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欧债危机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欧洲央行加息带给欧元区经济的不利因素更多。
中国证券报:近期,穆迪下调爱尔兰银行评级,葡萄牙债务到期向欧盟申请援助、希腊债务重组传闻不断,你认为欧债危机是否可能进一步恶化?
谭雅玲: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的情况有可能出现。之前危机主要集中在希腊和爱尔兰,下一个焦点是葡萄牙。葡萄牙面临债务到期、经济不好、资不抵债等问题。接下去还可能是西班牙和意大利。欧元区有17个国家,其中资不抵债、财政超标的国家占多数。
当前欧洲金融市场混乱,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希腊进行债务重组的难度很大,重组的模式难以确定,缺乏内生性支持。
欧元区的问题一直存在,从欧元启动至今就没有合规和达标,不是失业超标,就是通胀超标,甚至财政超标,已经达到危机的可能。尽管欧盟、IMF可以对这些国家进行资金救助,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欧元区缺少有效的执行力,主要原因就是欧元区没有有效的制度约束和制度保障。尤其是欧债危机的处置停留在数字和资金层面,并没有制度和结构的修补或改进。欧元区合作至今没有财政政策的支持,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更没有明确的模式,更缺少对问题的有效解决及合理处置机制。因此,欧元区问题更多集中在制度层面。
加息将激化成员国矛盾
中国证券报:欧洲央行加息,对欧元区的经济会产生何种影响?
谭雅玲:欧洲央行宣布加息,对欧元区的不利因素更多。
欧洲央行加息,主要是为了稳定欧元区的通胀预期。
但欧元区内各经济体间的差别非常大。欧元区有两类国家:一类以西欧发达国家为代表,这部分国家关注通胀风险;一类是还处于转轨时期的国家,比如东欧、北欧国家。这类国家资质较差,本身经济增长脆弱,加息将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复苏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欧元区内部成员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影响成员国达成一致性意见。
货币竞争体现美利益诉求
中国证券报:欧债危机升级将对欧元产生何种影响?德国经济复苏是否会提振欧元区经济?
谭雅玲:欧债危机与金融危机、欧洲自身的能力等问题有关,但最终都和货币竞争有关。货币竞争中体现了美国的国家战略和利益诉求。
美元和欧元,一个代表全球化,一个代表区域化,欧元的崛起意味着以区域化挑战全球化。金融危机以来,欧洲经济的衰退比美国更为严重。这主要是因为欧元区是内生、传统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而美国则是外延式、现代的经济增长模式。欧元区以区域经济为主,内部交流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金融危机给其带来的外部影响力很大,出口和投资都受到严重打击。
欧债危机爆发三年多来,欧元价格从大跌到大涨,不断削弱了欧元区的竞争力。欧元区国家向心力不足,尤其是主要成员国民众60%以上不愿意持有欧元的态度,将使欧元面临崩溃的风险。
德国经济的复苏步伐已经明显领先欧元区,尤其是出口。一方面,从乐观的角度看,德国带动了欧元区的经济复苏。
另一方面,德国经济复苏也使得欧元区分化加剧。德国有跳出欧元区的意愿,这是美元打击欧元的重要对策。德国经济复苏与日元升值具有关联性。德国和日本的出口产品,其核心和技术具有同质性。日元升值是在帮德国摆脱经济僵局,给予德国出口竞争力,从而帮助德国恢复出口大国的地位。这表明美元战略已经十分清楚,即美国和日本货币合谋帮助德国,最终是推进全球化和打击区域化,提携德国摆脱欧元区。 |