台湾近日亦爆出类似问题。民进党立委叶宜津指出,台湾去年进口奶粉总量增加了一百万罐(每罐净重约九百克),而台湾新生儿需求不到二十五万罐,其余的七十万罐很大程度上可能销往大陆。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二零一一年将奶粉关税从百分之五降至百分之二点五。而中国大陆进口奶粉的平均关税却高达百分之四十。同样一款奶粉在台湾和大陆市场的差价高达四百新台币(约十三美元)。立委林淑芬说:「我们降关税,结果受惠的是大陆的妈妈和婴幼儿。」

而据澳洲《每日电讯报》报道,中国大陆消费者的疯狂抢购导致澳洲超市婴儿奶粉出现缺货乃至脱销现象。部分当地华人也大量购买,集中囤积并通过网络邮购方式销往中国内地。这些不正常的购买行为直接导致奶粉供应不足,当地婴幼儿权益受到损害。

奶粉水客现象出现的背后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各大品牌的进口奶粉在香港市场的售价约为内地市场的百分之八十,而水客运回大陆通过网络渠道销售的差价却大得离谱。拿「金装美素佳儿」(六个月大婴儿用)罐装奶粉为例,香港市面售价为二百八十三港币(约二百二十七元人民币),而在大陆淘宝网这个品牌的水货奶粉最高售价标到五百元人民币,价格翻了一倍。即便如此,由于香港销售的奶粉配方一般与欧盟相同,吸引内地妈妈疯狂购买。

江西萍乡的黄小姐是公务员,她对亚洲周刊表示月收入只有三千元人民币(约四百八十美元),但出于安全因素考虑,孩子出生起就每月花销一千元人民币喝某品牌进口奶粉,由于喝惯了进口奶粉,孩子对这种品牌产生依赖性,不愿尝试国内品牌奶粉。同样的问题出现在江苏南京潘先生家的孩子身上。潘是个体户,月收入在一万元人民币。他告诉亚洲周刊,因为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只会选择进口奶粉来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中国乳业分析师宋亮指出,食品安全问题所引发的蝴蝶效应正在发酵。越来越多中国人认为无论是本国生产的还是进口到内地的品牌奶粉都不安全,甚至觉得欧美生产企业对中国市场存在歧视,出口中国的奶粉质量不如为本国生产的,这使得很多消费者迷信水客携带的奶粉,而对内地货架上的同款奶粉却嗤之以鼻。哪怕在爆出新西兰奶粉双氰胺事件后,中国消费者对代购洋奶粉依然趋之若鹜。

一月二十九日,香港政务司长林郑月娥主持跨部门会议,商讨应对奶粉短缺问题,包括研究修例把奶粉设定为法定储备商品的可行性,可能会限制婴儿奶粉带离香港。以及加强打击水货客输出奶粉等措施,预料短期内出台。

澳洲、澳门采限制措施

为了遏制不正当抢购风潮,澳洲部分超市不得不在价格卷标旁张贴中文提醒,每人只能限购两罐奶粉。新西兰贸易部长葛罗瑟(Tim Groser)也表示政府将严厉打击奶粉非法出口,以确保当地供应。

澳门特区政府亦于一月二十八日启动婴幼儿奶粉配售计划,持有登记卡的一岁以下婴儿家长每月最多可购五罐奶粉,以解决因水客扫货而引发的奶粉供应紧缺问题。

然而奶源地国家如新西兰等相对成熟稳定的生产销售体系为保证产品质量,不愿立刻扩大现有生产规模,因此无法满足突然由中国大陆释出的市场需求量,估计奶荒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 
We should be happy not because of what we have, but what we are.
去年的新闻,但奶粉需求仍存在
2012年5月27日


奶粉涨价一罐卖1500元! 大陆进口奶粉全球最贵


大陆消费量最大的几个洋奶粉品牌,又接连涨价。 .

这真的不是一个让人开心的消息,大陆消费量最大的几个洋奶粉品牌,又接连涨价。在3月份美赞臣提价后,最近雀巢和明治又调高了终端售价。和以往10%左右的提价幅度不同,本次提价,幅度在两成左右,雀巢更是提价又减量。毫无疑问,大陆已经成为配方奶最贵的国家。

消息:雀巢明治又涨价

雀巢、明治最近调高配方奶粉终端售价。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从4月开始,明治奶粉的指导价格就提高了,明治珍爱儿1段900克装婴儿配方奶粉原价209元 (以人民币计价,以下同),现价239元,涨幅约15%;明治珍爱儿2段900克装奶粉原价189元,现价229元,涨幅达21%。

而雀巢旗下的高端品牌超级能恩采取加价又减量的方式,价格综合上涨了26%。对于有报导称雀巢在收购惠氏奶粉后立即提价。对此,雀巢中国表示,今年的提价仅在3月,平均涨价幅度为5%,与收购惠氏无关。涨价原因则是物流等成本的提升。但有媒体发现超级能恩不仅提价而且减量了。原价250元的雀巢超级能恩2段900克装婴儿奶粉,现在不但价格提升到了280元,净含量也减少到了800克。按照100克的价格变化,雀巢超级能恩2段奶粉从27.78元涨到了35元,涨幅接近26%。

