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闲谈] 老秋的香肠,犹太人MM的Lafite

顶级红酒拉菲:中国人的洋茅台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图)京港台时间:2011/8/15  消息来源:网易                 

顶级红酒拉菲:中国人的洋茅台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图)



  “给我开一瓶82年的拉菲。”多年前香港电影的经典台词成为当下中国富人选择红酒的唯一标准,这款法国红酒10年间价格增长率高达857%,连空酒瓶都卖到2000至3000元。但畅销的另一面却是山寨拉菲遍布神州,富豪掷千金买假酒也在所不惜,拉菲的疯狂背后其实有很明显的“中国特色”

  



  



  拉菲一年产量20万瓶,中国市场配额不超过5万瓶

  和茅台一样,拉菲产量有限。真正意义上的拉菲酒需选用树龄在30年到40年之间的葡萄酿造,且对葡萄的品质和窖藏环境要求极高。根据拉菲官网显示,拉菲一年的产量在1.5万箱到2万箱之间,也就是20万瓶左右(每箱12瓶)。刨去与酒庄合作的全球各王室的订单,真正流入市场的不超过19万瓶。其中,三分之一配给欧洲,三分之一配给美洲,剩下的三分之一才会留给亚洲。其中,中国大陆及香港每年的配额大概为4万到5万瓶。

  浙江省年消费30万瓶,东莞一家酒店年销4万瓶。

  虽然中国市场一年的配额不超过5万瓶,但这并不妨碍拉菲在中国的销量。央视《经济信息联播》报道称,东莞一家知名的五星酒店一年就可以卖出4万瓶拉菲,广东地区每年的消费量是正常进口量的5倍以上。另据媒体报道,浙江地区一年的拉菲销量在30万瓶以上,福建地区的销量也超过10万瓶。销售量与进口量之间巨大差额指向的问题只能是,中国市面上流通的拉菲红酒绝大部分“成色不足”。

  



  拉菲的名字和象征着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五个箭头”仿佛拥有点石成金的魔力。

  



  



  山寨拉菲年销300万瓶,百分之八九十是假货

  迄今为止,拉菲这个名字并未在内地注册商标,因此拉菲的名字谁都可以用。如果在网上搜索拉菲,会出现上百种名字带有拉菲或者与拉菲有关的品牌,如拉菲领域,拉菲城堡,拉菲帝国,拉菲儿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由于真正的拉菲产量有限且价格高昂,国人喝到的这个拉菲那个拉菲大多数是与拉菲集团完全无关的冒牌货。今年5月,东莞查处了一批价值数百万的假冒洋酒,其中就有数万瓶叫做法拉斯拉菲的山寨拉菲。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各种冠以拉菲名字的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年销量在300万瓶以上,价值接近百亿。

  2011年两会期间,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说:“红酒拉菲82标价6.8万元(人民币),拉菲庄园的老板是又喜又忧,喜的是中国人太认这个牌子了,忧的是这个牌子肯定得砸在中国人手里。10年产量赶不上中国一年的销量,所以百分之八九十的产量都是假的。”

  



  各种山寨拉菲遍及神州大地。

  “小拉菲”也是拉菲,一年身价涨三倍

  作为拉菲的附属品牌,Carruades也没在中国市场的狂热中受到冷落。它被称作“小拉菲(baby Lafite)”,价格也随着拉菲大幅上涨。2010年上半年“小拉菲”的价格才2000多元(人民币,下同),可是年末已经直线飙升到了近5000元,2011年春节市场售价就超过7000元。经销商称,“涨价后‘小拉菲’的价格已经跟年份比较近的‘大拉菲’相差不多,但‘小拉菲’仍然供不应求。”但事实上,“小拉菲”是选用树龄在10到20年间,或超过50年的葡萄酿造,也就是说不符合生产“大拉菲”质量标准的葡萄以及低龄葡萄藤结出的葡萄才用于生产“小拉菲”。英国《金融时报》葡萄酒专栏作家杰西丝·罗宾逊所写的《拉菲的中国传奇》一书指出,“在中国,“Lafite”这个名称有着非同寻常和意想不到的共鸣。这种共鸣使得拉菲酒庄略差一些的副牌酒,竟比紧邻拉菲的超二级酒庄艾斯图涅有更高的价格。拉菲旗下的一系列基本波尔多葡萄酒,也在中国以不菲的价格出售,只因为酒标上有魔法文字Lafite。”

