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讨论] 當心走火入魔的中國經濟

2011年 10月 27日 07:35

Brett Arends

忘掉希臘,忘掉意大利,忘掉“佔領華爾街”運動吧。


眼下真正的壞消息是什麼?

中國。

是中國這個巨人整年背著我們度過難關。不過,法國興業証券(SG Securities)的愛德華茲(Albert Edwards)卻說,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個“怪胎”,開始走火入魔。

壞消息。

出了什麼問題?怎麼會這樣?以下是一些令人不安的跡象:



樓市泡沫終於開始破裂。

我們知道這個故事將如何結尾。想想2005年以來的美國、愛爾蘭和半個西方世界。想想1990年之後的日本。想想……好吧,歷史上的每一次樓市泡沫。

泡沫破裂的後果是徹頭徹尾的災難。這是因為樓市影響著每一個人,無論是中產階級家庭、開發商、銀行還是地方政府。這樣的房地產泡沫猶如1918年爆發的西班牙大流感一樣,會傷及無數,難以抑制。

看看中國的情況。中國的樓市泡沫是我們見過的最大的。

近年來,中國各地紛紛湧現出大規模高層建築項目。參觀者講述著巨大而空無一人的公寓大樓──“鬼城”。主要城市的房價一路飆升。此外,剛剛步入中產階級的投資者爭相湧入樓市。

他們從未見過樓市崩潰。他們以為樓市會永遠火爆下去。

10年前,上海房價約為普通家庭收入的六倍,而如今已經高達13倍。深圳的比例從五倍上升到了14倍。這些數據都荒唐得離譜。這是真正的狂熱。

而在音樂停止前,這都沒有問題。

現在是什麼情況?

房價開始回落。目前,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9月份70個主要城市中有不到46個房價停止上漲或開始下滑。而1月份這樣的城市還只有10個。

星展唯高達証券有限公司(DBS Vickers Securities)分析師說,開發商如今開始大幅降價,以便清空未售房屋庫存,而且他們預計未來幾個月還會進一步降價。

星展唯高達証券說,房價降幅已經很大,已經開始引發一些早些時候以更高價格買房的人的抗議,有些人攻擊售樓處以泄憤。

從在美國上市的房地產中介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E-House (China) Holdings)的股票表現就可以看到中國樓市崩盤的一個跡象。一年內,該公司股價從每股17美元跌至不足7美元。此外,該公司最近還公布說,由於市場環境困難,二季度出現虧損。

信貸泡沫正在破裂。

沒有信貸泡沫破裂,何談樓市泡沫破裂?信貸泡沫破裂也將是一切破裂之母。

在過去兩年半的時間裡,中國經歷了一場驚人的信貸泡沫。貸款總額已經達到7.8萬億美元左右。

這相當於“歐豬五國”(PIIGS,即麻煩纏身的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希臘和西班牙)政府債務淨額總和的兩倍。

在這個一黨制的、共產黨人掌管的、第三世界的、信貸經驗很少的國度裡,這一切貸款有誰來承擔責任呢?

恩。

基金管理公司施羅德(Schroders)一篇促人警醒的文章說,中國的銀行業是在一個充滿會計造假與影子資金的“模糊地帶”運作,它正在分崩離析。施羅德團隊寫道,中國接近一半的信用創造都是在表外進行的。

他們認為,這種情況可能會在接下來三到六個月內解體,引起一場具有國際影響的巨大危機。他們預計中國多數銀行最後都會成為“僵屍銀行”。

發出警報信號的或許是南方繁華城市溫州。上個月,九名公司老板全都在一天之內突然跑路,以求避免破產。一天之內,九個人。

據報道,4月份以來溫州跑路老板達到了29人。還有一位老板自殺。

股市正在顯露麻煩跡象。

股市並非總是正確,但它在預示經濟低迷的時候一般還是比較準確的。

股市對中國的預測令人擔憂。

FactSet數據顯示,中國股市從7月份以來下跌了22%。相對於預期利潤的市盈率已經下降至平均九倍的水平,這是2008年到2009年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以來未曾見到的估值。房地產開發商股價也已經崩潰,其中不少已經低於賬面價值。

你也可以從其他國家的礦業股等資源類股的行情來看。很多這類股票已經跌去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在倫敦,礦業巨頭Vedanta Resources的股價自去年年初以來已經下跌一半。

截至目前,資源企業股價表現大都比相關資源價格的表現差很多。這可能是一個買入機會。也有可能是具有前瞻性的股市比大宗商品市場更早地看到了某種東西──這就跟六個星期以前的金礦股一樣。

法國興業証券的愛德華茲警告說,中國延續已久的投資熱潮前無古人,肯定會破滅。他寫道,中國是一個“怪胎”經濟體,據我所知,歷史上沒有其他哪個經濟體曾經經歷過這麼高的投資/GDP比率,經歷過這麼多年連續不斷的強勁投資增長。上世紀9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日本?愛德華茲說,沒有哪一個可跟中國相比。

這種投資熱潮幫助世界經濟走出了過去五年的泥淖。如果它也結束了,那會發生什麼呢?

