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建立中国的全球媒体“中国之声”正当其时

话语权,其实远远超过语言的内涵

在中国加速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一次次充分感觉到话语权的重要性,通过去年西藏骚乱事件以及“藏独 ”干预圣火,以及后来的北京奥运会,再到今年的7?15骚乱事件,我们都深深感觉到了中国没有完全掌握国际话语权,在中西就某事件发生分歧和冲突之后中国无法有效地向国际社会传递自己的信息。尤其是当西媒进行歪曲性报道的时候,中国尚缺乏清晰的手段在国际社会将自己的观点进行有效传递。因此从全球话语权的信息来源和信息制导权来看,“西强我弱”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观。从西方世界和非西方世界对国际信息的传递和国际舆论的主导权来看,话语权领域内的“西强东弱”的局面仍然是世界舆论结构的基本状况。

东方世界很在乎西方的看法,而西方世界不太在乎或是根本不在乎东方社会的看法,在话语权领域里,常常是西方主流舆论等同于“国际舆论”和“世界舆论”,当西方世界向非西方世界掀起舆论战和心理战的时候,东方国家的舆论几乎无法抵御西方媒体短时间的“信息洪流”。而媒体和舆论赋予西方世界巨大的心理优势、信息优势和理念优势。西方可以自封为“文明中心”,可以随时对非西方社会国家发动舆论战或是策动颜色革命,更有甚者,不断根据发展中国家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民族宗教矛盾策动别国的动乱。

“话语权”这个词语的汉译非常成功,它反应了两个组合,一个是语义上的“话语”,一个是话语背后的“权力结构”和“权力支配”,同时掌握话语和定义的一方可以对不具有话语能力的一方实施“权力支配”和“权力压制”,这样“话语”本身早就超过了语言学本身的含义,而成为社会学政治学的概念。拿破仑曾经说过:“报纸一张,犹如联军一队”,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曾经断言:“在宣传上花一美元等于在国防上花五美元”。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期《1999不战而胜》中声称:“如果我们在意识形态中打了败仗,我们所有的武器、条约、贸易、外援和文化关系都将毫无意义”(转引自永翰《美国的国际传媒战略》),由此可见舆论和话语是深深与权力结构结合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谁掌握了更多的话语,谁就掌握了更多的权力。

对于软实力和硬实力表述得最到位的是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1950年公布的一份绝密报告《美国国家安全的目标与计划》,在该报告中,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作用被描述为:“一个自由社会的目标是由其基本价值观念和维持使这些价值观念繁荣发展的物质环境的需要来决定的。因此,克里姆林宫对美国的挑战,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事实上,都不仅是针对着我们的价值观念,而针对着我们保护这个环境的物质能力”(美国国务院1950年报告,转引自熊蕾2008 《不战而屈人之兵----美国的全球舆论战》)。

由此可见,西方资本主义体系很早就非常有远见地认识到思想和话语的“精神”环境是跟经济和生产力等“物化“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世界主要的交换就在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而对信息的控制就可以控制物质流量和能量流量。因此不在乎苏联和社会主义是否真的如西方资本主义体系描述的那样“邪恶”和“一无是处”,关键在于一套不同于资本主义的话语体系解构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体系的物质环境,而且将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保护其资本主义私人生产的“物质化”能力构成了根本性的威胁,这才是资本主义世界永远不愿意正视社会主义也有优点和积极面的基本事实,也解释了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必须抹黑社会制度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原因。

西方媒体和常驻中国的西方记者,部分西方媒体人士甚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开始常驻中国,可是为什么他们会选择性地看不见中国和中国西藏自治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人口、家庭、教育、社会经济优惠措施等)以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极大的促进宗教自由和言论自由的事实故意选择性地视而不见,为什么连西藏以前是农奴制社会这样的基本事实都没有机会被展示给西方公众,为什么对中国社会千姿百态的活力和自由故意选择性地失明,为什么他们仍然要地将中国描述成为类似20年前解体的苏联和民主德国那样的“极权社会”?这一切都在于中国物质环境的强大构成了对西方的挑战,打击中国的信息流就是为了打击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相反中国越来越强大,对西方的“普世价值”就越构成威胁,也必将从信息流出发而威胁到西方对世界物质环境的超级垄断地位。
这其中的关键根本不在于中国“是什么”,而在于中国的崛起并没有照搬西方的价值体系而让西方的资本媒体感受到了中国对西方价值观的威胁。按照西方意识形态的神话,一个国家必须照搬西方的多党制和所谓完全的自由市场才能成功拿到现代化的入场卷,而现实则是大多数采取西方体制的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都遭了大灾,一些亚洲国家如菲律宾在四十年前还与日本处于同一发展水平,但在引进西方多党制之后就让社会陷入了永久性的撕裂,其他国家如泰国、肯尼亚、卢旺达、阿富汗和伊拉克都尝尽了照搬西方模式的苦头。而恰恰这样一个时候,在国际资本主义体系引起了世界经济危机后,在这个西方自由民主资本体系再也难以自圆其说的全球历史转折期,中国因为物质的极大繁荣和崛起必将带来新价值观的崛起。而中国这个理论上不听西方话的“劣等生”,在西方的眼里是“眼中钉”、“骨中刺”,应该早就崩溃和倒霉才对。可是中国一天天在骂声中强大起来,而且越被诅咒就越强大,一直到今天具备了“坐二望一”的超级实力。