  拉菲全球管理42个酒庄,贴牌“乞丐拉菲”品质较差

  由于中国市场无底洞般的需求,眼见任何一款酒,只要酒标上写有“Lafite”和象征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五箭族徽就仿佛拥有了点石成金的魔力,拉菲集团也坐不住了。为扩大产量,拉菲也不断推出各种品牌的低端产品。目前拉菲在全球拥有42个管理庄园,从这些酒庄里出来的酒也允许标注“五支箭”标志,其中不乏次品。拉菲官方认证的3个低端品牌官方售价不到200元,现在被炒到了每瓶800元左右,被香港人称为“乞丐拉菲”。2008年,拉菲还在山东蓬莱投资兴建了酒庄,很快国人就将喝到Made in china的拉菲。

  



  



  中国买家创造拉菲“中国价格”,高出同级别名酒2倍以上

  “国人比较认拉菲,以为它是最贵的,实际上,拉菲在全球葡萄酒名庄里,价格并不是最贵的,也不是最好喝的,只是在中国名气最大。”国内知名葡萄酒藏家刘峰秀表示。据央视报道,2006年时,拉菲与木图的出厂价皆为6000英镑一箱。而目前,拉菲的出厂价上涨到了49000英镑一箱,而木图仅为14000英镑一箱。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的数据显示,拉菲比拉图的平均价高出70%,更是木图和玛歌的两倍,奥比昂的三倍。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拉菲的交易价上涨了857%,其中近5年的价格上涨接近500%。多位业内人士称,目前一瓶1982年产的拉菲售价普遍在6万元以上,广东地区高达近10万元。

  喝拉菲不在乎口味 一场席开10瓶,当啤酒喝

  罗斯柴尔德拉菲集团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夫沙林在22年前来中国的时候,只有少数人知道拉菲,“他们甚至混着软饮喝拉菲”。在今天,葡萄酒文化并没有多少积累的中国,拉菲在富豪新贵和官僚阶层中风行,仍不乏“一场酒席开10瓶拉菲,把拉菲当啤酒喝”的壮观场景。有品酒师指出,在宴请场合常见的鲍鱼、鱼翅、海参等菜式,恰好并不适合搭配以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主体的拉菲红酒,其结果必将海鲜红酒两败俱伤,不妨选择低价的白葡萄酒或香槟,但酒席的承办者往往面露难色,“价钱倒是无所谓,问题是给领导喝合适吗?”

  拉菲在中国慢慢脱离原本属性,甚至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功能,比如可以成为在饭局上快速判断个人经济状况的标志。在炫富主题下,大家一般不敢轻易对高价拉菲发表自己的观点,持否定态度的怕被人耻笑不识货,即使买到了假酒,为了不被人说成土大款、冤大头,许多人往往选择默默承受。

  投资投机疯炒拉菲,500万拍出的3瓶1869年拉菲味道还不如醋

  除了拉菲本身的稀缺性之外,投资、投机之风盛行是拉菲价格越炒越高的主要原因。在中国市场,与拉菲齐名的其他酒庄的酒价往往只有拉菲的一半。不少中国人还没有掌握红酒知识就匆忙进入这一领域,通常他们“不买对的,只买贵的”。2009年香港苏富比进行了拉菲的专场拍卖会,140瓶拉菲总计拍出6154万港币,其中一位中国买家花费180余万购买了3瓶82年拉菲。2010年11月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以5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3瓶1869年产拉菲,但内行人士称1869年产拉菲,就算贮存条件再好,也没法喝了。如果你想尝尝,它的味道还不如醋。同场拍卖会上,一名竞标者用7万美元(约合4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拍得的不是稀有的波尔多葡萄酒,而是一瓶刚刚灌装入瓶的2009法国拉菲红酒。

