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贴] 浙江官方稱統計未出現「倒閉潮」 溫州八成鞋廠停工

[2011-07-05]

受原料價格飛漲、用工、資金成本急升、人民幣升值等因素疊加影響,中小企業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在溫州製鞋重鎮雙嶼鎮,目前有80%的製鞋企業停工,不是因為無單可接,而是因為無利可賺。不過浙江省工商局發布報告顯示,年初至今浙江新開私營企業同比增長10.67%,並未出現「倒閉潮」。


經濟觀察報消息,溫州80%至90%的製鞋廠都集中在溫州市鹿城區雙嶼鎮。「80%的鞋廠都處於停工狀態。」雙嶼鎮官員姜峰說。同時,他強調:「我說的是停工,不是破產,實際上真正破產的沒有幾家。」

雖然5至8月是鞋廠的淡季,但是現在的情況還是特殊了許多。「2010年一天的製鞋量是7.5萬雙,2011年下降到5.5萬雙,一下子一天就少了2萬雙。」一家製鞋企業的負責人說,「2011年鞋子的市場大家都看不好,資金這麼緊,我們不可能壓貨。倒不是沒有單子,但只有看得到利潤的單子才會接。」另一位企業負責人稱,「所謂的停工,不是因為沒有單子,溫州限電,原材料價格上漲,工人薪水漲了30%,加的很多。」

溫州第一家低碳鞋材市場內,銷售人員老劉說:「2011年開始鞋材的生意很不好,材料價格的漲幅也很快,員工的薪水也在漲。」他還多次說:「溫州這些企業做不了多久了。」

「企業現在都調整了接單的結構,以前接外銷單是以銷定產,內銷很多都是在賭。現在企業接內銷單也基本上都是以銷定產了,沒那麼多錢壓在這裏,沒多少利潤,也不想賭在這上面。」溫州市經貿委一位官員說。姜峰則稱:「現在開工的做的基本都是外單,內銷單這裏基本停了,很多企業是主動停工。」

2011年以來,原材料價格飆升、用工成本以及資金成本的上升,企業的利潤空間被一再壓縮,尤其是傳統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已經所剩無幾。1至5月,溫州經貿委監測的15個行業中,部分高能耗和傳統行業利潤增長非常低迷。製革、造紙、金屬冶煉等高耗能行業,1至3月利潤總額同比均為負增長。也有製鞋企業負責人分析:「以前做鞋的市場就是廣東、福建和溫州,現在又多出來東北、四川、成都和台州等。市場多了,競爭也就多了,各項成本都上漲,東部真的沒有甚麼優勢了。」

雖然上半年以來,浙江中小企業陷入「倒閉潮」的消息一直不絕於耳,日前浙江省工商局發布報告則顯示,截至6月25日,浙江新設私營企業共6.38萬戶,同比增長10.67%,新設企業註冊資金達1490億元,同比增長46%。

上半年,浙江民營經濟總體穩定在高位區間內,景氣指數遠高於2008年金融海嘯時景氣指數的最低值(89.46)。2011年第一、第二季度的景氣指數分別為112.45、110.22。目前企業發展面臨的最大壓力還是成本上升。調查顯示,69.65%的企業表示原材料購進價格與2010年同期比有明顯上漲,60%的企業認為原材料還將上漲。用工、融資、用電等也成為私營企業擔憂的主要因素,31%的企業認為當前融資成本過高。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