還是別問了。

(編者注:作者Brett Arends是《MarketWatch》高級專欄撰稿人、《華爾街日報》個人理財專欄撰稿人。)

本文譯自MarketWatch
中國經濟面臨硬著陸風險
2011年 10月 26日 07:28

Reuters

儘管週一的數據顯示中國製造業增長好於預期﹐但多位分析人士仍對中國經濟可能出現硬著陸的狀況表示擔憂。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全球策略師愛德華茲(Albert Edwards)稱﹐投資者應該為中國經濟硬著陸和人民幣貶值做好準備。據愛德華茲預計﹐中國經濟緩慢增長的時代已經來臨。

他指出﹐上一季度中國外匯儲備增速大幅放緩是一個令人不安的信號﹐表明流動性正在收緊。

愛德華茲說﹐外匯儲備增長率通常會導致通貨膨脹。他同時把外匯儲備增長比作是中國的量化寬鬆政策。

中國政府從商業銀行手里購買美元和其他外國貨幣﹐將這些貨幣按需要的量兌換成中國央行發行的人民幣﹐並向經濟體系中注入流動性﹐這與美國和日本等國的央行採取的量化寬鬆措施如出一轍。

愛德華茲提到了過去的情形。他說﹐中國外匯儲備增長曾經歷過一個疲軟期﹐而當時恰逢美元走強﹐外匯儲備增速放緩成了2008年下半年大宗商品價格和新興市場國家證券市場大跌的前兆。

愛德華茲認為﹐投資者應該密切關注中國央行近期發佈的數據。

根據本月早些時候中國央行發佈的數據﹐第三季度外匯儲備增長了42億美元﹐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的月平均增長額為580億美元。

增速放緩表明北京試圖在信貸推動的房地產和投資泡沫中實現軟著陸。然而﹐愛德華茲稱﹐儘管這一舉動有助於防止在短期內發生經濟崩潰﹐但流動性收緊必然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動搖經濟和市場。

他說﹐歷史經驗對中國不利。在他看來﹐中國是一個反常的經濟體﹐其投資水平相對國內生產總值規模來說一直都很高。

他說﹐假如你來自火星﹐看到一個經濟體的投資佔GDP的比重達50%﹐你可能會得出結論說﹐這是世界上最不穩定的經濟體之一﹐而不是最穩定的之一。


信貸問題

其他分析人士則認為新增貸款的大幅下滑是一個值得擔憂的大問題。

中國央行跟蹤的廣義放貸活動﹐即所謂的“社會融資總量”﹐過去一個季度放緩了近三分之一。社會融資總量除跟蹤常規銀行放貸外﹐還跟蹤民間信貸來源﹐比如信托貸款和銀行承兌匯票。

實際上﹐過去一個季度中﹐通過信托貸款和保證金存款形式進行的放貸消失了﹐不過一些人認為這是由9月份開始生效的新規造成的。

位於英國的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師寫道﹐官員們已經重申了對總體信貸增長的控制﹐至少一段時間內是這樣﹐但代價卻是把更多的借款人推進了缺乏監管的地下錢莊的懷抱。

凱投宏觀還警告說﹐中國消費者可能無力支持一些對中國持樂觀看法的經濟學家所預期的零售業大幅增長。

據最近公佈的數據顯示﹐三季度零售額確實增長了﹐但幅度卻為七年來的最低水平。

此外﹐勞動力市場的疲弱可能影響未來的銷售額數據。儘管匯豐(HSBC)週一公佈的製造業季度調查初步結果顯示製造業有所增長﹐一項衡量就業的子項卻顯示就業狀況毫無改善。

和一項將於下月初公佈的政府支持的調查相比﹐匯豐的數據通常更多地專注中小企業。此外﹐花旗(Citigroup)最近在一份報告中說﹐這些中小企業受到信貸短缺的打擊。

在題為《處於十字路口的放貸》(Lending at a Crossroads)的報告中﹐花旗分析師說﹐他們最近對中國內地三個主要城市的走訪調查表明﹐中小企業遭遇了更大範圍的信貸緊縮。

與此同時﹐很多受訪的中國公司利潤率開始承壓﹐一部分是因為信貸成本的上升﹐還因為人民幣的升值、工資上漲以及其他輸入成本的增加。

花旗分析師說﹐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推出的刺激計劃下﹐有些中小企業過度擴張﹐如今他們卻發現難以將業務轉向國內需求。花旗分析師走訪了包括江蘇蘇州、浙江長興和溫州在內的中國東部製造區。

Chris Oliver

本文譯自MarketWatch
这意味着什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