  由香港流入,变身象征面子和身份的“洋茅台”

  对中国人来说,酒就是商业领域的润滑剂,是各种饭局和商务宴请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拉菲为何在众多名酒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一位业内资深人士称,拉菲最初进入中国时,由最早富起来并受到香港口味影响的广东商人带进官员圈子,有着高昂价格和国王用酒美誉的拉菲迎合了政府、官员宴请聚餐用最好的酒的习惯。高涨的需求推高了拉菲的价格,高昂的价格反过来使拉菲在官员和精英群体中更加流行。一位酒商称,他的商人朋友曾一次买了数箱拉菲,几天后他要更多。“领导们都喝这个”,那位商人这样抱怨。

  或许以茅台为例更能揭示拉菲在中国的发迹历程。本来很多人并不喜欢茅台,但当喝茅台成为某种标志后,许多人就不断尝试,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甚至喜欢了。对于拉菲在饭桌上的重要性,一位商人总结道,“我承受不起一场饭局中没有拉菲的风险。”在与官员的饭局中,他经常先用两三瓶真拉菲招待,等官员们喝醉了就拿其他红酒滥竽充数。碰到不懂红酒的官员,他就直接拿假酒冒充拉菲。的确,对于一种已经成为符号的“官酒”来说,口感和色泽已不再重要,象征着面子和身份的“Lafite”的名字和五箭族徽的图案才是其真正价值所在。

  



  为了迎合中国人,拉菲酒庄2008年产的葡萄酒的酒瓶上印了一个大大的“8”,因为“8”在中文里象征着“发”。

  



  一位经济学家从正常的供需关系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拉菲的价格存在巨大泡沫。对此,一位温州商人嗤之以鼻,“当拉菲喝进政府官员喉咙的时候,泡沫就会消失”。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半点葡萄酒文化的官本位国家来说,拉菲就是“洋茅台”。
买加州的Cabernet Sauvignon和法国的能一样吗?
一位经济学家从正常的供需关系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拉菲的价格存在巨大泡沫。对此,一位温州商人嗤之以鼻,“当拉菲喝进政府官员喉咙的时候,泡沫就会消失”。
IMHO, the majority french wines are cheap low-priced lousy wines.
Good french wines are way too relatively expensive (性價比太差), comparing to Napa's, while Napa's wines are relatively too expensive, comparing to Chile or south american's.
Not a bull, not a bear, I am just a wolf ... 偶還是習慣稱行情漲為紅盤跌為慘綠
Talking about pricy wines, those sold in china are really pricy.
I think that people there really don't know what they are drinking.

A friend brought me an high-end 陳年 red wine ... my tasting comment was ... so so.  But it was priced so high ... and with that price I could get a 97-98 points wine here.
Not a bull, not a bear, I am just a wolf ... 偶還是習慣稱行情漲為紅盤跌為慘綠
The only 酒 from china that is worth of drinking is 五糧液 (but it's liquor not wine).
Not a bull, not a bear, I am just a wolf ... 偶還是習慣稱行情漲為紅盤跌為慘綠
沒辦法
老中太有錢了
(or too 春天裡的兩條蟲)
Not a bull, not a bear, I am just a wolf ... 偶還是習慣稱行情漲為紅盤跌為慘綠
本帖最后由 何鸿燊 于 2011-8-15 19:35 编辑

回复 6# snowrider


“There will be,

in the next generation or so,

a pharmacological method of making people love their servitude,

and producing dictatorship without tears,

so to speak,

producing a kind of painless concentration camp for entire societies,

so that people will in fact have their liberties taken away from them,

but will rather enjoy it,

because they will be distracted from any desire to rebel by propaganda or brainwashing,

or brainwashing enhanced by pharmacological methods.

And this seems to be the final revolution.”

  - Aldous Huxley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