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血腥的大革命vs红色高棉领导人从法国学习的先进经验
============================
在1973年接受法国记者采访时,波尔布特曾这样回忆自己的留学生涯:“我是个非常好的学生。”这个评价是中肯的,许多波尔布特当年的同学在回忆波尔布特的这段生活时都肯定了这一点。青年的波尔布特勤奋而好学,他利用一切时间阅读各种书籍,对19世纪法国和欧洲文学有一种近乎执着的偏爱,并且非常喜欢好莱坞的电影。除此之外,卢梭的哲学也令他爱不释手。不过,这种勤奋并没有表现在他的专业方面,柬埔寨政府为他选择的专业是电学和无线电系,波尔布特在法国生活了三年,却并没有拿到这个学位。
在法国发生了两件对波尔布特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事情,第一件便是他开始接触马列主义。在留学法国的第二年,波尔布特认识了著名的激进派人士秀木,在他的指导下开始钻研马列主义。在这一年,波尔布特还同其他法国留学生一道去了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参加了义务劳动。当他回到巴黎时,他最好的朋友英萨利也来到了巴黎。英萨利向他讲述了柬埔寨的国内形势,通过英萨利,波尔布特第一次知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知道了毛泽东。英萨利告诉他,新中国的成立极大鼓舞了印支半岛的民族解放运动,印支共产党决定在越南、老挝和柬埔寨分别成立党组织。
这些消息对于当时的波尔布特并无太多的意义,他把全部的精力用在了钻研马克思主义上,不过他依然保持了对法国文学的热爱。回国后的波尔布特曾经在金边当中学老师,那时他依然会在业余教自己的学生用法文背诵卢梭的精彩章节,并为自己的学生讲授法国的诗歌。
在波尔布特来法国的第三年,另一件对他影响重大的事情发生了。巴黎来了一对气质优雅的柬埔寨姊妹,姐姐叫乔娜帕莉,妹妹叫乔丽曼。乔丽曼来法国是为了与自己的恋人英萨利相会的,乔娜帕莉来这里却是为了攻读高棉语言学。波尔布特与大自己八岁的乔娜帕莉坠入了情网。大约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波尔布特加入了法国共产党。由于红色高棉对波尔布特的一切资料都视为最高机密,我们无法知道波尔布特入党的确切时间。不过,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波尔布特的爱情是美满的。乔娜帕莉比波尔布特大八岁,但她是真诚地爱着这位腼腆、内向而雄心勃勃的青年。回国后的波尔布特一度生活极为窘迫,乔娜帕莉却在波尔布特最为困难的时候嫁给了他,并在生活和工作中对波尔布特予以了最大的支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0ec0e0100ai80.html
=========================
许多年以后,当波尔布特孤独地躺在安隆汶幽禁所那见光线阴暗的小房子里时,他一定会想起第一次到达马赛的那个下午。那是1949年9月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马赛港口的寒风让这个来自东南亚的21岁的青年冻得直哆嗦。他还记得自己乘坐的传叫做“牙买加号”,在船上的他穿着一件深色的衣服,提着一个破旧的皮箱,里面有几件衣服和几本教科书。下船之后的他需要穿越连接港口和火车站之间一条宽阔的楼道,以便转乘火车前往巴黎。柬埔寨政府已经为他安排了一座条件不坏的学校,他将在那里完成三年的学习生涯并以海归的头衔返回柬埔寨,从此过上令人羡慕的生活。
那条楼道改变了他的一生。那是一座高大的法国式的建筑,楼道的两侧摆放着精致的雕塑,其中的一尊雕塑上写有这样一行法文:“我们在亚洲的领地。”那雕塑是一个斜躺着的美丽柬埔寨少女,少女姣好的身材和俏丽的脸庞恰如他那进入柬埔寨王宫的美丽表姐密克。少女的身边是两排站立着的半裸东南亚女郎,手里捧着佛像和热带水果,象征着越南和老挝。这组雕像似乎反映出了法国人的全部东方想象:性的诱惑、信仰的神秘和原始的愚昧。
第一次,这个来自柬埔寨的青年为自己的祖国感受到了深深的悲哀与屈辱。
美国女学者汉娜·阿伦特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产生归因于“贫困知识分子的边缘化”,这一论断似乎并不适应于波尔布特,实际上也不适应于大多数的红色高棉领导人。在这之前波尔布特是一个幸福的农民的儿子。他的父亲宾沙洛特是一位富裕的农民,在柬埔寨磅同省城外的郊区拥有9公顷土地和好几头耕牛——在耕地并不丰富的柬埔寨,波尔布特的家庭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富农。他的母亲叫做索妮克,因为勤劳和贤惠在当得享有良好的名声。宾沙洛特和索妮克拥有九个子女,其中五个活到了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波尔布特是这个家庭第八个孩子。
在贫困而落后的柬埔寨,拥有法国留学的机会是一种令人羡慕的幸运。使得波尔布特拥有这份幸运的并不是他父亲的富裕与母亲的贤惠,而是他拥有一个美丽的表姐,名字叫做密克。密克凭借秀美的容貌和姣好的身材被选入了柬埔寨的王家舞蹈团,成为了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嫁给了西哈努克的外祖父,柬埔寨的莫尼旺国王。由于和柬埔寨王室的关系,波尔布特的大哥洛特颂和姐姐沙洛恩先后被选入了王宫,大哥成为了王室的小官员,姐姐沙洛恩则成为了莫尼旺的妃子,并在莫尼旺死后回到了金边,嫁给了一名警察。
1934年,波尔布特被父母送到了王宫,与表姐和大哥生活在了一起。在当时的柬埔寨,普通人家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富裕的亲戚家里寄养是很常见的事情。我们无从知道这个出身农家的少年在王宫中是否曾受到歧视,但从1971年西哈努克视察红色高棉解放区——说明一下,红色高棉只是用来称呼“柬埔寨劳动党”的一个绰号,这个绰号的发明者便是西哈努克,实际上,在柬埔寨,普通百姓对柬埔寨劳动党的多是直接称呼“波尔布特”,许多西方驻柬埔寨的军事观察员和记者都曾经反映过这样的细节:每当战争打响,处在非红色高棉控制区的百姓总是互相传言“波尔布特们要来了”——时受到的隆重款待来看,波尔布特对西哈努克本人并无成见或仇恨。多年之后,莫尼克在回忆那次解放区之行时,语气充满了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