西方世界由于缺乏自信,开始故意用媒体来营造一个关于中国的“假象”。许多去年去参观北京奥运会的西方游客都发现了一个跟媒体报道中完全不同的“中国”,之所以有这样一个集体映像颠覆的发生,是以一个刻意存在的“集体骗局”为前提基础的。通过“集体骗局”的设置西方媒体试图操纵大部分无法与中国直接接触的西方民众的观点,进而继续得以能够操纵主流民意。西方媒体不得不丑化中国的根源不仅在于西方社会的文明优越感和种族傲慢情绪,更关键的在于中国的物质繁荣证明了:另外一种价值观,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另外一种制度模式是可能的。与过去的苏联不同,中国吸收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优势特征,呈现出远远超过当时苏联的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活力,中国的崛起也直接证伪了西方“普世价值”这一神话,而这一切都可能导致利用“普世神话”话语权的西方从超额霸占全世界资源而退回到一个“纯区域”的地区文明,更可能导致西方特殊优势霸权被剥除,这才最让西方世界感到焦虑和忧心忡忡。

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繁荣赢得了宝贵的话语权,而“话语权”的建立又会直接影响到西方世界的物质环境和对世界物质的超额享受和分配,这才是使西方媒体坐立不安的根源。中国的硬实力已经崛起,已然是世界经济强国,这一点已经没有异议而且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逆转。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牢牢抓住西方世界数百年来赢得的“话语权”,就成为保护西方对世界物质环境和物质能量垄断的为数不多的利器法宝了。

对比一下美国人对传播学的解释和理解,我们就可以看到美国人对舆论战和心理战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树立有利于美国及盟国的形象, 向目标受众提供信息,使其按美国的意愿思考, 扩大展示实力的效果, 评估民意,使敌方受众有行动的选择,也就是劝降,克服传播中的各种障碍,如新闻审查、文盲和干扰阻断等,瓦解敌方士气,削弱其斗志,

利用民族、文化、宗教或经济的分歧,支持欺骗行动。”

(以上段落转引自熊蕾2008 《不战而屈人之兵----美国的全球舆论战》)

从以上内容就可以认识到西方利用话语权掌握全世界舆论的本质所在,今天中国在全世界扩展话语权和与西方角逐全球公共舆论的根本关键就在于要通过直接与西方受众的接触,免除二手和三手传播的弊端,使得中国观点、中国思维和中国理念能够从西方“铁幕般”的舆论剪辑和控制中突围,从而达到有效率地传播中国观念的目的。因此在未来中西的舆论角逐和舆论竞争中,我们必须设立自己的战略目标,我们的传播目标除了在西方世界和非西方世界正本清源,逐步澄清被妖魔化和负面定型化的中国形象外,必须逐步将西方媒体有意识设置的“中国形象陷阱”和“中国形象骗局”相对化,引导受众向有利于我们价值观念和物质利益的方向游移和运动,将西方的视角逐步实现弱化,尤其是巧妙地将西方的普世价值神话相对化,树立起中国国际媒体的信誉和形象,高明而又不露痕迹的诱导受众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促进受众对中国的价值观和文化产生温和良好的印象和持久的好感,引导西方国家的民众和世界各地的受众了解、理解甚至同情中国和中国政府的立场,最终达到使得西方和非西方国家的受众对中国和中国的价值观念产生趋同感和认同感。
用一句话来表达:保护中国的软实力就是在保护我们的物质能力,促进中国的软实力就是在促进我们获取环境中物质和能量的能力。

建立全球的话语平台“中国之声”,正当其时

当前,中国的综合国力急剧膨胀,人们对话语权议题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走向强大和走向现代思维的中国已经具有庞大的经济实力来投入到中国国际电视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的领域内。一些很具有全球化特征的现代思维包括在各个国家建立中国国际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开通数种重要国际语言的电视和广播,在西方国家的超市中播放反映中国视角的国际新闻,绕过西方的媒体铁幕直接同西方的受众发生联系和影响。凡此种种,都反映出当代中国人的现代思维和全球化思维。

然而话语权的传播领域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领域,其包含了传播学、传播社会学、传播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同时由于中西体制的巨大不同和西方长期妖魔化中国在西方受众中普遍形成的定型的中国刻板僵化甚至类似“妖魔”般的形象已经是根深蒂固,西方媒体和西方社会也一定会采取相应的手段反制我们的国际传播和国际发声,再加上中西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和话语范式的巨大差别,极有可能发生的是,我们想要达到的传播效果达不到,我们十分想避免的副效果和负面作用却产生了。更有甚者,如果传播过程不理想的话,还有可能逆向造成我国形象更加晦暗的可能,甚至可能加重西方社会的敌意和更加定型化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负面观感”。

笔者在中国媒体开始大动作准备向全世界传播中国视角和播出中国国际新闻的时候就认为西方媒体和社会

可能采取简单的几招来化解我们中国传播的力道,使我们中国的国际发声的巨大努力化为无形。中国经济实力超强,财大气粗,能够大量投入到国家形象传播中去,这是好事,但是如果被西方媒体轻而易举解构中国努力的话,那么中国就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西方媒体常用的手段一定会说是“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来西方进行宣传”,利用西方受众对“宣传”一词本能的反感和将其等同于纳粹时代的“精神控制”,一个词语就可能激起西方受众的巨大敌意和反感,降低中国国际传播的可信度。
这个‘中国之声’能传播什么? 做做旅游广告到还不错。
估计都是春晚风格的

比如新疆地区选送的节目就是:党的政策,亚克西,笑死我了

4# 何鸿燊
5# fairyhg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