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4日 18:06 本文来源于财新网
摆在中国证监会面前的紧迫任务,是切实改善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的便捷性和公正公平
【财新网】(记者 沈乎)中国概念公司在美欺诈风波愈演愈烈,引发了美国市场和监管机构的持续调查和高度关注。财新记者采访发现,由于涉及到跨国监管的巨大障碍,美国方面也希望今后能够取得与中国相关机构的合作。那么,面对海外上市公司和海外投资者的期盼,中国政府应该作何应对?
去年下半年以来,在美中国概念股遭遇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信任危机。据美迈斯律师事务所(O’Melveny & Myers LLP)的统计,针对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的诉讼案数量激增,今年以来已发生近二十起,占美国全部证券集团诉讼案的四分之一。保险经纪和风险管理公司达信(Marsh)称,纳斯达克和纽交所在过去一年间对至少21家小型及微型中国公司实施停牌,并已对其中5家实施摘牌。
具体而言,造假丑闻对中国公司的影响可作具体分析。以“小红筹”模式赴美上市的企业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受市场追捧的真正高科技公司;第二类是居中的、为数众多的各类公司;第三类是此次遭到揭露的造假公司。
第一类“领头羊”公司由于市场门槛、估值的不同和其它原因,选择了赴美上市。这部分企业本是、未来也将是中国证监会希望吸引留在本土资本市场的目标,但仍然需要在制度和思路上作出调整。
尽管这部分企业也身处诚信风波之中,却没有受到太大波及,它们在美国市场仍然大受欢迎。从奇虎360(NYSE:QIHU)到淘米网在IPO中的估值变化,更多反映的是资本市场本身的短期波动。
儿童游戏网站淘米网(NYSE:TAOM)6月9日在纽交所挂牌。它选择了发行区间的下限每股9美元,仍然不幸首日破发,最低跌幅近20%。但由于市场对这一模式相当看好,该股股价稳步回升,最高上涨至11.34美元,涨幅达26%。
第二类公司由于美国市场对其业务模式不理解、不感兴趣或其它诸多原因,在美国市场获得的市盈率并不高,交易也并不活跃。对比A股市场的火爆行情,其中一部分产生了回到中国市场上市的愿望。
这类公司的回归,有助于丰富A股市场的供给,给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但已做好海外结构的它们要真正回归中国市场,还需中国政府解放思维,解决制度障碍。
对第三类公司,至少未来几年内美国资本市场将高度警惕甚至厌恶。SEC13日宣布将寻求禁止令,阻止两家中国公司进行再融资,以保护投资者利益。此路已不通,亦是罪有应得。美国证监会(SEC)、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和各大交易所正合力修补操作或规则漏洞,接踵而来的集体诉讼也将令造假者付出沉重代价。
中概股的诚信问题,本身是个市场现象,因此中国政府不必以行政手段或法律程序干涉,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专业人士即对记者表示。中国政府对中概股风波关注的出发点应是与政府间友好的国际合作,并维护中国公司的总体形象。因此,中国政府或许可以通过下发通知等形式,侧重通过市场手段加以引导。
“比如,如果地方政府对企业上市形成的压力太大,那就应当明确告诉地方政府不要把企业上市当政绩,如果出了事还要负责任。对参与造假的银行和税务部门,执法部门理应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于行为失当的会计师和律师事务所来说,应当由财政部、司法部和两个行业的行业协会来进行相应的惩罚和约束。”该人士说。
一心奔赴海外上市的企业,往往是出于以下几种原因:早期外资投资人需要退出;国有股权改制时存在瑕疵,无法通过国内审批,希望转移海外套现;海外市场对其商业模式更了解,能给出诱惑力巨大的估值。
这几种原因之外,本地资本市场仍将是主流选择。摆在中国证监会面前的紧迫任务,是切实改善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的便捷性和公正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