现状:大陆奶粉价格全球最高

一方面是奶粉价格的节节攀升,另一方面是大陆奶粉的价格比原产地高出数倍。有媒体报导称,以德国知名的有机奶粉品牌特福芬为例,德国原装进口的有机婴幼儿奶粉2段在吉之岛售价为318元600克。而在其德国官网,2段的价格仅仅为9.95欧元,折合人民币为80.6元,仅为内地销售价格的四分之一。

因为质量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妈妈选择全球代购奶粉,而现在代购奶粉在价格上也出现优势。以雅培有机奶粉菁智为例,在雅培淘宝官方旗舰店的售价为1阶段900克470元。而通过代购渠道,加上国际运费和通关费用后,同样1阶段雅培有机奶粉658克装的价格为228元,也就是代购渠道的单价为国内正常渠道的三分之二。而228元,还是淘宝代购中同款奶粉中最高的价位。

一位洋奶粉行业资深人士证实,洋奶粉在中国内地售价确实全球最高。甚至在东南亚等国家,这些产品的价格也仅为内地市场的一半。


乳业专家王丁棉透露,进口小罐成品奶粉增加的成本主要为海关进口关税和检测费,这两项大约占到原售价的近三成。此外,如果奶粉长期积压在口岸不运走,可能会产生停仓费用。而即使加上运费等费用,一罐重量为850-900克的进口成品奶粉,与原产地相比增加的成本为八九十元。

但另有业内人士则认为,一罐洋奶粉进中国,关税10%、质检等海关费用10%、增值税17%,这是少不了的,然后总代理也要10%费用,经销商20%-30%空间,渠道还有10%-20%的费用,再加上20%-30%的经营成本,价格比在境外翻了一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怪圈:消费者不贵不买

据悉,一家洋奶粉品牌在中国全面开卖奶粉前就曾进行过一次摸底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母亲样本中49%的被访者认同:高价格意味着高质量。这也给奶粉厂商提供了提高毛利率的思路,常常推出新产品或升级配方以标榜高端、超高端。统计更显示,大陆高端奶粉销售占比已经高过全球平均水平。而随着大部分品牌迈入300元大关,超超高端产品也逐渐面世,大有没有高价格就不好意思出来溜的意思。

圣元国际董事长张亮表示:国内奶粉全球最贵,这是事实。圣元奶粉也卖得很贵,这事让人很纠结,圣元坚持了四年没有调价,今年是实在撑不住了。销售价格与制造成本有关联,但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市场不接受低价位产品。消费者大多认为贵的一定好,企业就比着涨价,赚来的钱全都砸在渠道上,这是个怪圈。

巧取消费心理,不断调高价格,零售价格越高毛利就越大,新进入者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企业投入当然就越来越高了。2008年以前,中国市场上能够数出来的品牌只有40来个,现在有900多个,都想蛋糕多切一块。这种局面会延续几年。但这个游戏不可能永远玩下去,玩到穷尽必定是一场降价大战,那些欺负消费者钱多人傻者终将自食恶果,钱有花完的时候,傻瓜也许有明白的一天。


拆招:被逼无奈 全球代购

既然价格是国外的便宜,对大陆奶粉不够信任的妈妈们,更加追捧代购产品。淘宝卖家甄妮2010年2月开店,目前仅普通配方的雅培1、2阶段奶粉已经卖出超过7万罐。现在,『美代』已经不流行了,因为几起召回事件,更多的妈妈把代购的目标锁定到欧洲。

而在荷兰的中国留学生李粤从去(2011)年也开始加入淘宝代购大军。据她介绍,一周至少去两三次超市药店购买荷兰牛栏奶粉、米粉等婴幼儿食品。因为当地政府规定一人一次只能买2至3罐,但网上代购量很大,除了本城之外,经常得去附近几个城市的超市扫货。而一般代购程序是:买好奶粉,按不同重量打包。一般当地做代购的行规是,5公斤和7公斤的包裹就开车送到德国走快递,低于5公斤就在荷兰邮寄。国际快递一般需2周到北京或上海然后再走EMS邮寄到国内买家的具体地址,如果正常通关,一般3周内买家能收到货。

但是并非所有卖家都恪守信用。网络销售火爆的明治奶粉就被传出仅淘宝一年销售的产品就远高于明治一年的产能。对此,根据可控成本来看,真正从国外直邮的产品,本土采购价加上代购费、出关费、空运费、入关费、关税、增值税和卖家利润等,价格至少是原产地的两倍。目前大多欧洲主流品牌在当地零售价为9-16欧元区间,折成人民币为90-150元左右。因此对于太过『抵』的奶粉,即使并非直接造假,也有可能是过期等问题产品。
We should be happy not because of what we have, but what we are.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